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當Money(金錢)和Honey(情人/親人)兩者只能擇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恐怕令許多人傷透腦筋,甚至想反問:「為何不能同時擁有?」但偏偏在移住勞工身上,魚與熊掌就是不能兼得!由基督徒導演李靖惠拍攝的《麵包情人》(Money and Honey)紀錄片,刻劃出菲律賓外勞與台灣被照護者之間淚水與歡笑交織的過程。

麵包情人 帶出心靈富足觀

台灣有40萬的外勞族群,值得你我去關心。      (照片提供/麵包情人電影有限公司)

「no money, no honey…」影片中,菲傭主角唱出了「拋夫棄子」、遠渡重洋來台賺取金錢背後的心聲。在這段近十年的工作歲月,有人面對親人離世、丈夫外遇、思念家庭等種種生活難題,但因為「綁約」,只能在這塊土地上,將眼淚往肚裡吞,而往往回到家鄉時,早已物是人非。但過程中,她們苦中作樂、將被照護人當作自己的家人,這份真摯付出令人動容。

此外,紀錄片帶出另一個更深的省思:這份追求金錢的夢想,值得嗎?電影中,一位主角曾說:「我是一位外勞,來到台灣成為工作的奴隸,供應金錢給遠方的家人…。」13年後,電影的尾聲,另一位主角這麼說:

在財富上我是貧窮,在情感上我卻是富有。我體認到,家庭與快樂,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

這份心聲,正好吻合《聖經》中所說:「…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似乎一無所有 ,卻是樣樣都有。」

李靖惠耗時13年力作 海內外獲獎連連

魏德聖導演幫《麵包情人》加油打氣,鼓勵李靖惠衝衝衝。      (照片提供/麵包情人電影有限公司)

台灣進入全世界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老人照護需求與日俱增;菲律賓為全球第二大勞工輸出國,十分之一人口(約一千萬人)離鄉背景在海外工作,台灣無疑成為菲律賓移工朋友賺取鈔票的夢想國度。《麵包情人》的故事緊扣國際與台灣社會關注的兩項議題。

導演李靖惠長期從事電影創作,同時積極投身影像教育,現任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電影作品在國內舉辦近三百場放映座談會。花費13年製作這部極具社會議題性的《麵包情人》紀錄片,創下許多影史記錄,例如「韓國釜山國際影展發行獎」是台灣第一部將在韓國戲院發行的紀錄片、「亞洲電影基金會亞洲紀錄片連線獎助」為台灣唯一獲獎助的電影,以及「2012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競賽片」等十多項海內外獎項。

釜山影展影評《麵包情人》:「呈現當今社會廣泛被忽略的社會議題,透過長年、親密的拍攝引發觀眾共鳴」。

傳達被忽略卻很重要的故事

李靖惠的英文名字叫茉莉花(Jasmine),她所拍攝移工朋友的家鄉菲律賓,國花恰好正是茉莉花。      (照片提供/麵包情人電影有限公司)

李靖惠談及製片過程,投入長達十多年的歲月與千萬資金,縱使已進入後製階段,資金然仍沒有完全到位,仍堅持在經費拮据與淚水中完成影片。但到底背後有甚麼樣的動力使她堅持完成?

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從社會中「得到」多少,而是在於為社會「付出」多少,李靖惠不在乎名利或電影票房如何,只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見這長期被忽略卻重要的故事。支持自己完成這個夢想的前行力量來自上帝,她也不避諱在電影中置入基督教信仰相關「語言」,彰顯上帝是溫暖的太陽、患難中的倚靠。

今年10月《麵包情人》將於台北、台中及高雄主流戲院深情上映,希望藉此提醒社會大眾:「有40萬的外勞族群,值得你我去關心。」

這是一部關於家、夢想與愛的紀錄片,在台灣這個思念之城,開啟一扇窗,搭建一座橋,傳遞愛與公義。-李靖惠

【影片資訊】

麵包情人》首波預告片。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