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水上教會─福州中洲基督教會      (攝影/記者吳佳玲)

教堂二樓的「基督教文化長廊」。      (攝影/記者吳佳玲)

大陸福建省福州市中洲島西側、閩江畔,矗立著一棟鵝黃色建築-中洲基督教堂,在島上歐式建築群烘托下,教堂格外引人注目。沿江駁岸搭起白色鐵欄杆,鋪上葡萄棚架,伴著閩江徐徐微風,成為一條別有恩典的福音走廊,不僅成為弟兄姊妹們禱告交通的聖地,更吸引許多結婚新人慕名而來拍婚紗照。

教堂二樓的長廊上,掛有從第一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基督教族譜介紹,成為具有歐式風格的「基督教文化長廊」,漫步其中,除了能欣賞沿江風景、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更能從歷世歷代主的僕人身上,經歷神的洗禮。

基督教領袖倪柝聲奉獻房產所設

      倪柝聲生於1903年,福建福州人,畢業於福州三一書院;1920年蒙恩得救並事奉主。

福州中州基督教會由基督徒領袖倪柝聲所設立,教會不屬三自教會體系,卻有向政府登記,因此也不屬家庭教會。教堂前身是中洲基督徒聚會處。

1943年由倪柝聲母親將福州祖宅(中東巷24號)奉獻給教會;1948年福州教會經歷大復興,信徒人數大量增加,倪柝聲於是將祖宅改建成福州教會第二個聚會所,即「中洲聚會處」。

其後的3、4年是中洲聚會處(召會前身)的鼎盛時期,信徒人數約有1400多人。1952年倪柝聲被捕後,信徒逐漸減少;1956年的肅反運動,又有一批地方教會領袖被捕,信徒減至100多人。

直到1993年後,正式改稱為「中洲基督教堂」,表示與福州各堂會信徒不分宗派,合而為一。

歷四期建造 弟兄姊妹親手合力完成

教會內主堂約可容納2000人。      (攝影/記者吳佳玲)

1966年文革期間,中洲聚會處被迫關閉,並被35家居民所佔。直到1990年才再度搬回原地,在一位弟兄空出來的房間裡開始擘餅聚會,當時會所已破損不堪。到1992年3月,房子全數收回並開始第一期建造,完成後,會所內約可容納8、900百人。

1992年時,中洲島被一位外商所買,島上800多家住戶在政府安置下往外搬遷。隔年因為洪水,外商中途退出,於是政府把中洲島變成公園,中洲聚會處配合公園修建得更美觀。

1996年春,中洲聚會處進行徹底的修造,教會內弟兄姊妹們眾志成城、齊心合力,在炙陽下投入建造,親手勞動,9月底第三期建造結束,10月1日中洲大橋也完工通車。

2000年7月,中洲全島建設開始,聚會處則遷到中洲大橋的西側,並於2002年11月進入第四期建造工程,經過近半年裝修,新堂於200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603平方公尺,教會內可容納人數約2000人左右,目前有信徒1500人。

教會宗旨:打死也要傳福音

教會主責長老葉祖德。      (攝影/記者吳佳玲)

福州中洲基督教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晨禱,每日清晨5時至7時舉行,一年365天全年無休,光是每天參加的晨禱人數,超過千人。教會主責長老葉祖德雖已年屆90,依然每天清晨4時45分就來到教堂,5時整第一個開口禱告。他們認為,禱告就是不斷的屬靈爭戰,早年教會時常受迫害,所以教會的宗旨就是「打死也要傳福音」。

因此,教會內的福音非常興盛,每年中洲堂都有兩次受浸聚會,每次都有將近百位的弟兄姊妹受洗。此外,每年聖誕節都是傳福音的好時機,12月24、25日的福音佈道會共有8場,總能吸引幾百位慕道友歸向耶穌。

中洲教堂的兒童主日學亦十分興盛,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每年暑期舉辦各樣活動,更開展為期4天的「兒童靈修會」,從小扎根兒童靈命。

中洲教堂除了積極完備教會內外軟硬體建設,也沒有忘記開展各項社會服務事工,並支援其他及外地的教堂建設,所有款項都是中洲教堂信徒奉獻,不依靠外堂或外來的資金。即使是教會內的工作人員全都是不支薪義工,無私奉獻時間、身體與財物,這些都是中洲教堂所倡的「基督徒本分」。

我們甚麼都沒有,單單有一顆愛主的心,這就勝過一切,也足以克服一切困難和攔阻。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