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世界華福中心」運用新興的新媒體,推出「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使命門徒》,由該Podcast推手董家驊牧師,化身為播客主,盼帶來一些不同的激盪。(圖/使命門徒 提供)

你知道Podcast這個新興媒體嗎?如果你希望更多關注全世界華人教會趨勢,渴望於所在之地、成為回應上帝使命的耶穌門徒,有興趣聆聽全球中生代、年輕一代基督徒領袖,對於相關議題的觀察、反思與洞見,一同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這些內容,在《使命門徒》Podcast可以聽得到!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由世界華福中心」(CCCOWE華福)所製作、推出「我們希望可以把世界各地不同的聲音(對話),帶到大家面前;透過聆聽全球不同世界的聲音,透過聆聽不同文化的人分享,就會有新的激盪和想法。帶著牧師身份化身為播客主,也是該Podcast推手的董家驊說。

 

使命門徒Podcast為何誕生?

「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聽Podcast,」華福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表示,自己約自5、6年前起聽Podcas,英語世界中也有談論基督徒、全球趨勢的Podcast;2020年因疫情之故,台灣Podcast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他認為,其中較可惜的是,「華語的Podcast裡面,很少針對基督徒領袖的(內容),特別很少是給中生代、年輕基督徒領袖的Podcast。」

 

加上,董家驊牧師發現,許多有創新思考、作法的人,通常在其生命歷程中,都待過不同國家、經歷過不同文化,因而意識到,異文化的洗禮,會使人在面對事情時「至少有兩種思考方式」,而這就是創新、創意的來源;但是,並非每位基督徒領袖在養成過程中,都有機會經歷不同國家、文化的洗禮。

 

因著上述負擔,《使命門徒》Podcast誕生。董家驊牧師表示,當我們聆聽其他人的觀點,就會看到自身處境,並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框架,並非要去拷貝別人,而是,「這樣的激盪,我覺得會是我們一起成長,很美的過程。」

董家驊牧師表示,身為基督徒,就是在「跟隨一位活著的上帝」。上帝藉祂的話語,向我們啟示祂自己,並且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上帝是活著的,祂今天仍透過祂的話語對我們說話,所以,我們需要學習「聆聽」,首先是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來操練聆聽。(圖/使命門徒 提供)

 

在《使命門徒Podcast會聽到哪些內容?

COVID-19衝擊全球,卻也創造出新的收聽習慣,未來,聽眾可以在《使命門徒》Podcast中,聽到哪些具體內容?董家驊牧師說,有「三跨」。

 

1.跨代。

今日許多地區的華人教會,皆面對到同一困境:世代之間的張力非常大。例如,我們所在的台灣,因著公共議題,造成教會內的年長者及年輕一代,在想法上存著頗大差異。曾在北美牧養的董家驊,也看到世代間造成的衝擊。「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看到表面的差異,而沒有聆聽背後的脈絡。」

 

基於此負擔,在使命門徒Podcast,會提供關於「跨代」的討論內容。

 

2.跨界。

董家驊牧師表示,今天很多時候,基督徒的Podcast較多是牧師在講,但光是全職服事領域,就包括有教會界、宣教界及神學研究機構等,更遑論,其實大部分的基督徒是身處在職場。

 

因此,我們需要聽到在不同禾場中,回應上帝使命的基督徒彼此分享,如此,能擴展我們對於回應上帝使命的想像。

 

3.跨文化。

不論是在教會或職場,我們都需要學習「聆聽彼此」。

 

當我們去聆聽他人的聲音,可能會發現,原來上帝此時此把我擺在這裡,是有意義的。董家驊牧師舉一個很實際的例子,也是其自身深刻經歷。

 

他曾在北美牧養英文堂2年,「有段時間,我其實很納悶,上帝為什麼把一個在台灣長大的我,放在英文堂牧養,我覺得很沒有意義…」

 

直到有次,一位學生和他分享母親剛過世的痛苦,當董家驊牧師聽到對方的分享,「我突然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是,如果上帝把我放在這個地方牧養,只是為了要陪伴這個弟兄,都值得!」那一刻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在當時特定處境中,上帝託付予他的「使命」。

 

董家驊牧師勉勵,聆聽「跨代、跨界、跨文化」,就如同約翰斯托得(John R. W. Stott)牧師提到的—雙重聆聽(Double listening),其中強調:「基督徒首先要聽的是上帝的聲音,其次要聆聽,上帝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的聲音,最後,我們需要彼此聆聽。」

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使命門徒,就是跟隨那位宣教的上帝,參與在上帝救贖轉化世界的門徒。(圖/使命門徒 提供)

使命門徒Podcast的命名與異象?

為何將此Podcast的定位(命名)為「使命門徒」?董家驊牧師表示,「其實作主門徒、跟回應宣教使命,是一體兩面,根本是同一件事。」作主門徒,顧名思義是跟隨耶穌,而我們所跟隨的、是那位宣教的上帝,所以,跟隨耶穌,不可能不實踐「回應上帝的使命」。

 

董家驊牧師進一步從教會歷史的脈絡談起。

 

18世紀,美國、英國、歐洲經歷了一波復興浪潮,也興起許多著名的奮興佈道家,此波復興,點燃了19世紀西方教會進入亞洲宣教的浪潮,19世紀也被稱作「宣教的世紀」。

 

到了20世紀,世界上已知國家,基本上都有教會建立,1970年代左右,當時的全球福音派教會,都在問一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宣教的瓶頸:基督徒要向萬民傳福音,如今萬國都已經有教會,使命是否已經完成?

 

1974年,由約翰斯托得牧師、葛理翰牧師召開「第一屆洛桑福音大會」,此問題也懸掛在每位參與的福音派領袖心中:到底福音使命完成了嗎?

 

當中,有名宣教學者提出,〈馬太福音〉中「向萬民傳福音」的大使命,指的不是萬國,而是以文化、語言做區分的群體。這使眾人重新看到—福音使命尚未完成。此後,整個福音派教會又燃起新一波的「福音浪潮」,向外差派宣教士,同時強調「離心的宣教」 (離開差遣地)。

 

幾十年過去,來到今天的21世紀,21世紀一開始,許多社會學家提出,現今時代已進入「全球人口流動」的時代,每一個國家都是「移民的輸出國及接收國」,換句話說,「萬民」因著全球人口流動,很大程度上,已經「散佈在世界各地」,然而,2020年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暫緩了這樣的流動。

 

「或許此時此刻,正是另一個宣教典範轉移的時刻。」董家驊牧師指出,過去談宣教,常是「離心的宣教」,但「向心的宣教」和「離心的宣教」應當並重,「向心的宣教」就是,本地教會接待那些來到我們當中的「福音未得之民」。

 

「此時此刻,在分享『使命門徒』的概念,也是在強調,不是到遠方回應差傳,才是回應上帝的福音使命,而是在本地,我們也應該看到,上帝把誰帶到我們身邊,我們如何在所在之地,透過接待,來回應福音使命。」

 

使命門徒Podcast第一集內容和未來預告

使命門徒》Podcast的首集來賓,正是由策畫該Podcast的靈魂人物—董家驊牧師,與客串主持人在對話中,帶大家認識使命門徒Podcast;未來預計每周將推出一集內容,以訪談一位中生代華人基督徒領袖為主軸,並可能穿插書籍分享等。

 

董家驊牧師透漏,下周將播出「新加坡神學院」院長謝木水的訪談,他將分享過去一年對新加坡教會的觀察,以及他的反思和洞見。未來兩個月的來賓,包括有來自美國、巴西、馬來西亞、韓國、義大利等地的重量級嘉賓。

 

「凡是耶穌的門徒,都適合收聽!」 使命門徒》Podcast第一集:(點我進入

 

下集來賓邀請到「新加坡神學院」院長謝木水。(圖/使命門徒 提供)

 

精選要聞》

別讓專屬你的兩大恩膏溜走了! 腓力・曼都法牧師:為祂而活,連不敬虔者都會尊重你的神

把握春節傳福音契機—超實用「家庭禮拜程序單」果效驚人,助您全家平安過好年!

國際代禱》「一覺醒來生活全亂了」緬甸政變恐加劇教會逼迫 基督徒正以禱告回應危機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寫給今日報讀者的家書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