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透過鏡頭,帶您遊覽台灣南部地區的東南亞移工,與台灣人的故事!(圖/記者林子騫、辛毓珊)

在火車站、加工區附近,時常見到東南亞店家,以及在此謀生的異國面孔;抑或是居家周圍,也有許多照顧長者的外籍看護女士。你是否曾經好奇——想踏入商店,或與他們說說話?今天,跟著我們的腳步,一探南部東南亞人的生活,來一趟「偽出國」的深度之旅吧!

帶您一同深入高雄的東南亞商圈,與異國的朋友說Hi!(攝影、剪輯/記者林子騫)

認真的「微訪宣」之旅

由台灣愛穆小組主辦之「愛穆跨文化微訪宣隊」,4月23~25日連續三天,依序從台中、高雄、屏東到台南,參訪東南亞人在台灣的生活。

 

主辦單位愛穆小組負責人哈博士(化名)表示,過去該單位大多舉辦國外訪宣,然而這兩年因疫情無法出國,在許多配合已久單位的期盼下,首次舉辦台灣本地的「跨文化微訪宣」之旅,深入認識我們周遭的異文化族群。

 

這三天旅程中,有兩個特殊要求:

一、 不能進入台灣商店、買台灣的食物,只能買東南亞商店的食物:除了能專注體驗異國文化,也可更深了解外國人來台的不便,甚至感受到身體的不舒服、情緒上的影響。

 

二、 不能發布社群動態:由於異文化的習慣和「眉眉角角」勢必與台灣不同,有些人甚至無法公開信仰,所以有安全上的考量;也讓大家在三天旅程結束後,能夠靜下心來統整資訊,細細反思與評估後,再決定所發出的動態內容。

訪宣隊成員來自全台灣北中南;於台中,跟著台中印尼關懷協會,一起投身愛綠川行動!(圖/台灣愛穆小組 提供)

參訪台中少數民族宣教中心。(圖/台灣愛穆小組 提供)

豐富有趣的南國商圈

行程第一天(4月23日)來到台中,參訪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少數民族宣教中心...等地點,並與台中印尼關懷協會一同走訪綠川、手中一邊清潔街道,深入了解該區域的發展。晚間,全團約20位成員分成兩組,分享這一天的感想。

 

第二日(4月24日)上午,來到高雄火車站一帶,由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簡稱KFI,非宗教性團體)帶大家走訪前火車站一帶的印尼店家,北到建國路,南到八德二路,東到南華路,西到同愛街,這個區域近20年來,從本來3~4家東南亞商家,到現在有20幾家。

高雄火車站一帶的南國商圈。(圖/記者林子騫 翻拍KFI文宣)

KFI夏俊明經理對地方動態如數家珍。(圖/記者林子騫)

KFI夏俊明經理導覽時介紹,這個稱為「南國商圈」的區域,非官方的名稱,而是源自於該協會從2018年開始,與這裡的東南亞店家—多數是新住民的家庭,有共識一起合作,把此處的特色經營起來,也作為城市接觸東南亞文化的窗口,因而展開這方面的輔導跟關懷工作。

 

2019、2020年於此區域盛大舉辦的「愛在南國.友你真好」商圈嘉年華會,即為其中一環,亦與政府單位合作印製精美的商圈地圖DM,介紹各店家的特色,並持續更新;將DM放置於捷運站、機場等供民眾索取。

 

「其實每一個城市 ,移工所在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高雄有高雄的特色,台北跟台中,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夏俊明經理邀請大家,用眼耳口鼻心,細細觀察這裡的文化

訪宣團來到捷運美麗島站(左)與附近印尼店家交通、合影。(圖/愛穆小組 提供、記者林子騫)

 

「這一帶以前是汽車材料行群聚的地方,後來因為居民重視提升生活品質…等因素,汽車材料行就移往較遠的仁武、大社區;後來高雄火車站前站區域愈發蓬勃,當年此區的遠東百貨,是高雄市最棒的百貨。」

 

然而隨著中博高架橋興建後,貫穿高雄南北交通,加上近年來,因其他地區新興景點陸續落成,導致高雄車站慢慢沒落;當地價和房租下降之時,東南亞商店就比較有機會進來承租店面。也因著交通四通八達,此處成為異國人群聚交流之處。 

 

南華路上,在一間東南亞雜貨店柱子上,貼有寫著「Gereja(基督教會)」的藍色帆布,即為GISI印尼教會的據點之一;目前因人數加增,也向附近錫安堂借用場地。

 

參訪當下,敬拜團正於房子的4樓練團,熱情地與我們打招呼;老闆在一樓顧店,老闆娘則於三樓廚房炒菜,十分友善溫馨。這間店不僅賣生活用品,也做寄送包裹、辦手機…等服務。

隱身於火車站附近雜貨店四樓的印尼教會。(圖/記者林子騫)

沿路上,看見「印尼月亮餅」專賣店,夏俊明經理介紹,這種小吃有很多種不同口味,外觀很像台灣本土的大餅,但因麵粉有特別的配方,所以吃起來口感非常綿密、柔順,他個人覺得好吃,歡迎大家有空嚐試看看。

 

行經穆斯林聚會的房屋後,走到南華路靠近建國路上,有一間阿妹越南傳統料理店,是KFI長期關懷的店家,孩子也在KFI上課輔班。同一條路上,還有一間綠色招牌的「元老級」大盤商,太太是澎湖人,先生是印尼人;販售的商品之一「Tempeh天貝」,幾乎附近店家都是從這間店進貨。

 

「Tempeh天貝」是印尼國民小吃,印尼人非常習慣用天貝做各種配菜。以黃豆為主的食材製成,加入菌發酵後,隨著發酵時間的不同,口感也會不同。料理方式多樣化,稍微乾煎一下就可以吃了。

印尼國民小吃—天貝。(圖/記者林子騫)

夏俊明經理也介紹,在台灣的印尼跟越南人,最大的不同點之一,是越南比較多新住民家庭,所以越南的小吃店滿地開花,各個城市、鄉村都能看得到;但印尼人開的店,則大多群聚在火車站周邊

 

在地商店與東南亞商店,正分別釋出友善信息

目前高雄火車站一帶的華人商店,因著看見外國人的商機,已經有一些會標示印尼文,歡迎東南亞、移工朋友消費。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也持續幫助東南亞商家,增加多一點華語文標示,讓在地人的感受更加友善。

 

畢竟,東南亞人士在高雄人口只占百分之3,藉此可以拓展商機,改善經濟狀態,進而透過輔導,擔任文化橋樑的角色。

 

最後介紹與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配合多年的南洋商店TOKO MAJU,夏俊明經理表示,許多移工朋友喜歡來這邊,最主要不是為了買商品,更是買一個「服務」。老闆和老闆娘的服務很好、待人很熱情,同時也解決很多東南亞朋友的生活問題,幫助他們與當地人溝通…等,盼望更多店家也都能扮演這樣的一個角色。

訪宣隊來到高雄火車站附近的KFI高雄南國中心。右上:KFI理事長尤佩珊。右下:訪宣隊陪伴KFI課輔班孩子們帶動唱、玩遊戲。(圖/記者林子騫)

午餐來到基督徒印尼女老闆Phoebe所開的店「Blessing Indonesia」,品嚐到在地料理,菜色中自然少不了傳說中的「Tempeh天貝」。接著走到附近,由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經營據點的KFI 高雄南國中心,由蔡維信執行長介紹協會發展與事工,並由訪宣隊帶領新二代課輔班的孩子們唱歌、玩遊戲。

 

與印尼護工當朋友!

下午接近傍晚,訪宣隊分為兩組,一組前往凹子底森林公園,一組則在中央公園。這個時間點,印尼看護人員常會推著輪椅,帶著所照顧的長者前來散步。

 

訪宣隊在臨近的關懷團體(包含教會)的引導下,與公園中這群長者和印尼看護認識,一起唱歌、玩遊戲,建立美好的關係,氣氛融洽;未來再由地方關懷團體持續跟進。預計今年8月中,訪宣隊將再次前來,舉辦印尼國慶日慶祝活動,與大家相見。

訪宣隊於高雄凹子底森林公園,與當地深耕已久的關懷團體合作,帶領熟識的長者與印尼護工,一同唱歌、玩遊戲,建立美好的關係。(圖/記者林子騫)

第二組成員則於凹子底森林公園,除了與年輕的印尼護工互動,也安排幾位成員們陪伴長者。(圖/台灣愛穆小組 提供)

敬虔的東港漁工

晚間,訪宣隊來到屏東東港牧鄰行道會,正值夜市擺攤日,教會前方琳瑯滿目的攤位,將街道照得燈火通明。東港牧鄰行道會吳美貴傳道介紹,雖然這間教會人數很少,印尼團契卻已做了多年。

 

追溯起頭,是現在辦公室主任張淳善1997年還擔任警察時,辦理一件飆車族當街亂砍外籍漁工事件,而受重傷的漁工正是基督徒。看見漁工遭歧視的景況,憐憫與負擔也進入了他的心中。

 

三年前,幾位印尼漁工到印尼人開的雜貨店買東西,並請老闆娘幫他們找教會聚會;因老闆娘並非基督徒,剛好認識東港牧鄰教會的姊妹,詢問有沒有地方給這些漁工「拜拜」。由於該教會未曾做過這份事工且語言不通,原本想介紹給其他更資深的教會,但上帝沒有開路,他們只好硬著頭皮接。

上:於屏東東港牧鄰教會,訪宣隊與教會弟兄姊妹、印尼漁工弟兄們一同熱情敬拜。下左至右:訪宣隊成員Vivi分享感人的生命見證;林忠祥主任牧師分享信息;吳美貴傳道帶領敬拜。(圖/記者林子騫)

印尼漁工弟兄上台獻詩、分享見證。(圖/記者林子騫)

目前印尼籍漁工,占東港外籍漁工的90%,而東港牧鄰教會從一開始9個人展開小組,由印尼店老闆娘充當翻譯;後來認識「印尼事工團隊」,進一步安排該團隊來自印尼的宣教士,來帶領母語主日崇拜,並牧養這一群漁工

 

因宣教士返印尼述職,現暫由一位熱心的羅醫師,在每兩週舉辦一次的主日崇拜聚會中當翻譯。如今印尼漁工平均聚會人數約10幾人,隨著漁船狀況增減,最多曾達80人。每次聚會前,教會同工會特別開車,到三個港口接送漁工,他們也抱持敬虔的心,堅持先洗澡並穿戴整齊,來參加2小時的聚會,喜樂地敬拜。而教會這邊,弟兄姊妹也特別學習並準備印尼口味的愛宴。

 

這一天的聚會中,約10位印尼漁工弟兄參加,並上台獻詩、分享見證。主任牧師林忠祥在台上勉勵印尼朋友,主耶穌揀選的門徒中,有一半都是漁夫;當我們遇見耶穌,相信上帝不僅要祝福我們的生命,更要成為其他人的祝福,讓漁船老闆看見事業因我們而蒙福,將榮耀歸給神,回到家鄉更成為整個國家的祝福

訪宣隊參與奇異恩典主日崇拜,教會特別為每一個人準備名牌和禮物,溫馨感人。(圖/記者辛毓珊)

第三天,訪宣隊來到台南菲律賓教會—奇異恩典教會,旅程在融洽的氛圍中邁入尾聲。訪宣隊中,來自台中的林姊妹受訪時表示,她是第一次參加類似活動。平常生活中,陪父親到公園散步時,便常常遇到印尼籍看護,但僅僅打招呼,卻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建立關係。

 

但這次旅途中,她了解到,從一句印尼文的打招呼「你好」—APA KABAR(讀音:阿巴卡霸),以及簡單的印尼歌曲,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後續如何發芽,就交在神的手中。

 

 太魯閣號報導彙整》今日報帶您追蹤事件發展,一同為台灣禱告

 

精選要聞》

「藝起」呼求:求祢降下甘霖! 一週內火速集結、錄製詩歌祝福台灣:信是得著,就必得著

你的讀經計畫還在曠野裡嗎? 眾牧者分享讀經日常,找出適合自己的靈修生活律動!

司法官的辛酸誰人知? 法制局長李善植走過「職場曲折信仰路」:精彩人生無關乎職務!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白色翅膀天使光面膜洗】奉獻專案》立即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