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姚清元弟兄與配搭弟兄姊妹,喜樂參加成全聚集,與印度聖徒同聚會,同赴主的筵席,如同一家人。(圖/姚清元弟兄 提供)

從來沒想過海外跨文化宣教,姚清元弟兄自覺「不夠格」。心裡深處知道神在全地都有迫切的需要。他只敢小小聲的回應神,神卻帶他們一家四口到北印度,一待就是5年。他特別從印度飲食,細碎泥狀的深度調和中,領受跨文化宣教的秘訣。

現委身於台北市召會34會所的姚清元弟兄,從北印度、柬埔寨海外宣教回來,謙虛說到,他個人從來沒有想過海外宣教,總覺得要「非常有恩賜的人」去做,特別是跨文化宣教,需要各種條件及語文的配合。

姚清元弟兄小聲回應神的呼召後,全家大小被差遣至北印度新德里傳福音。將屬靈的食物送給當地人,使人真實遇見神。(圖/記者吳旻樺)

受「李常受弟兄異夢—呼召50萬少年英雄」而感動

姚清元弟兄當時正服事一群青少年及大專生,常常提到李常受弟兄的異夢,傳輸海外傳福音的需要—李弟兄於異夢中看見,神呼召全台50萬名少年英雄,前往全地叩門,遍傳福音。

 

長達半年之久,姚清元發現,當他不斷向學生傳遞真理的時候,正是主對他的呼召。「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以賽亞書6:8)

 

姚清元自己不敢回應,也奉獻不出來。因為一想到太太準備要生產,孩子這麼年幼,就寸步難行。然而,海外跨文化宣教的需要,主愛很迫切的敲打並一直催促他,最後,他只敢「很小聲」地回應主,主就不攪擾了。

 

他便靜靜地等候主的差遣。

 

去哪裡呢? 2012-2017 前往北印度,栽種神的話

他回憶道,2012年,太太剛生產完,夫妻倆帶著兩個幼兒,大兒子2歲,小兒子才出生45天,就全部打包搭飛機,飛往陌生的「北印度新德里」。實際上,再往下想,他們一步都無法成行,家門都踏不出去。

 

對於印度完全是零概念,只能照著神的心意,舉家前往。到了當地,才真正體驗什麼叫做印度!氣候燥熱、日夜溫差大、常常停電停水、人車爭道,馬路淹水泥濘,都是家常便飯。

 

還好,早期已經有一群召會弟兄姊妹在印度耕耘,就像一粒種子埋下去,這些見證一直激勵他。他看見如同聖經使徒行傳2:42、46、47「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在南印度,真理的話語廣傳,已經成立170多處穩固的召會,過著同心合意的召會生活。北印度地區廣大,基督徒仍稀少,極需福音的傳揚。

 

宣教祕訣》要把自己吃成印度人,去得當地人!

他們來到北印度,人口數多達1300多萬的首都新德里,是政經文化中心,以〈印度教〉為大宗,約85%以上素食人口,印度教民情較強悍,言語肢體都較容易衝動,連當地回教徒都多達2億人口,基督徒人口卻僅占1%以下,可見神的福音,在這地的需要是迫切的。

 

「飲食」會改變構成,吃什麼,就像什麼。姚清元深知「飲食」,是跨文化宣教的秘訣。決定把自己吃成印度人,不要問感覺與心情。他承認在印度多年,關於吃,是最需要捨己。有次,他流著淚,把辣的食物餵給年幼的兒子吃,兩人都流淚。然而,為要融入當地的文化,就要必需從吃開始改變。

左上:北印度飲食以麥為主食,有許多不同做餅的方式。右上:姚清元弟兄正在講述印度美食,讓他更體認利未記中的「素祭」細麵調油的啟示。左下:與印度聖徒合影,喜樂配搭同赴主的筵席。右下:印度奶茶,超級香甜濃郁,是印度人天天的日常飲品。(圖/姚清元、展翅鷹揚印度飲食影片 提供)

慢慢地,他吃出印度美食的享受,有感而發說到,「跨文化宣教會失敗,大部分是由於堅持本位主義,福音要傳給印度當地人,而不是華人,最好從飲食入門。」他提到餐餐捨己,要吃出享受,才能與印度當地人天天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尤其料理印度菜時,他漸漸明白神的心意。許多時候華人做當地菜,常以華人口味角度來料理,當地人不一定接受。

 

他反思,若在服事神話語的時候,也以本位主義端出「屬靈的食物」,是否也難怪當地人不愛吃?物質的食物喜愛與否,容易察覺,但屬靈的食物不喜歡,對方是不跟你講的。

 

比如日常簡單的〈紅豆〉,印度料理會做成又鹹又辣的紅豆泥,配飯吃,而台灣人是煮成甜甜的紅豆湯。又如印度人的素食主義,有時一週只吃三小塊雞肉,尤其牛是聖的,豬是污穢的,華人卻是無肉不歡。印度的素食,摻雜宗教與經濟因素,蔬菜種類很侷限,多取用根莖類的蔬食及瓜類,並將所有東西切成細碎,全部煮成糊狀,如此「深度調和」的菜與香料,完全失去彼此的分別。

 

利未記2:4記載:「你若獻爐中烤的物為素祭作供物,就要用細麵,作成調油的無酵餅,或抹油的無酵薄餅。」

 

就如同細麵調油的薄餅作供物,全然調和成為食物。姚弟兄提醒,我們必須放下華人的驕傲,不是來拯救落後的當地人,而是以他們的喜歡的口味,彼此沒有分別,服事他們。特別是「吃」與「講道」都是同一個口,主耶穌也教導我們,要謙卑學習,作奴僕服事人。

 

講台弟兄在廚房學習,外出傳講聖經,供應生命真理

印度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地位差距很大。姚清元弟兄親自進到廚房去學習,讓印度當地的女性很震撼,因為印度男性的地位被放很大,不准進廚房。他提醒自己,進廚房動手做,就像主耶穌降卑為人的教導,實際在生活中關心,與罪人、病人「同坐席」,在飯食中牧養,讓印度人願意打開家庭來接受。

 

他回憶,當時孩子小,就扛著孩子出門開展,一去就是好幾個小時,拿著一本聖經,找出聖靈的工作,尋找追求真理的人,他帶著印度小弟兄,挨家挨戶,叩門傳福音。只要遇到敞開的門,一位台灣弟兄與一位印度弟兄,兩人就自我介紹:「We have the same father. 」

 

喜樂的是,印度人愛哲學,尊重宗教,秉持的智慧箴言是「惟有真理得勝」。當他們被邀請至印度人家中時,雖然四圍充斥著各類大大小小、貼的、立的、擺的印度教偶像群,但當他們堅定站立,憑信心傳講聖經真理時,有耳可聽的人,眼睛都亮了,甚至還會邀請左鄰右舍都來聽道。

 

姚弟兄一行人,如同穿梭在北印度巷道內的「基甸三百勇士」,帶著敏銳的靈,細細尋找接受福音,享受真理的人。因為真理一打開,心眼也打開,家也會打開。

2012-2017年於北印度開展時,與當地基督徒一同生活,一同享受主。(圖/姚清元 提供)

目前,在北印度新德里,召會生活人數仍持續增多,召會正在建立。姚弟兄提醒,聖經上也說,主耶穌來盡職事,使徒保羅與同伴去各城市傳福音,都不是去做社會改革,不是去高喊男女平等,乃是將「吃的」給人。

 

所以,跨文化宣教,像是預備「牧人的帳篷」,有愛筵、有真理、有愛的關懷牧養,有生命的救主-主耶穌。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