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1952年建立的思恩堂,至今已走過60年歷史。      (攝影/記者錢弘芸)

擁有百年歷史的台中公園,除了為人所熟悉的地標「湖心亭」外,還有不少歷史故事與景點。位於公園東北側的「思恩堂」,在綠影婆娑的公園裡,磚紅色的建築特別搶眼,在1952年建立的思恩堂,有先總統蔣公親題「思恩堂」的墨寶,至今已走過60年歷史,為早年荒蕪的台中,注入信仰活泉。

紅磚紅瓦的中區思恩堂,在綠意盎然的台中公園裡格外耀眼。      (攝影/記者錢弘芸)

思恩堂前的綠色大草坪,常見居民或遊客在此處輕鬆散步,或駐足欣賞台中公園的美景。思恩堂內部古樸雅致,從最早期的中國佈道會會長計志文牧師,自上海差派沈保羅牧師來台設立教會後,不斷以多點方式向外擴展,在台中市就有8、9個聚會點,為網絡型多點式教會,而台中公園的思恩堂,則是最早建堂的母會。

台中思恩堂現任主任牧師杜明達表示,思恩堂的發展異象,就是完成使萬民作門徒的大使命,使命宣言的四大方向為:門訓上帝子民、連結基督肢體、轉化城市文化、宣教直到地極。思恩堂每一年都會舉辦短宣,在海外與台灣、大陸等地推動宣教,思恩堂的宣教能量活躍,不斷向外擴展。

不建大型教堂 向外植堂開拓多功能牧區

思恩堂主任牧師杜明達。      (攝影/記者錢弘芸)

思恩堂會眾達到700人之際,教會長輩建議杜明達牧師可以考慮買地建堂,但最後的決定是不建大型教堂,而以不同點的教會來劃分牧區,讓能量向外拓展而非向內聚集。於是,從台中公園的母堂開始往外拓植,到現在總計有12個牧區,至2011年底,平均主日聚會人數超過1600名。

為了轉化城市文化,盼望教會在各個層面發揮影響力,因此網絡型的思恩堂也在不同區會中發展出多元化的「功能」,像專門牧養「聽障者」、「服務業」或「工人」等不容易在主日來教會的特殊族群,更透過「傳愛」事工推動社區老人、弱勢兒童關懷,目前照顧150位老人家與180位弱勢孩童,實踐基督大愛精神。

在連結基督肢體上,不只思恩堂各點牧者與教友們彼此合一,而是眾教會都要連結起來,因此積極推動「台中策盟」,十多年發展下來,從台北到屏東,有一百多間教會一起在策盟努力。不但牧者不孤單,也有教練團隊協助教會的牧養裝備,對外更聯合起來舉辦大型活動,也與台中市政府有固定的市長座談會。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