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大家好像都有種「約定俗成」的默契,一定要讀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太多太多都在我們上一代的「大家的習慣中」被建立起來,只要跑出了跑道,就帶著風險;而為了避免失敗,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風險,所以寧可走一樣的路最保險...

每次新學期開始,要上大學生的課時,第一堂我都會先問幾個問題,為什麼你們想要念「師培」,未來想要當老師嗎?

 

一方面是我可以先了解這些孩子的動機,另外也可以讓孩子先思考一下。畢竟大四是準備要踏入職場,如果沒有「決定」要往這條路,碰到挑戰時可能會讓人沮喪想放棄。

 

這次,當我調查完所有的孩子後,得到了一個結論:只有1/3的孩子將來想要繼續走教職。那為什麼來念「師培」?大都歸因是「爸爸媽媽」!

 

有的是因為家長是老師、有的是家長覺得教師是穩定的工作(特別是對於女兒而言)...

 

聽完這個結果之後,雖然自己默默也覺得未來當老師這條路真的是越來越有挑戰,孩子可以「趁早」發現自己想要換條路也不錯;但另一方面也為了他們花了四年的大學生活,但接下來卻沒有走相關的路線感到可惜...

 

想想自己為什麼會當老師?其實小時候有過當空服員、當新聞主播、當家庭主婦、當老師....各樣的想法;雖然不能說爸爸媽媽強迫我當老師,但是出身在公務員家庭的我,父母還是會希望將來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所以高中轉行學音樂的我,在面對「演奏家」、「音樂老師」的兩個選擇時,父母幫我選了「後者」,至少不用擔心無人賞識我的才華。

 

常常在想如果我沒有讀音樂系會念什麼科系?

 

甚至是我沒有當老師可以做什麼工作?

 

父母的決定其實不是惡意,畢竟在他們的人生經驗中「小心駛得萬年船」,所以為了「保護」孩子的立場,通常都是給予最「安全」的建議。

 

所謂的安全,就是「相安無事」的狀態。

 

大家好像都有種「約定俗成」的默契,一定要讀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太多太多都在我們上一代的「大家的習慣中」被建立起來,只要跑出了跑道,就帶著風險;而為了避免失敗,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風險,所以走一樣的路最保險。

 

其實看看有不少「風險」成功的案例,例如沒讀大學的比爾蓋茲、中輟的賈伯斯...等。這些在當時長輩眼中一定是高度風險的事情,但也沒料到竟然開創了另一種可能。

 

時代不斷的進步,創新一定會與「過去習慣」路線有些差距,雖然不見得每次的「風險」都能保證好的結果;但是從小就訓練孩子跳脫習慣,甚至去面對「脫序」的結果,或許能激發出不同的思考模式。

 

在父母還可以保護的範圍下,讓孩子可以有更多的嘗試的可能性,讓孩子的心智也能更加的堅強勇敢,等到孩子長大,自然也懂得更多保護自己的方法。

 

在創新的可能與習慣的框架中,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衡!當頭腦不再被「習慣」侷限住,進入人生抉擇時,或許更能以一個全面性、成熟的眼光來看待。

 

所以回到結論,當父母的心臟真的要大顆一點!父母是一輩子的功課啊!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