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舉辦貝多芬誕辰250週年紀念講座,邀請魏連嶽教授蒞臨分享,從信仰角度講述貝多芬的人生及音樂。(圖/記者都希基路)

貝多芬的音樂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卻很少人知道這些偉大的音樂,是他在經歷人生苦難之後,靠著信仰展現出強大意志、發揮生命力量而創作出來的。今(2020)年正逢貝多芬誕辰250週年,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及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於昨(16)日貝多芬的生日當晚舉辦「歌詠耶穌,聖誕講座」,邀請魏連嶽教授從信仰角度講述貝多芬的人生及音樂。

經歷貧窮、情感打擊、耳疾等人生苦難

貝多芬從5歲就開始接受密集、嚴格的音樂訓練,因為他的父親想將他打造為另一個音樂神童。19歲時,父親因酗酒而失業,自此家道中落,貝多芬也需要到處演奏、當家教,賺錢貼補家用。而音樂方面的進修費用則需要在他人的支助下,才能去找老師學習。

 

22歲時,貝多芬前往維也納向海頓學習音樂,為了節省開銷,租了一個地下室的房間作為住處。那時他經濟拮据,連請老師喝一杯咖啡的費用,都要寫在筆記簿上「記帳」。25歲的貝多芬開始有耳疾及一些病痛;30歲之後,他的聽力嚴重喪失,這對音樂家而言是巨大的打擊;但貝多芬的苦難不僅僅只有耳疾,還有多次失戀的打擊。

魏連嶽教授(左)受邀至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主講貝多芬誕辰250週年紀念講座。右為宗教研究所所長吳昶興教授。(圖/記者都希基路)

人生最低谷時結識一生的好友

他在29歲時愛慕且熱情追求一位貴族女子,但由於貝多芬出身較為卑微,社會階級和經濟條件都無法與對方匹配,而使戀情無疾而終,對方嫁給了一位伯爵。相同的情況2年後又發生一次。

 

由於耳疾情況越來越嚴重,再加上情感上的挫敗,一度讓32歲的貝多芬對未來失去希望,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連遺書都寫好了。由此可知,那段時間貝多芬正經歷著他人生的低谷,這世界差點就失去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就在這個艱難時期,他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也是最重要的贊助者—奧地利皇儲 魯道夫(Archduke Rudolf of Austria),兩人的友誼長達20多年。

 

魯道夫雖然貴為皇儲,但卻很有愛心與憐憫心腸,很願意幫助貝多芬。有了魯道夫的贊助,貝多芬終於不再需要為生活憂愁,可以安心創作音樂。雖然有皇儲身分、是未來的君主,魯道夫的願望卻是成為神職人員,之後他也真的放棄皇儲身分獻身神職工作,在31歲被選立為主教,在教會工作直到去世為止。

 

為答謝好友恩情,創作「莊嚴彌撒曲」

魯道夫的確是貝多芬生命中的天使,不只因為他出現在貝多芬人生中最為幽暗慘澹的時期、在經濟上支持貝多芬的創作,他也成為貝多芬精神與心靈上的好朋友,致使貝多芬在晚年時期的音樂,有非常濃厚的宗教情懷。也因為魯道夫,使貝多芬的生活獲得改善,逐漸走出人生陰霾,這或許就是貝多芬能走出幽暗、並開始創做出許多偉大音樂作品的最重要關鍵。

 

為了答謝魯道夫的恩情,貝多芬所創作的樂曲中,有多達14首是獻給魯道夫的,其中包括貝多芬最著名的鋼琴協奏曲—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被譽為「世界三大鋼琴協奏曲」之一),以及貝多芬死前三年所完成的「莊嚴彌撒曲」(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世界三大彌撒曲之一)。

 

貝多芬在晚年時,儘管正處於耳聾與身體病痛之苦,仍耗費4年完成「莊嚴彌撒曲」(1819-1823年)。有文獻指出,貝多芬曾表示「莊嚴彌撒」是他一生創作中自己最滿意、也覺得是最偉大的作品。許多音樂學者也認為,此首樂曲是貝多芬創作的「顛峰」之作。

「莊嚴彌撒曲」。(影片/Classical Vault 1 Youtube頻道

「莊嚴彌撒曲」的信仰涵意

這首「莊嚴彌撒」一開始是垂憐經(Kyrie),歌詞只有三句,大意是:懇求主憐憫我們!懇求基督憐憫我們!第二部分是「信經」(Credo),也就是基本信仰綱要。另外還有Agnus Dei、Gloria、Sanctus等三個段落。

 

魏連嶽老師特別從「Kyrie」與「Credo」兩個樂章解釋,為何這首樂曲會被視為貝多芬的顛峰之作。儘管彌撒曲的「歌詞」是固定的(都必須遵循據天主教傳統提供普世基督教使用的拉丁文的彌撒聖禮文),然而貝多芬「莊嚴彌撒」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開展出與前輩音樂大師們(包括莫札特)截然不同的彌撒曲風格。

 

例如,在「Kyrie」樂章中,貝多芬透過各聲部不同的「獨唱者」唱出優美旋律,並且加上「合唱團」與「樂團」的襯托與力度堆疊,表達出信徒們向主發出帶有豐厚情感的祈禱與懇求。而在「Credo」中,貝多芬一樣是藉著很優美的獨唱與合唱之優美旋律,再加上器樂齊奏的力度,表達出信徒們從心靈深處向三一神發出深刻的感恩與獻上崇高的頌讚

 

以豐富音樂性展現信仰情懷

這種更重視或強調出彌撒曲中的「美感與情感」,也是貝多芬這首樂曲的獨特之處,這也是在先前的「宗教樂曲」中較為罕見的。儘管莫札特的「C小調彌撒曲」在「我信道成肉身」之段落,也以其優美動聽之旋律而著名;然而,莫札特僅是以「一位女高音獨唱」方式去表現,尚未像貝多芬那樣使用「四位獨唱者之間的輪唱與齊唱」與「合唱團與樂團的穿插及齊奏」之方式,去展現出更豐富的音樂性。

 

其次,從貝多芬創作「莊嚴彌撒」的動機與意圖而論,不僅想要表達出他對於上帝、與對於屬靈導師魯道夫主教的感恩之情,同時也想要藉由浪漫派的精神與理念,去表達出貝多芬自己在創作時,屬於他自己的信仰情感與宗教情懷之心境。

 

貝多芬一生只創作了兩首「彌撒曲」,第一首「C大調彌撒曲」是1807年(37歲)時,他受人委託所創作。但第二首「莊嚴彌撒」,不但是貝多芬於1819年(49歲)主動開始進行創作,並且是要獻給最重要贊助人、多年好友、同時兼屬靈導師魯道夫大主教。原本要一年內完成的作品,貝多芬卻耗費了四年之久,才完成初稿。

昨晚講座獲熱烈回應,現場坐滿聽眾。(圖/記者都希基路)

「第九號交響曲」的信仰涵義

另一方面,當貝多芬創作「莊嚴彌撒」時,他同時也正在創作他的「第九號交響曲」(1818-1824,耗費六年)。貝多芬創作這兩首樂曲所用的時間,都比先前其他作品耗時更長,可見他對這兩首樂曲的格外重視、要求與期待。更值得一提的是,「莊嚴彌撒」於1824年5月,在維也納第一次首演此樂曲時,同場音樂會,也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首演;他甚至還親自上台「協助」指揮(貝多芬此時已經幾乎完全耳聾,並且已經離他上一次上台指揮有兩年之久)。

 

「莊嚴彌撒」整首樂曲都是在向「三一神」祈禱與頌讚,而「第九號交響曲」的最後第四樂章「歡樂頌」(Ode to Joy)大合唱中,貝多芬頌讚「友誼、愛情、上帝」,並且整首樂曲最終,就是在「頌讚上帝」的歌詞與樂音中,達到整首交響曲的高峰而結束。因此貝多芬刻意將這兩首樂曲的首演安排在一起,有其非凡的「宗教」目的與意義。

 

儘管他的「第九號交響曲」更為知名、且被人推崇為「交響曲歷史中的顛峰之作」;然而,在貝多芬所有的作品之中,若從音樂性、創意性、動機性以及貝多芬自己個人評價而言,那麼,無疑的,「莊嚴彌撒」是比「第九號交響曲」更加神聖、偉大、且意義非凡。

第九號交響曲「歡樂頌」(Ode to Joy)大合唱(影片14:25處)。(影片/engchi93 Youtube頻道

透過音樂創作表達信仰

因此,我們似乎可以這樣推論,貝多芬在晚年病痛纏身時,卻耗費多年(四年只完成初稿)並盡心竭力(整首樂曲長達85分鐘,是貝多芬作品中演奏時間最長的樂曲)在創作「莊嚴彌撒」,他創作此曲的真正動機,會不會是因為自知離死不遠,因而想要透過音樂的創作,來思考信仰與表達信仰,欲藉此讓自己能更接近上帝呢?

 

魏連嶽老師說,這個推論是很有可能的,因為不少音樂家與藝術家在晚年時,都會有重新回歸信仰、歸向上帝的渴望。他們嘗試透過創作宗教作品獻給上帝,去表達自己的回轉或悔改。而這樣的作品通常是他們將一生最大的想像力與最大的音樂才華,發揮到淋漓盡致所創作出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可以被稱為是他們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之作品,也是他們信仰上的真誠表述

 

靠著信仰超越苦難的打擊

貝多芬一生坎坷,不但經歷到貧窮、耳疾與各種病痛;還多次失戀,並且終身未婚。他一生居無定所,單是在維也納期間,就搬家了超過63次。貝多芬在56歲時過世之前,很少有過安逸、舒適、穩定的生活。然而,儘管貝多芬苦難與病痛纏身,但他卻仍然奮鬥不懈的創作音樂,留下七百多首樂曲流傳後世。

 

貝多芬的可貴並不僅僅在於他是一位音樂天才,也是在於他在生命的苦難當中,能靠著信仰、信心與信念,去超越苦難原本應該帶給他的打擊、限制與束縛。他的生命與音樂都表達出,即使人生有苦難,但生命可以發揮出更驚人的力量,讓自己不僅可以不被苦難打倒,甚至還能夠有盼望及有力量的走過苦難的歲月,並且展現出更動人的生命力與生命光輝

全場一起聆聽貝多芬的動人樂曲。(圖/記者都希基路)

生命的苦難,不必然導出「苦的生命」

而能夠展現這樣強大的生命力,其背後必然是有堅強的信仰、信念與信心,在背後支持著貝多芬的創作與生命。貝多芬的生命故事對我們的啟發是:生命的苦難,不必然導出「苦的生命」,反倒可以將生命中被隱藏與壓抑的「美、情感、非凡」之力量,激發出來。苦難者的生命故事及結局仍然充滿著無比的可能性。

 

最後,魏連嶽老師鼓勵眾人:「苦難沒有定論,別高估它、也別低估自己;更勿輕忽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所賦予的潛力與能力很多受苦者的生命故事都提醒我們,在人生的苦難中仍然可以靠著信仰(信心或信念),而找到走出(走過)苦難的力量,看到未來的盼望

 

精選要聞》

感謝代禱》王武聰牧師與師母發信致謝 如今兩人轉同病房「異病相鄰」治療,感謝各界關心

神問:「你用我給的恩賜做了什麼?」 名攝影師邁克爾拍出耶穌在「現代」的旅程傳福音

所以,你為什麼不禱告?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今日報奉獻回饋專案—白色翅膀天使潔牙液》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