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神學院講師,馬約翰牧師分享基督教的靈性照顧。(圖/記者王詩瑜)

13日晚間,台灣神學院舉辦2021神學院講座,主題是基督教靈性形成與靈性照顧現場,邀請馬約翰牧師、吳雅莉牧師蒞臨分享。在醫院裡經常面對到生離死別,身為站在第一線的助人工作者,他們是如何以信仰的角度,來幫助所有正在面對苦難的病人或家屬呢?而我們可以如何學習像耶穌一樣,照顧那些在苦難中的人們?

現代人的生活,有許多的選擇,但這些卻不一定能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望。馬約翰牧師在開頭引述奧古斯丁的名言:「祢為自己創造我,我的心除非安息在祢,否則永不得安息。」

 

當人們生活順利的時候,以為不需要上帝,但當面對病痛和軟弱、無法掌控生活的挑戰,往往會開始尋找生命的意義。而這也是醫院院牧人員最寶貴的機會:陪伴那些生活困苦之人。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9:36

 

馬牧師接著分享,基督教的靈性不會逃避苦難,因為是透過耶穌在十字架的苦難,賜給我們新的生命;此時,焦點不是在自己,而是上帝。

 

基督教的靈性,是聖靈塑造我們越來越像耶穌;上帝創造人,讓我們有能力回應祂,與祂建立親密關係,同時也能與他人建立關係,並且更認識自己。

 

聖靈塑造我們的過程,不僅限於禱告和讀經,而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時刻,學著以基督的心為心。許多人以為,基督教靈性只有內在生活,其實也包含外在的旅程,我們需要離開習慣的地方,「禱告帶領我們服事,服事帶領我們回去禱告。

 

最大的愛是走進人們的苦難中,如同耶穌一樣

談到靈性照顧的現場,馬約翰牧師分享:「最大的愛是傾聽,而不是處理問題,就像上帝都用愛來聽我們的禱告。我們主要目的不是給答案,而是幫助他們找到答案。」

 

馬牧師在26歲時開始牧會,某次會友打電話告訴他:「牧師,我弟弟自殺了,你可不可以來我們家。」他開著車,在路上禱告:「我還沒有預備好,但是耶穌祢幫助我,讓我可以代表祢。」

 

「我去陪伴他們,我不記得當時說了甚麼,我只記得,我進入到他們的苦難中,就像耶穌一樣,是上帝要我去到他們中間。」他分享,我們要學習,如同耶穌道成肉身的愛,走入到人們的苦難中間。

馬偕院牧部吳雅莉牧師分享臨床實際案例。(圖/記者王詩瑜)

靈性照顧的臨床案例

靈就是呼吸,是上帝的氣息,人的氣息是由上帝而來,於是人成了有靈的活人。最重要的靈性,就是和上帝有合宜關係。具有豐富臨床經驗,馬偕院牧部吳雅莉牧師分享。

 

靈性照顧,是活出上帝在我們裡面的本質﹣愛和憐憫,也是和好的職分,若聖靈動工,我們就成為橋梁,讓他(病患)與神和好。

 

談到實際的臨床案例,她說:「如同保羅所說的,像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為了福音的緣故。」

 

有位77歲的弟兄,罹患慢性肺纖維化,當她前去關懷時,弟兄很痛苦,一心求死,希望上帝趕快把他帶走,甚至認為禱告皆未被垂聽。

 

當時弟兄已經不願意吃飯,他說:「我嘴巴張開就痛,吃東西好痛苦,叫護士不要逼我吃飯!」吳雅莉牧師耐心傾聽弟兄的需要,說:「但這樣會餓耶!」弟兄回答道:「我不要吃藥,讓身體乾乾淨淨去見上帝。」吳雅莉牧師繼續耐心的回應:「你覺得見上帝要乾乾淨的,所以在作預備。但不吃,真的可以乾乾淨淨的嗎?」

 

此時,弟兄說出藏在內心已久的想法,「我上輩子做錯甚麼,上帝這樣對我,這輩子沒做甚麼不好,上帝怎麼讓我得這種病?」

 

她以同理的口吻來回應:「生這個病很痛苦,讓你一直在找原因。」此時弟兄提到約翰福音3: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句經文彷彿成為他唯一的力量。

 

「你相信上帝給你永生嗎?所以你很盼望趕快去找上帝嗎?」弟兄點點頭,說:「我將自己交託給上帝。」經過弟兄同意後,吳雅莉牧師開始為他禱告:「父神,求祢褓抱祢所愛的孩子,在等候祢的時候,經歷交託的輕省和平安…」禱告完後,弟兄的眼神改變了,炯炯有神,甚至開口感謝她。

 

「這個弟兄,正在面對靈性的痛苦,此刻他所需要的不是教導,而是更多的安慰和盼望。靈性照顧,就是看見對方此刻的位置,與他同行,就如同耶穌與我們同行一樣。

 

最後吳牧師也作了總結,身為靈性照顧者,最重要是先學會自我照顧,當我們親身經歷了靈性被醫治的時刻,才能去覺察對方所經歷的,進行關懷和陪伴。

 

太魯閣號報導彙整》今日報帶您追蹤事件發展,

 

精選要聞》

太魯閣事故 / 西湖國中老師駱盈盈追思會 父母流淚懷念:我們都想妳,直到天國再相見

你知道聖經人物但以理,早已開始「禱讀」了嗎

牧者建造會友屬靈生命?誰來建造牧者的?周巽光牧師、康來昌牧師、魏連嶽老師,他們這樣

 

立刻加入今LINE,熱門文章一次

 

我是基督徒,我支持基督教今日報》立即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