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張文亮教授以「如果讓驢子說話,牠會說:我會算數」為題,分享「數學」與信仰的關聯性。(圖/貴格會合一堂Youtube)

數學,一直是許多人的噩夢。有人說數學好,恰似人生勝利組;數學不好,就很痛苦!台大教授張文亮分享:「以前我不是數學高手,直到我發現它幫助我了解上帝。」其實「數學」是塊好土,當我們把知識像種籽般埋進好土裡,以後就會結實豐收;「數學」也是美好的調味料,在任何學問上灑上一點,就會帶來獨特的品味!

如果讓驢子說話,牠會說:我會算數。

 

張文亮教授以民數記22章故事破題分享,當時假先知巴蘭欲咒詛以色列百姓,遂騎著驢子上路,但途中驢子見路上有耶和華的使者亮刀,於是轉向而行,巴蘭氣地擊打驢子。就在第三次驢子再度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後,選擇停滯不前時,巴蘭又擊打牠,28節提到:「耶和華叫驢開口,對巴蘭說:我向你行了什麼,你竟打我這三次呢?」

 

他笑著說,不要輕看驢子,牠至少會數到三。有三點值得我們省思:第一,有些人看起來缺少智慧,但他懂數學;第二,有些人雖看為聰明人(如聖經人物巴蘭),卻看不清眼前的危機;第三,不論是在校園或職場,一旦碰到霸凌事件,都不要超過三次,別讓「被霸凌」變成習慣。

 

「數學是一塊好土,當我們把知識像種籽埋在土中,以後會結實豐收;數學像光,可以讓人在黑暗思緒裡看見盼望;數學可使人邏輯清晰,幫助他人;數學是美好的調味料,只要在任何學問上灑上一點,就會帶來獨特美味!」

張文亮教授將「數學」比喻為一塊好土和光。(圖/貴格會合一堂Youtube)

上帝的創造盡是數學

人體全身上下的距離、位置,都是神的巧妙安排。張文亮教授提到,雙眼、雙耳的距離都是精心的設計,幫助我們可分辨前方的距離,可聞聲辨明聲音方向。眉毛也是如此,它不高也不低,恰巧擋住汗水和灰塵,卻讓人看不見其存在。

 

數學,也像是沉默的馬戲團,充滿各種文字、圖形,看似複雜,但它遵照法則和次序運行,特別給專心、耐心和清心的人欣賞。專心的人會認真看表演;耐心的人在還未看清表演項目前,會捨不得離開;學數學能讓人很清心,聖經提到「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福音5:9),這些人必會在任何學習的園子(包含數學)裡,得見上帝。

 

張文亮教授以自己為例,他從小不是數學高手,也非常勝軍,只是剛好聯考分數中,數學最高分罷了。大一時念了微積分,心情極度苦悶,看著一個東西用科學的方法看到最細、最微小(如原子等…),最後才可以「積」回來。他坦言,大一上下學期都是補考才通過。

 

而改變他對「數學」看法的那年,是大二。當時修習一門課叫「偏微分」,他發現有解題時,會有「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與「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兩種有趣的條件,這時他的腦海忽然間跳出一節經文,在使徒行傳17:26-27:「他從一本(有古卷作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

「偏微分」課程中,解題時會有「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與「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兩種有趣的條件。(圖/貴格會合一堂Youtube)

「我突然間想到,上帝造我們所有的設計。祂給我們開始的時間(年限),給我們邊界條件,也就是你住在什麼地方(疆界),要叫我們去尋找神!」張文亮教授發現,一般學生學數學是為了考試成績、就業,但數學原來有個真正意義,是來表達神的公義、聖潔,以及祂的慈愛。從此,數學對他有了新的意義,「數學,是我尋找上帝的科學!」

 

換言之,上帝為了讓我們尋找神,預先定準了年限,像是初始條件,以及鎖住的邊界,像是邊界條件,讓人的一生永遠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地點中,尋求神

 

那天起,他對數學完全改觀,成績也突飛猛進,更是在一門名叫「流體力學」的課程中,發現數學竟可以準確解釋物理現象,更是一個助他了解神所造的大自然的有利工具。張文亮教授比喻,若數學是一列叫人思索的火車,他要上了車,才會知道下一站的目的地,而非在月台躊躇徘徊。他深信,上帝是數學的列車長,而他只是一名乘客。

 

大四那年,張文亮教授去到幾間高中擔任數學老師兼輔導,看見許多後段學校的學生,因數學不好、填不上好學校,數學是他們的傷口,卻不得不繼續學習數學,讓他印象深刻。於是,他選擇把「教導數學」和「輔導學生」兩件事情融合,把數學與聖經結合,並帶領他們認識其中的奧秘:你們知道嗎?上帝是數學家!

 

萬物可見上帝的智慧

「你們有沒有看過水鴨游泳?」水鴨與人不同,於水面滑行時幾乎不起波瀾,牠的身體長度比上寬度是6:1。若水鴨身體太長,就會導致摩擦阻力太大而難以前進;若身體太短,側面來的波動會讓身體搖擺,易重心不穩。因此,全世界的戰鬥艦、巡艦、航空母艦都是黃金比例6:1。

 

上帝指示挪亞造方舟時也是如此。創世記6:14-15說:「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裡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經文提到長三百肘、寬五十肘的比例,即是6:1;而高度與寬度的比例是0.6:1,高度太高,船隻遇風暴時易翻船,高度太低,則載物空間小而顯得浪費,恰巧是0.6:1的高度最為合宜;許多戰艦和商船也以0.6:1被造。這些數字若非上帝啟示,挪亞不可能想得到。

 

準備出方舟時,挪亞正值601歲,創世記8:13-14:「到挪亞六百零一歲,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乾了。挪亞撤去方舟的蓋觀看,便見地面上乾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地就都乾了。」有趣地是,挪亞看見「地面上乾了」,卻仍未動身,等到「地都乾了」才出方舟,多等了50幾天,其實這也是數學。

 

人是必須要活在旱地上、不能活在飽和土壤之上的受造物,人類無法適應土壤盡是爛泥、未完全排水的環境,因此需要一段時間讓土壤排水,挪亞方可出方舟生活。以現今知識來看,若泥土水排乾,約需一個月之久,也就是為何挪亞需等待一段時間。

 

最早的「幾何」在聖經

創世記9:12-15描述挪亞出方舟後,神如何與他們立約:「神說:我與你們並你們這裡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我把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現在雲彩中,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彩虹是拱形的,這也是最早的『幾何』。」舉凡台灣大學大部分的建築物都是拱形,包含昆蟲館、園藝系館、大門窗戶等。什麼是「幾何」?是告訴人們正確圖形的藝術,幾何學非常有用,能幫助測量、建造等,且有藝術之美。

 

16世紀偉大的天文家兼數學家的刻卜勒曾說過:「我從星球轉動的軌道,看見上帝完美的創造。」張文亮教授分享,無論地球繞行太陽、月球繞行地球等,所有星體皆須在宇宙真空的固定軌道、依定速運行,否則一定會往下掉。若地球轉速過慢,日夜溫差會極大,轉速過快,受造物容易頭暈。

 

數學,讓人發現上帝在萬物中的美好心意,上帝是數學家!

 

下集待續)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