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撰寫《臺灣基督教史》的李政隆牧師是學者,也是知名建築師。(圖/基督教恩友中心)

……因為有中原大學信仰薰陶的關係,我還是會跟李老師談信仰傳福音,他也會將佛教文化雜誌送給我,希望有空閱讀。我們唯一的交集是──吃便當時,會一起禱告。而我,從不認為李政隆夫婦會信主。直到有一天……

認識李政隆教授(以下簡李老師)時,他還在淡江大學任教,是國內古蹟修護最具權威的四大建築師之一。對國內古蹟與歷史建築鑑定爭辯中,常成為最關鍵的保存者;他也是淡江大學建築系的教授,教學嚴格,卻又受學生愛戴,還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師鐸獎。這些是屬於公領域,眾所皆知備受愛戴的知名建築師。

 

初識李政隆夫婦

民國七十五年,我任職「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後來更名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伊甸」)創辦人劉俠杏林子(以下簡稱劉姐)的機要秘書,常要跟著劉姐到各地開會,最常遇見的交通與環境障礙,是劉姐外出的最大為難,所以劉姐期望伊甸要倡議與推展無障礙交通,及環境的便利。

 

在將近四十年前的台灣,台灣的公共建設少有無障礙交通與環境的設施,縱使有標示「無障礙」設施,卻都是做了半套。至於無障礙環境的概念,更少見諸於媒體,所以對無障礙環境的概念總是一知半解。

 

偶然,得知在無障礙交通的專業領域,有交通大學藍武王教授;在無障礙環境推動規範的專家,有淡江大學的李政隆教授。當時伊甸基金會成立才四年,劉姐的知名度遠大於伊甸知名度。而我,頂著劉姐的秘書頭銜一一拜訪,竟順利邀請兩位教授成為伊甸的顧問。就這樣,開始有了和李老師密切的互動,也認識李老師的夫人,兒童文學作家—李雀美。

 

我和李老師為了長者與障礙者面對環境障礙的無力,多次討論對策而成為好夥伴。我就來說說大家較不熟悉的李政隆牧師,其他在董事長、社長、作家、環保鬥士……身分,以及關於他在非營利組織與關懷弱勢者的起心動念和感動故事。

 

不畏惡勢力挑戰不當建築

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百行業欣欣向榮,特別是建築業如雨後春筍般大量興建。相對的新建房屋品質良莠不齊,消費者買房受騙,不知道如何申訴,加上個人面對財團有龐大律師為後盾,幾百萬買到住不下去的房子,心裡的苦難以言喻。

 

那時候,李政隆就勇敢站出來,挑戰所有的不肖建築業,要重視消費者權益,結果換來黑道與建築業黑勢力排山倒海恐嚇、揚言不利等「實質舉動」。如果一般人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可能很快的要保全自己、迴避危險,就明哲保身、打退堂鼓。

 

我問李政隆怕不怕惡勢力,李老師看著我回一句,「進廚房就不要怕熱!」我說,「這不是進不進廚房那樣單純……!」李政隆認為自己出錢出力,不為自身利益著想,不需要懼怕,自有神明保護……。我看到李政隆的那種正義感,心裡由不得佩服,我就跟李老師說,「我會為你禱告!」

 

不務正業的建築師

在民國74年,李老師是學者,也是知名建築師,當時桃園縣政府擬拆除神社,興建忠烈祠;當進行競圖後,李老師獲得青睞得標。但李老師經過現勘時發現,神社的環境優雅肅穆,建築形制完整精緻,決定倡議保存。這樣的舉動,引發日治時期建築是否應被指定成為古蹟的爭辯。也因為這議題的倡議,成為日本時代的建設成為文化資產的議題,是以桃園神社的保存事件作為開端。

 

那期間,我經常出入李老師位在忠孝東路三段巷內的建築師事務所,猛然發現這建築師事務所非常不務正業,辦公室內不只從事建築設計,還有從事環境保護與權益倡議的「生活品質文教基金會」;還辦一份鼓吹台灣要永續生存,就必須做好愛地球顧環境的雜誌。另外,還創辦一份「佛教文化」雜誌,承繼李政隆夫婦當初是慈濟重要核心志業──教育文化側翼的推動。

 

創辦基金會、出版社和雜誌,要人要錢,完全由李政隆夫婦「同心協力」承擔一切。至於無障礙環境的推動,主要是李老師留學日本學習建築專業,對日本在無障礙環境從生老病死,有完整的規劃,就把這觀念自力出書帶入台灣,是當代台灣對無障礙環境規畫最完整的出版。

 

為愛除礙共識

伊甸基金會與李政隆的合作,即是從有相同的理念開始。在伊甸基金會辦理五周年的活動時,以台灣殘障福利的昨日、今日、明日為題,規劃出將近180坪的展區。其中更計畫以30坪的空間,探討國父紀念館園區、新公園的博物館周邊為基地,進行公共環境改造的規劃,以及模擬居家環境應無障礙建築的建議作法,也製作五層樓居家,環境可以無障礙的規劃。

 

台灣當時並無整體無障礙建築、公共環境無障礙規劃的先例,李政隆當時還是淡江大學建築系的教授,就找出李清志、黃華敦、黃宏輝……等十二名學生,全力支援伊甸的五周年活動。為了趕圖和製作模型,學生們常常窩居在伊甸小小的工作區內「日以繼夜」工作,累了就睡,睡醒了繼續趕模型,終於完成創舉。

 

這些完成的成果和模型,跟著伊甸在北──台北中央圖書館,中──台中文化中心演藝廳,南──高雄文化中心立德廳迴廊,進行一個月的展期。展期過程,吸引各地區中小學、大學,都發動學生參觀,開啟社會大眾理解到,無障礙環境在公共場所與居家通用建築的重要性。當時政府與公部門,相對地將無障礙校園納入最優先推廣,完全開啟了台灣對無障礙環境與無障礙交通的重視。

 

之後,伊甸趁熱,連續在忠孝東路三段辦理街頭「礙的路上加點愛」體驗活動,一一點評肢體障礙者、視力障礙者、長者、孕婦……等等,行路有礙;在台鐵大廳新建完成,公部門慶賀最現代化的候車大廳,又被伊甸來一次「礙的路上你我他」,向有障礙的台鐵大廳踢館,是台灣第一次由身心障礙者,直接檢驗環境有障礙的活動。經過多次倡議,終使政府決心重視整體公共設施無障礙化,使得後來的捷運與高鐵建設,對無障礙設施納入最完整的規劃,李政隆老師正是當中關鍵的顧問角色。

 

怎麼可能會信主

李政隆老師在大學時,就讀中原大學建築系,我讀的是心理系,李老師算是我的學長。所以明知道李政隆夫婦和我的信仰完全不同,因為有中原大學信仰薰陶的關係,我還是會跟李老師談信仰傳福音,他也會將佛教文化雜誌送給我,希望有空閱讀。我們唯一的交集是──吃便當時,會一起禱告。而我,從不認為李政隆夫婦會信主……。

 

直到有一天,李政隆因為過度專心寫書,以為是可以穿越的落地玻璃門,雖沒有撞得頭破血流,卻傷得不輕,還是要住院診療。我們夫婦去醫院探望李老師,只見到他盤坐在病床上,扶著床餐桌寫文稿,我好奇地問李老師,「寫甚麼題材!」李老師回答說,「我正在寫《臺灣基督教史》,出版後送你……。」

 

我以為聽錯了,再問之下,真的讓我訝異許久,說不話來──原來李政隆夫婦信主了。(李政隆夫婦信主的經歷,詳見可名、慶臨佳音電台訪問《悲天憫人的才子佳人》一文)

 

李老師從小即立志,要行善助人、幫助窮人。信主前,他真的身體力行,沒有忘記起初的立志,也靠著建築專業,累積許多財富,成立貿易公司進口汽車、木材,蒐集東南亞地區名畫;甚至出錢出力出專業,幫助寮國政府蓋醫院、學校,成立社會福利機構等等公眾事務,一度還是寮國總統最信賴的台灣友人,這背後的理念,都是要幫助更多人「脫貧」為出發。

 

同受患難是美事

後來,李政隆在寮國染上阿米巴痢疾,病得幾乎要死。感謝主,也許真的在「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先信耶穌的妻子李雀美,邀請貴格會鄭新教牧師來關心李老師,並向他傳福音。

 

信主後的李政隆,不變的是繼續關懷窮人艱困的需要,也要幫助窮人「脫貧」,更受鄭新教牧師影響,以信仰為實踐愛,關懷街友。

 

SARS期間,很多街友湧進鄭牧師新開拓的「貴格會海山教會」。李老師知道後,就為此禱告。李老師有天與上帝對話,上帝問他:「你愛我的羊嗎?」「要愛就去愛那最小的」。李老師就將此異象向鄭牧師說:「上帝三次對我說話,要我來做……。」

 

鄭新教牧師就結合板橋聯合拓殖小組,差派李老師以教會執事的身分帶職事奉,讓他帶領恩友中心,後來成為第一任執行牧師。李老師投入恩友事奉,不管酸甜苦辣,總是以一貫笑容面對,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或被誤解、被傷害,都在福音上與恩友、與同工一同勞苦,認為同受患難是美事。

李政隆牧師以教會執事身分,帶領基督教恩友中心,成為第一任的執行牧師。(圖/李政隆牧師 FB)

 

還欠李老師一塊錢

我與李老師夫婦交往相識甚深,深受李老師夫婦信賴,無話不談。當李老師知道我和慶臨即將結婚,就說,剛剛進口一輛瑞典國寶車,可以提供給我們當禮車,我很堅持不受惠,李師母就說「就用一塊錢租給你們!」

 

婚禮後,我很認真要將一塊錢給李老師,師母幫腔說,「那麼多錢都投入了社會關懷,不差這一塊錢……。」事隔多年,有時候會因各有忙碌,少有見面。但這幾年來,只要有時間,就會打電話問候李老師、牧師夫婦,或跑到忠孝東路辦公室,偶也到各地恩友探望與一起服事恩友,聊聊也好、分享也好、交換對弱勢者的關懷也好,那種知己好友不在話多少,乃在情誼的深厚。

 

我清楚,李老師將尊貴的教授、老闆、董事長、社長、作家、專家、顧問等等世俗頭銜,都拋諸腦後;反以謙卑態度,衣著簡樸、身體力行融入恩友,以「福音為福利」(雙福)濟世。真的如李老師所說「進廚房就不怕熱」,勇於為主效力。

 

李老師夫婦,都是牧師,都學神樣式,愛神愛人(雙愛),榮神益人。而我,永遠記得──還欠兩位李牧師一塊錢,那是永遠雙福的延續,是雙愛的情誼。

 

相關閱讀》

「陪他走最後一哩路」恩友中心李政隆牧師生前與神同行的最後時光 妻李雀美牧師伴行左右

 

精選要聞》

難以順服世上領袖和政權制度? 朱志山牧師從聖經中提出「基督徒的四大職責」

國片《複身犯》幕後更大推手—神賜的異象和呼召 基督徒監製:在你裡面的比在世界上的更大
「陪他走最後一哩路」恩友中心李政隆牧師生前與神同行的最後時光
妻李雀美牧師伴行左右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HIS寵愛她福音保溫瓶》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