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上世紀最聰明的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據說,當時只有一個半的人理解這個偉大定理。其中:一個,當然是愛因斯坦本人,另半個,就是這位當代英國最重要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社會運動者「伯特蘭·羅素」。 但羅素後半生顛簸,因為他不相信這個事實:「信心」比甚麼都還真實…

「因信稱義」,是人類救贖之道。

 

有人曾說,如果外星人來訪,地球人要推派一位代表與之對話,那就非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莫屬了。上世紀最聰明的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據說,當時認為只有一個半的人理解這個偉大定理。其中:一個,當然是愛因斯坦本人,另半個,就是這位當代英國最重要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社會運動者,以及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尊稱為第三代羅素伯爵的伯特蘭·羅素了。

 

羅素一生致力哲學大眾化。他曾在劍橋大學擔任哲學教授,著作等身,其中包括經典名著《西方哲學史》。大學時,他主攻數學,後改習哲學,與恩師阿爾弗雷德·懷海德(Alfred Whitehead),合寫了《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是為當代最重要的數學鉅著。

 

這本被「現代圖書館」列為20世紀英文非虛構書類排名第23的鉅著論述到:所有「數學真理」在一組數理邏輯內的「公理」和「推理規則」下,原則上都是可以證明的。(註:「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卻證明這個目標永遠無法達到;請參閱本【因約眺望】專欄前期文章)

 

年輕時的羅素,認為數學是科學之母、是最嚴謹的科學,所以在大學主修數學。畢業後,他遊學德國,深受馬克思影響,成為無神論、不可知論者,當然,也就不以信仰或宗教為然;從此,他積極地參與各種社會運動,不再以從事數理邏輯為業。

 

這個轉變,是因他在數學原理中發現了「羅素悖論」:原來在最嚴謹的數理邏輯中,居然隱藏著不可避免的矛盾、悖論(Paradox、弔詭;請參閱本【因約眺望】專欄前期文章)。

 

但最令他無法接受的是,作為一切科學之底蘊的數學,竟然是建立在「信心」(信仰的基礎)之上:他認為可以證明之「數學真理」,是建立在「公理」、「推理規則」上。而「推理規則」,是依人們所需來定義、「公理」,更是勿須證明,直接接受為真的陳述。

 

這個「勿須證明、直接接受為真」,不就他一向所鄙夷的「信心」、或「信仰」嗎?面對這樣冷酷的事實、矛盾與無奈,羅素思想體系大為崩潰,而為了免於思覺失調,他當然只有背棄作為嚴謹科學家的初衷,遁入不須絕對真理的社會運動。

 

於是,「反覆」、「弔詭」,成了羅素一生的標記(「羅素悖論」乎?):他反對英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被罰款、喪失教職,甚至還被判刑。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曾支持姑息政策,但後來又改為贊成與納粹德國作戰。

 

他始終認為,戰爭是罪惡的,但在某些情況下,戰爭的罪惡又是較輕的一種。他反對極權,卻又提倡「寧赤勿亡」。…另一方面,在感情上,多次的結婚與離婚,對於他,更是家常便飯。

 

羅素後半生顛簸,因為他不相信這個事實:「信心」比甚麼都還真實;「信心」,是生命、乃至宇宙存在的基礎,而我們認知的科學更是建立在信心(相信「公理」為真),之上。

 

《聖經》說:「因信稱義」—誠哉,惟信心可使生命完整。


(文章授權/潘榮隆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