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因信稱義」,是基督教的偉大發明。「義」有「射中靶心」的意思,要射中靶心,就要先瞄準靶心。人不可能沒有任何「誤差」,惟有神親自幫我們補足了那測不準的誤失…

「義」(原文Dikaiosune):有「中的」、「射中靶心」的意思。要射中靶心,就要先瞄準靶心。瞄準不能有任何「誤差」—但,這永遠做不到。

 

上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定理。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譯作「不確定性原理」):「在量子力學裡,粒子的位置與動量,無法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這種不確定性現象,不只來自於觀測者所得的資訊不夠、儀器的不良、或觀測方法的不恰當,更是宇宙裡的內在特性(Intrinsic property),任何與觀測有關的物理現象不可避免的實際;這定理也預告了正確瞄準靶心的困難。

 

海森堡是個天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學派」代表人物。他出生於德國維爾茨堡,19歲高中畢業,進入慕尼黑大學修習物理,旋即轉入哥庭根大學,前後師事馬克斯.玻恩(Max Born,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詹姆斯.法蘭克(James Franck,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等名師,23歲時和尼爾斯.波耳(Niels Bohr,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共同發表了「矩陣力學」。

 

1927年,他發展了「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為後來知名的哥本哈根詮釋奠定基礎,於同年,年僅26歲的海森堡被任命為萊比錫大學教授。1932年,海森堡因為「創立量子力學以及由此導致氫同素異形體的發現」而榮獲物理學諾貝爾桂冠。他的著作《量子論的物理學原理》是量子力學領域的經典;他的科普《物理與哲學》一書影響了當代哲學思潮。

 

測不準原理的哲學意義說到,「被組成的儀器」無法精確測定「組成分子」。所以,由原子組成的儀器,無法正確觀察到原子的特性—量子特性只能用概率(Probability,或然率) 或抽象的距陣來表示。測不準原理也預示一種弔詭(Paradox):有涉入就不準,觀測本身就是一種涉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森堡因和其他德國物理學家曾參與納粹核武器開發計劃,成了戰犯,被囚於英國「農舍」(Farm Hall)。由於納粹德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將核武器從理論變為實際,海森堡本人辯稱,因他不信任希特勒政權,便盡力怠工,拖延納粹德國的研究計劃。

 

但美國曼哈頓計劃(製作原子彈)重要領導人山姆.古德斯米特(Samuel Goudsmit)則對海森堡的託辭嗤之以鼻;這事實的真偽也就被稱為「海森堡之謎」—海森堡自己身涉其中,「只是當時已惘然」(唐詩,李商隱《錦瑟》),天才也有測不準的時候啊 。

 

人的「自力」,必然無法完成自身的救贖—涉入就不準的「測不準原理」。只有無所不能的真神,才能把人從罪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神把祂自己永恆不變的信心給了人(請參閱本【因約眺望】專欄:「因信稱義(三)」),叫人因此可以「稱義」,與神和好。

 

神親自幫我們補足了那測不準的誤失:「因信稱義」。

 

(文章授權/潘榮隆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