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高雄武昌教會主任牧師鄭博仁。

高雄武昌教會主任牧師鄭博仁。 (攝影/記者葉毓亭)

1911年革命先烈在武昌醞釀起義,終於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開啟民主共和的開端;1977年,因著對上帝的熱心,一名外國宣教士來台與台灣的牧者,一同在高雄武昌街建立同名的「武昌教會」。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的行為與動機,相同的是對世代的熱血所發起的行動。

自1990年投入武昌教會服事的鄭博仁牧師,在前人種下的福音根基上,20年來帶領千人的聚會崇拜,從建造教會到對外建立牧者合一團隊,其中需要的是不斷擴張眼界及開放接納,高度關注神國度的動向,留意上帝對這世代的心意。

校園團契出發 回應神國服事心志

(照片來源/武昌教會)

出生在非基督化家庭的鄭博仁牧師,因父親對基督信仰的認同,從小就將他送進教會上主日學課程,因此奠下良好的信仰根基。年輕時,固定在校園團契聚會的他,結識許多來自不同教會的屬靈同伴,同時也培育出對神國服事的使命與熱情。踏入社會後,他開始認真禱告、尋求上帝帶領,確定神的心意後,就進入神學院就讀。

1990年自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業的鄭博仁,兩年後正式負責武昌教會牧會服事,以單純的心投入奉獻,立志要從傳統教會轉型成小組化教會,卻面對接踵而來的牧會問題,「活下來」是他開始牧會的想法,遑論要建立千人教會的異象。

高雄武昌教會。

高雄武昌教會。 (攝影/記者葉毓亭)

但從1993年開始,武昌教會歷經聖靈更新、小組化教會、異象更新到新堂擴建等時期,他將「聖靈更新」視為一個動力,是促成轉型為小組教會增長的關鍵十年;進入異象更新時,他更將「合一」放在首位,這成為後來影響教會事奉、城市連結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20年過去,教會增長為超過2千人聚會的教會,主日崇拜有國、台、雙語的多語言崇拜,滿足多元文化的族群需求,建立多媒體、敬拜舞蹈團隊,針對海外特定地點進行短宣,武昌教會已成為高雄地區最具標竿的教會。當年單純回應神的心志,如今神也用信實給了最好的回答。

四位屬靈長輩 影響事奉生命

周神助牧師的事奉觀,奠定鄭博仁往後推動高雄牧者合一的基礎。

周神助牧師的事奉觀,奠定鄭博仁往後推動高雄牧者合一的基礎。 (攝影/王平)

韓愈〈師說〉有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從就讀華神神學院開始,鄭博仁即從老院長林道亮身上學習牧會的事奉觀:「牧會要吃得苦,不談傳道人費用,重視主日學教導」,讓他從很早就開始鍛鍊屬靈的肌肉。

接著曾在台北靈糧堂實習過兩年,看見周神助牧師不論對內牧會或對外連結的熱心,以及謙卑的態度,讓他學習到服事經驗、事奉態度與方法,奠定往後著力推動城市合一的基礎。

韓國趙鏞基牧師是第三位影響鄭博仁至深的牧者。熟讀所有趙鏞基牧師的著作,讓他認識信心的功課,每年幾乎都會參加亞細亞聖徒訪韓聖會、牧者研習會,試著從趙鏞基講台上的表達學習如何講道。

第四位則是唐崇懷牧師,從他身上學習神學思想與架構、重視提攜後進、成全同工,讓鄭博仁朝向更健全的事奉理念。

「大教會的運作模式或許無法一一列舉,但牧長們的牧會觀念,卻帶給我極大的啟發。」不同的牧會階段,總有屬靈導師適時出現,也讓他的視野從教會牧會逐漸提升至國度事奉。

推動牧者合一 洞見高雄下個十年

高雄牧者合一已有十年歷程。

高雄牧者合一已有十年歷程。 (攝影/記者葉毓亭)

藉著牧會增長的經歷,鄭博仁開始走出教會外,進行城市牧者連結,學習「不單顧自己的教會,也要顧念別人的事」,著手建立高雄跨宗派的牧者合一團隊,推動城市牧者網絡。他強調,「合一」並非「統一」,而是學習欣賞眾牧者個別的特性,在不同的事工上彼此連結,團隊才能產生力量,以致影響城市與國家。

十年推動牧者合一,讓「合一」成為城市的平台。近兩、三年來,從全球禱告日、天國文化、安卡羅醫治佈道會、轉化特會,直到今年6月13日在巨蛋舉辦的興起發光-「回家」等大型特會,都選在高雄舉辦,鄭博仁認為,這是合一運動帶出海內外的連結效應,相信神國度的資源會互相效力。

在眾教會連結的重要場合中或國際聚會上,總能看見鄭博仁牧師的身影,學習站在屬靈的高度,試著用神的眼光觀察上帝國度的動向。他總稱自己是跟隨者,事實上,他也是城市的觀察者、守望者,用敏銳的心,回應神國大使命,帶領高雄成為台灣復興與宣教中不缺席的城市。

「教會的成長,並非一朝一夕,如同一個生命體是慢慢長成的。當教會規模逐漸壯大時,就是信心的挑戰與建立,每一步都需要依靠神。」-鄭博仁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