news-details
經皮神經電刺激器(亦稱低週波治療器)是物理治療的設備之一,有助緩解病人的疼痛。(圖/台東基督教醫院 提供)

台東基督教醫院將癌症治療相關單位集中「盼望樓」(癌症醫療大樓),復健治療部亦於六月底從原醫療大樓搬進五樓。復健科主任吳欣宜醫師表示,復健科是協助因疾病、外傷造成身體失能者,透過物理、職能、語言等治療,回復正常生活;而癌症病人在癌症治療中或結束後進行復健,有助改善身體的疼痛或功能喪失,以維持良好、舒適的生活品質。

五十歲婦女「亮亮」(化名)因乳癌骨轉移壓迫神經,最嚴重時「只剩胸部以上能動」,一度被外縣市醫師宣判只有三分之一的治癒率、下半輩子都要坐輪椅,甚至直接住安寧病房等。但是亮亮不向命運低頭,在家人的鼓勵與照顧下,進行癌症相關治療後,配合復健科醫師,積極復健治療,外加中醫針灸,「把握三分之一的治癒率,一定要讓自己好起來」。

 

亮亮回憶,被醫師宣布為癌症時,「接受它、治療它」的想法取代了悲傷。從南部醫學中心完成手術,2019年六月下旬到東基時,是癱著進醫院的。下半身完全無力,只能用意念告訴雙腿動起來,加上家人照著復健科治療師的教導,持續按摩雙腿,終於從左腳趾頭開始動起來,一天複習三次,每天進步一點點,接著左腿可以漸漸抬高、雙腿可動、屁股抬高、雙腿站立、扶桿走路,如今已可走路,四腳柺只是輔助的工具。

 

亮亮坦言,超過一年的復健過程備極艱辛,甚至經歷帶狀皰疹威脅,卻從未想過放棄,反而加倍努力讓身體復原,常在醫院復健後,回家偷偷練習治療師教導的動作,隔天到醫院直接「跳級」,復健治療部裡幾乎所有器材都用過了。「一定要有專業的人指導,善用各種復健科設備,才會好得快。」

左上:間歇充氣加壓循環機有助改善乳癌病人淋巴水腫問題。右上:盼望樓五樓的復健治療部區分為電療室、運動治療室、職能治療室、語言治療室等四大空間,圖為復健治療部的電療室。左下:運動治療室。右下:低能量雷射治療器可以改善疼痛問題,也能增加患部的循環。(圖/台東基督教醫院 提供)

「亮亮是復健科的模範生。」吳欣宜醫師指出,復健科是筋骨疼痛、身體失能的守護者。隨著癌症診斷、治療技術不斷進步,癌症病人存活率大幅提升;但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後,患部難免會有功能缺損或疼痛問題,復健適時的介入,可使病人過更有品質及舒適的生活,亮亮持續不間斷的復健治療就是最佳範例。

 

吳欣宜醫師表示,癌症病人的復健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回復性復健」是針對已經產生的失能,協助病人回復至發病前的狀況,使功能受限的程度降到最低。「支持性復健」是協助病人在治療患部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損傷及功能下降時,發揮殘存器官的功能,減少失能。

 

「緩和性復健」提供病情持續惡化的末期病人環境改造建議、大小便困難的處理、轉位技巧的教學、輔具的評估及副木製作等,以減經病人的疼痛,及給予家庭照顧者支持。

 

目前東基復健科的癌症病人,以術後的乳癌病人為最大宗,其次是頭頸癌病人。吳欣宜醫師解釋,乳癌術後易有上肢疼痛問題,造成肩膀失能。研究顯示,術後一個月開始接受為期八週的肩部被動拉筋運動和漸進式阻力運動,和未接受運動組的比起來,關節活動度有明顯的增加。淋巴水腫也是乳癌病人常見的術後問題,適宜的復健及間歇充氣加壓循環機的運用,有助改善不適。

復健治療部團隊由復健科主任吳欣宜醫師(第一排左)帶領,提供民眾專業且溫馨的服務。(圖/台東基督教醫院 提供)

頭頸癌則是常見肩頸痠痛、僵硬、活動受限等不適,尤其接受放射治療後數月至數十年間,仍有可能發生遲發性的軟組織纖維化,治療後二至五年為好發高峰期,需要適宜且持續的肩頸運動。口腔的吞嚥咀嚼問題也是不容忽視,只要發音困難、吃不好的頭頸癌病人,都建議到復健科看診。

 

搬至盼望樓五樓的復健治療部,空間寬敞、採光明亮、動線順暢,民眾進出便利,空間區分為電療室、運動治療室、職能治療室和語言治療室四大空間,電療室又細分水療、電療、熱療、牽引等區域,分區明確,提供有復健需求的民眾一個更舒適的環境。

 

精選要聞》

當「不婚女」遇上「想婚男」,會擦出什麼火花? 18年夫妻分享增溫7方法:神從中牽線

日動畫電影「鬼滅之刃」10天破百億創新高! 日本牧者:基督徒才能理解其中善與惡情節

在生命不同季節中保持盼望的7個方法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今日報奉獻回饋專案—白崇亮簽名書「樂於委身」》點此奉獻

 

點此加入今日報Telegra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