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聖經教導基督徒要照著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成為神所賜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以弗所書4章11-12節說,「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每一種恩賜都是為了成全上帝國度的工作,當弟兄姊妹同心合意的聚集,就可以看見各種恩賜彼此服事的美好畫面。

Crossway專欄作家傑.湯瑪斯(Jay S. Thomas)說,恩賜各有不同,沒有所謂誰比誰好。有些人在檯面上的服事比較多、有些人多是幕後的事奉,同樣都是神所重用的器皿。以下關於屬靈恩賜的五個迷思,我們是否也曾經這樣想?

 

迷思一:能被看見的屬靈恩賜比較有價值

講道與領導的恩賜確實比其他事奉更能夠被看見,哥林多前書14章1節這樣說:「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做先知講道。」因著當時教會的異端邪說風氣正盛,需要有能正確傳講神道的人。但保羅也強調「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做肢體」,肢體有許多,用處不同卻同樣重要。

 

沒有哪一個恩賜比較好,屬基督的門徒就像肢體屬於身子一樣,有講道的、作先知的、說方言的、翻方言的…哥林多前書12章最終做出了一個結論:「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這個恩賜就是讓人更清楚的看見上帝的救恩和祂的榮耀。

 

我們必須明白,每一個恩賜的目的,都是指向上帝的愛。「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哥林多前書13章1節)

 

迷思二:屬靈恩賜只能在教會的事奉上被發揮

在新約中,談及屬靈恩賜的篇章多半都是寫給教會的。這不代表屬靈恩賜只能在事奉的領域被發揮,恩賜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可以、甚至應該體現在教會以外的領域,例如:家庭、學校、職場…讓人藉由我們的恩賜看見上帝奇妙的工作。

 

迷思三:講方言、預言、可以醫病…不同領域的恩賜,最好分開服事

不同教會對於屬靈恩賜的看法不一樣,舉例來說,講方言的恩賜,指的究竟是天使的語言(哥林多前書13章1節)、人的語言(使徒行傳2章),還是兩者皆是?聖經中記載先知發預言和神蹟醫治的恩賜,這樣的恩賜現在是否仍然存在?

 

針對這些問題的歧見導致教會的不合一甚至分裂,相當諷刺的是,保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醒過信徒──「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哥林多前書13章1節)大使命才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而實踐屬靈恩賜或行神蹟奇事,並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能否在基督的身體上合而為一?不同恩賜的群體仍然可以一起服事,靠著聖靈的幫助,我們也應該竭力如此行。

 

迷思四:「生命的成熟度」與「屬靈恩賜的施展」沒有太大關係

既然會叫「屬靈恩賜」,那麼這樣的恩賜,就必定與我們的屬靈成熟度有關。若不是為服事主而發揮的恩賜,至多只能叫「天賦」,並沒有在「恩賜」的定位上。屬靈恩賜可以經過操練變得純熟,卻不是培養一種技術,而是應該在與上帝的關係中,更多明白自己的呼召,進而活出上帝給我們的恩賜。

 

迷思五:屬靈恩賜是一種直覺式、個體的運作

聖經並沒有明確的解釋,信徒要如何挖掘自己的屬靈恩賜。但是,我們可以知道如何分辨,並且發展屬靈恩賜。

 

傑.湯瑪斯說,一個具有領導能力和能言善道的人,有可能在講道上有特別的恩賜,但另一方面來說,也不代表不太會領導的人,就不能成為教導者和領袖。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教會群體的幫助,我們可以藉由彼此的觀察,看見自己的各種可能,屬靈恩賜不是直覺式的反應,或僅仰賴個體的運作,而是在彼此服事中,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哥林多前書12章13到14節說,「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不論我們是多麼不一樣的人,當我們願意委身在一間教會彼此服事,就可以看見互為肢體的美好。在彼此事奉中,我們也可以更明白自身肢體的功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