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許多的大人接受到不同的資訊,很容易「未審先判」,先為孩子先下一個「診斷」,貼上標籤!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看著孩子的「標籤」,默默地越來越覺得孩子就是往那條路走...

有時跟一些爸爸媽媽聊天時有時候都會聽到:

 

「老師,你覺得我的孩子是不是過動?」

「老師,我要不要帶孩子去檢查?他好像注意力不集中?」

 

要判斷孩子各樣的狀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醫學的研判上也需要經過嚴格的診斷標準!但是好像隨著資訊流通越來越發達,許多的大人接受到不同的資訊,很容易「未審先判」,先為孩子先下一個「診斷」!

 

我相信許多的大人出發點多是出於愛與關心,但其實我遇過不少的家長在未經專業團隊的診斷,就先診斷了自己的孩子!我們認同專業醫療團隊給的建議!但感覺家長過多的擔心,有太多的名詞似乎是到了被濫用的階段..上課不專心、影響課堂秩序、忘東忘西等,輕易的就會把他貼上「過動」。

 

也因為這樣看著孩子的「標籤」,默默地越來越覺得孩子就是往那條路走...

 

上課不專心有許多的原因:身體不舒服、有心事、覺得老師教得太簡單或困難...等,都不是一個「過動」就可以解釋全部!

 

最近和一位媽媽談孩子有些「過動」,常常無法靜下來「閱讀」。

 

我與媽媽分享其實觀察時孩子年紀還小,還不到6歲「專注時間」的確無法太長,再加上孩子可能看平板的時間較多,眼睛已經習慣豐富色彩的聲光效果刺激,所以當要面對「定格」的「靜態」的書本,當然會有些沒有辦法被吸引,所以,才會有專注無法持久的感覺。

 

但是當先貼上標籤後,似乎可以成為各樣狀況的解答

「做不好,因為他…」

「沒辦法,因為他...」

 

當身旁的大人也習慣為孩子找到藉口的答案後,這答案漸漸也會出現在孩子身上!「我沒辦法,因為我有...」

 

有時其實換個角度觀察孩子,換個思考模式,或許會找到「過動」的原因。有時候,當造成「過動」的因素被處理了,其實過動的問題也就不藥而癒了!

 

不管如何,先為孩子貼上「越來越美好」的這個標籤吧!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