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許多教會在剛過的禮拜日(3月28日)度過了棕櫚主日(Palm Sunday),記念主耶穌進耶路撒冷城,眾民呼喊「和撒那」的盼望之日,同時也是耶穌受難前的最後一週、即將受難的開始。「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約翰福音12章13節)

專欄作家梅格·布徹(Meg Bucher)在Ibelieve網站撰文分享,耶穌是神也是人,祂在世上與人同在的每一個行動和話語都很重要。舊約不斷預表將有一位彌賽亞到來,唯有耶穌完全了聖經的預言。而「棕櫚主日」相當靠近耶穌最終使命的完成─祂是上帝的兒子、那位將來的彌賽亞的身分,將在眾人面前顯明。

 

關於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了解多少呢?

 

一、「棕櫚主日」的由來

撒迦利亞書9章9節形容耶穌進城的盛況:「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耶路撒冷城內的百姓大聲歡呼,揮舞著砍下的棕櫚樹枝或舖在地上,歡迎那位騎著驢子進城的王。

 

耶穌像王一樣受到歡迎,這裡的人都聽過祂行的神蹟,這是棕櫚主日的開始,也是耶穌受難日的倒數。祂將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歡迎祂的同一群人,也吆喝著要把祂釘上十字架。

 

二、「棕櫚主日」在什麼時候

棕櫚主日是聖週的開始,若要仔細探究聖經,我們無法確實推斷耶穌進城的日期。聖週是為了記念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最後一個禮拜,從棕櫚主日開始算起的七天。這個禮拜,世界各地的信徒會思想耶穌上十字架前的時刻,像是最後的晚餐、為門徒洗腳…等重要的事件。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也就是所謂的「聖週五」(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這就是耶穌被釘在各各他山上的日子。耶穌的身體被安放在墳墓裡,直到復活節主日、到墳前的婦女訝異於祂的死而復活!全能的主擊退了死亡的權勢,之後耶穌在地上行走40天便升天去了。

 

三、聖經對這個日子的記載

耶穌從出生就開始不斷應驗舊約的預言,整本聖經都在告訴我們這位救主的故事。翻開舊約和新約,我們都可以找到有關棕櫚主日情景有關的記載:「他們就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臺階,使耶戶坐在其上。他們吹角,說:耶戶做王了!」(列王紀下9章13節)、「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詩篇118篇25節)

 

耶穌在棕櫚主日進城的時刻,四福音書皆有類似的記載,但描述的著重點並不都一樣,也讓這段歷史情境格外珍貴。

 

四、棕樹枝的象徵意義

馬可福音11章8到9節說,「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前來歡迎的民眾手拿的是否是「棕櫚葉」,這點只有在約翰福音12章13節明確的被提到。棕櫚樹枝對猶太人來說象徵著勝利和歡慶,可以看出他們當時對救主的歡迎。

 

五、人們期待彌賽亞,耶穌是那位出人意料之外的王

那些歡迎耶穌的人卻未跟隨過祂的人,或許也會思想這個人是誰呢?竟受到君王般的歡呼!「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馬太福音21章10節)撒迦利亞書9章9節提到有人民呼喊耶穌是王,代表有部分的人相信祂就是那位彌賽亞,然而與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征服者不同,耶穌沒有騎上高大的駿馬,而是不起眼的小驢駒。

 

即使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君王,祂和大部分人的想像落差仍是太大。象徵和平而非戰爭的驢子,有人開始懷疑,他真的是猶太人的救主嗎?

 

六、為什麼耶穌要騎驢進城

耶穌選擇用最謙卑的方式進耶穌撒冷,在進城以前,他打發兩個門徒進村子裡找一匹驢。「…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 若有人對你們說:『為什麼做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馬可福音11章2到3節)這是舊約就提到的將來,耶穌也實現了這個預言。

 

七、人們為何呼喊「和散那」

耶穌進城時,人們高呼「和散那」,也呼喊「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詩篇118篇25節)。耶穌並未反駁這些人的呼求,因祂來確實要行大拯救。

 

「和散那」經常被使用在讚美詩中,希伯來語的意思就是「快來拯救」、「求主拯救」。或許有人期待耶穌推翻當時的政權,但祂死在十架上的結果看似失敗,卻是超越世上掌權者、一切政權的成功之舉。祂的死讓我們不再與上帝分離,成為那通往天父的橋樑。

 

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