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由左至右為:基研智庫理事長林鴻信牧師、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華神教授周學信、台神前院長陳尚仁。(圖/基研智庫FB直播影片截圖)

2月27日基督教研究智庫(基研智庫)在FB直播,由眾牧者一同探討21世紀的宣教策略,期待眾教會能夠不斷堅守「讓宣教成為宣教」,並提出常見的迷思,以及時代趨勢的提醒。

由左至右為:播種協會執行長莊信德牧師、台灣神學院教授陳寬義牧師、石牌信友堂董家驊牧師。(圖/基研智庫FB直播影片截圖)

耶穌是最沒有「效率」的宣教者?

播種協會執行長莊信德牧師,從自己的服事歷程談起。莊牧師認為,有些教會思考傳福音時,會有一套分類方式,將進到教會的朋友,分成不同類型,最後「同化」這群人,讓每個人的特殊性消失,融入教會,這是一套將他人「中心化」的過程。

 

有時教會常想要再「快一點」,不斷更換福音策略,活動一個接一個舉辦。然而,另外一種思考方式,是回到耶穌「道成肉身」的生命;耶穌的生命,用現在觀點來看,是沒有效率的方式,工作30年才出來服事,一生中只教導12個門徒,其中一個中途逃跑,一個自殺,但耶穌的宣教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同時,聖經中使徒性教會,是讓最優秀的人才去宣教,聖經中的宣教是生命被「觸碰」的過程,並不一定是教會的大復興。

 

莊牧師舉例,保羅對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提摩太書2:2)

 

「當我們可以開始好好一個帶著一個,讓他的眼睛裡永遠都有下一個人,一定會走出宣教之路。」莊信德說,宣教可以用一個東西代表,就像是橡皮擦,需要不斷把認定的想法、舊的價值觀擦掉,謙卑吸收新的想法。

 

回到福音「本質」

台灣神學院教授陳寬義牧師,不僅是一位牧者,也經營自己的公司,他發現如果公司商品想要向外發展,走出同溫層,需要宣傳產品的概念、價值;比照到宣教,如果要跨越教會外,讓更多人明白福音,也需要回到福音的「本質」。

 

「重新回到價值的部分,耶穌怎麼改變我,我就怎麼宣揚耶穌改變我的內容,這就是福音的本質,回到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成為基督徒?耶穌怎帶來改變?」陳寬義說。

 

彼此「互信」,謙卑聆聽、對話

石牌信友堂董家驊牧師,分享宣教中的關鍵就是「互信」,宣教機構、教會、神學院...等,都是神國的一份子,但彼此間互信到底有多少?是否願意彼此對話?

 

有時宣教機構與教會間,傳遞的理念看似相反,但卻相輔相成;教會要「作主門徒,跟隨神」,必然朝向耶穌服事人的行動,宣教也不只是工作,而是跟隨神的過程,彼此間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對話。

 

不只是彼此互信、聆聽,他也強調要聆聽世界的聲音,「(我們要聆聽世界上)福音如何挑戰、更新我們的文化,正如聖經中提到: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哥林多前書1:22-24),福音既是在文化當中傳講,也是顛覆文化,使所有人都看到,惟有基督才能達到文化所追求。

 

也許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文化,可以稱為上帝國的文化,但每個文化都可以被上帝國的文化更新,例如台灣人款待的文化,把福音帶到其他地方去;隨著人口流動,現在每個國家都是移民的輸出國,也是輸入國,也要學習如何接待,其他國家的宣教士。」

 

打破隔閡,與社會95%的人產生對話

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分享後疫情世代福音的話語權。透過社會巨大變動,讓教會被迫改變,重新聆聽神的聲音,找出自己的命定;並且新媒體,也讓教會開始面對社會。他提出有三項事情,教會要積極面對。

 

1.教會要成為問答者,與社會產生對話。

2.教會要成為參與者,對社會產生影響力。

3.教會要成為貢獻者,幫助他人,活出耶穌的樣式。

 

不僅如此,長期以來宣教的典範也會轉移。過去同文化叫傳福音,跨文化才叫宣教,但現在教會既有自己的同溫層,所以就算是同文化、同國家,都也可以說是「宣教」。

 

台灣約有5%的基督徒,和95%的非基督徒,許多教會常會用以下兩種方式與社會對話,第一種,是深怕在教會中的基督徒,被社會影響、流失,與社會對立。

 

第二種是希望95%的人,為5%的基督徒存在。莊育銘牧師認為,這是非常「霸道」的想法,而且也會讓其他人反感,認為:「教會你憑什麼?」

 

所以,他希望要走出第三種路,讓5%的基督徒,為社會貢獻,如同經文加拉太書5:9所述:「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

 

「讓基督徒揉進世界中,並且發酵;後疫情時代教會好像撿到一把槍,叫做手機、網路、新媒體,不是要建立自己的王國,而是要對焦在那95%的人上,產生對話!」莊育銘牧師說。

 

宣教不是「奢侈品」,而是台灣教會的根基

華神教授周學信牧師指出,宣教有時像一個奢侈品,似乎只有富裕的教會可以差派;但其實台灣的福音就是宣教士來開拓,許多教會建立在「宣教」,這代表,宣教對台灣基督徒而言,不只是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個存在的事實。

 

他認為,基督徒要先認清自己的身份、福音的本質,再用尊重對方,謙卑聆聽的態度對話,讓對方有空間分享他的看法,而不是強調對方一定要在當下,做出決定。

 

宣教帶來省思

針對宣教使命,台神前院長陳尚仁牧師提出兩個重點:

 

1.宣教讓我們更認識自己是誰

「跨文化宣教」會讓基督徒更加認識自己。因為到異地建立教會,不可能複製自己教會的文化,光是蓋教堂,可能就會發現,氣候、建材都不同,需要用不同方式建立。

 

因此,不僅會省思自己的信仰,也會省思,什麼才是真正福音的本質,而哪些又只是福音外在的形態。

 

2.宣教讓我們反省自己的教會

陳尚仁指出,當我們到異地宣教,因為當地情況不一樣,也會重新思考「教會是哪一種型態」。他舉一個很實際例子,十幾年前,他參與在宣教動員當中,差派宣教士去緬甸,近期發生政變,讓他們重新思考,福音對這個國家、個人所代表的意義。

全體合照。(圖/基研智庫 提供)

 

精選要聞》

兩度陷入畫畫絕境 走出曠野後作品大爆發 小馬:有時神要我們呆一點,不需要自己太厲害

我的孩子有性行為怎麼辦!? 神學家約翰.派柏牧師提出8個實用建議

當陰霾壟罩、身心俱疲,3個提醒重啟生命活水 劉彤牧師:仇敵雖能塞住但無法奪去這井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HIS寵愛她福音保溫瓶》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