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陳燕如「靈動,與大自然邂逅」蠟彩畫創作個展,透過蠟彩之特性將其轉換成為視覺意象,探討作者內心深層的意識型態與生命成長歷程,以及對大自然的體驗與靈動哲思。(圖/記者李孟霖)

「創作的過程很奇妙,像似無意識地在宣洩什麼,可是當你停下來,再去跟祂對話的時候,腦海中慢慢地浮現一些畫面,原來的我有這麼一段旅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陳燕如,日前舉辦「靈動,與大自然邂逅」蠟彩畫創作個展,除經由作品表達聖靈的感動外,也透過這些創作回顧她的生命歷程,深深感受到上帝真真實實的陪伴。

靈動,是心靈的感動,也是聖靈的感動;透過上帝創造萬物的世界,與神也與自己相遇。陳燕如教授說:「這樣相遇如同生命與生命的碰撞,有時在山川景物中,在季節交替時,在狂風暴雨的夜,經由創作的過程,運用色彩、線條蠟的溫度,豐富了畫面,也在心靈深處產生對話。」

 

蠟彩畫的源起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至五世紀的希臘,主要材料是蜂蠟及色粉,且需要高溫的環境下進行創作,是歐洲最古老的繪畫技法之一。直至文藝復興中期之後,隨著歐洲藝術的發展,藝術家們有了新的需求,以及「蠟彩畫」所需的顏料、材料與工具等,以及創作過程過於繁瑣,逐漸被油彩所取代,成了「失傳的藝術」。

 

陳燕如教授早年在西班牙留學時,偶然地機會接觸到蠟彩畫的技法,深深被這樣的創作媒材吸引,回國後仍繼續鑽研在蠟彩創作的領域裡,但由於部分材料的取得不易,她又從相關文獻典籍中尋找改良方法,試驗多種蠟種與其特性,是台灣在蠟彩創作與研究上的先驅。

 

而作畫的過程就是個「燃燒的過程」,用瓦斯噴槍或熱烘槍掠過畫面,將顏料融化、融合、冷卻,再經由顏色操作的技法變化,及加熱方式產生讓人驚奇的畫面。在火烤的過程中,很多狀況是難以掌握,每當完成的當下,或是隔段時間再看時,她會深刻地感受到,這不是他一個人可以畫出來的。

 

陳燕如教授感動地說,她創作裡感受到神的同在:「這樣的媒材其實是很不可控,甚至無法構圖。就像我的生命光景,很多事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若不是神大能的手,將我們托住,我們真的什麼都不是。」

「靈動‧與大自然的邂逅」系列創作,是透過「意象性抽象繪畫」之思維,將創作者置身在大自然中的體悟,自由的在畫面上表現內心的思维情懷,是一種潛意識與無意識自動性繪畫的再現。(圖/陳燕如教授 提供)左上:奔騰;左下:躍起的藍夜;右上:匯流;右下:交界

高山低谷  都有神的指引與同在

陳燕如教授出身於台中鄉下,從小就展現過人的藝術天分,但由於學科方面的成績不佳,曾經自我放棄,而後國中的升學考試中落榜,正逢徬徨之際,在一位數學家教老師的提醒與協助下,錄取了復興工商美工科補校(夜間部),隻身來到台北。

 

高二的時候,在她生日的前一天,決志受洗成為基督徒。在此之前,她至少決志了五、六次以上。但高二這次,當有人向她傳福音的時候,她心裡就被感動,覺得應該要好好地面對這件事。

 

但她的父親知道後非常生氣,在受洗前,她寫了一封信回家,希望可以得到父母親的祝福,她也寄了一本聖經及相關書籍給她的父親,希望父親明白她不是隨隨便便決定的,而受洗當天,只有媽媽前來觀禮。

 

但那個禮拜回家時,爸爸雖第一時間雖然板著臉不看她,可到了晚上,爸爸主動找她說了好多話,話裡都是滿滿地「父親對女兒的愛」。

 

大學聯考接連兩次失利,在畫室老師的建議下,陳燕如與家人討論是不是有出國念書的可能性,爸爸跟她說了兩個條件,一是妳自己去找資訊跟方法,二是不能太多錢。她尋求神的心意,神也讓她很順利地找到西班牙的資訊,相較之下花費較低,且很快地讓她取得當地語言中心的入學許可証。

 

就這樣,一個人來到舉目無親的國家,靠著一張紙、一枝筆、一本字典,展開了西班牙的留學生活,在那邊完成了大學、繪畫與雕塑兩個碩士學位,以及藝術博士。

 

當年回來台灣在中部的大學任教,第二年剛升上專任教師,就接到西班牙來的訊息—因為加入歐盟的緣故,若不回去復學的話,將不採認之前的博士課程。陳燕如當時心裡很抗拒再次離家,且丈夫在屏東,她向神禱告,但神卻讓學校同意了陳燕如的留職停薪簽呈。

 

陳燕如解釋說:「通常在學校服務五年、十年,學校才有可能同意,我當時才專任第一年,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神就這樣成就了。」三年後,順利地拿到博士學位,巧合的是,屏東大學正好開缺,她因此來到屏東。

 

來到屏東後的不久,上帝賜給她們夫妻一對雙胞胎兒子,陳燕如白天忙著教學,回到家忙小孩,根本沒有時間創作,她說:「我好不容易有孩子,是神託付的產業,我不能為了自己的創作或升等,就忽略了陪伴孩子。」 

 

她只能利用晚上安撫孩子睡著後的時間,跑回學校創作,連續幾年下來,陳燕如忙到迷失自己,所幸喜歡大自然的她,常在大自然的山、海、風、雨中,或是家中庭院裡的花草中,遇到神的愛因而得療育。她說:「看著植物的生長,四季的變化,就能感受到『神的看顧』。」

 

陳燕如教授再次回首這段經歷,她感恩地說:「神,真真實實地帶我走過很多不一樣的時刻,即便是覺得痛苦的,都可以感受到那雙看不見的手在牽著我走。」

2012年陳燕如教授有關「情緒」系列的作品,當年生活被教學與家庭填滿,只能利用晚間孩子睡著後的時間創作,看著當年的作品,回想當時的光景,陳燕如深刻感受到神的愛一直在她裡面。(圖/陳燕如教授 提供)
左上:困─生命中的艱難與困苦,看似生活中的阻礙,但…更是化了妝的祝福。
左下:淨─生命歷程中的狂風暴雨,看似無情,卻沖刷了表面的污穢。
右上:擴─生命境界的提升,不僅要擴充知識與智能,更重要的是擴張心靈的眼光。
右下:祈─一種單純的信念,是真誠的對話,是隨時的幫助,是永恆的盼望。

凡事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

「很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問神,祂為什麼裝備我,讓我走這條路,而我可以用藝術怎麼樣去給予,而我究竟能做什麼呢。」陳燕如說。

 

經過這此畫展,許多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在回饋中分享,透過她的作品,感受到被愛與被同理,這讓陳燕如教授相當受到激勵。最讓她感到感恩的,是可以透過畫展,邀請一些離主有點遠的弟兄姊妹來,重新彼此關心,彼此分享神的愛。

 

在教學上,透過專業及藝術的療癒,幫助學生去面對他們生命中的課題與難處,並給予關心與陪伴。很多學生也會主動私下來找陳教授探討他/她們生命中所面對的問題,而神的愛也在她與學生的交通中傳遞著。

 

透過畫展回顧生命,陳燕如教授形容心境,就像挪亞從方舟放飛的那隻鴿子,在天上飛,看著洪水過後的大地,有陸地露出,有植物發出新芽,鴿子咬著橄欖枝回到方舟。雖然水退去之後的大地會有更多不確定、更多挑戰,但心中仍是有著許多期待與盼望。

陳燕如教授表示,這件作品原本的意涵是「土地」,是地表中的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種自然要素的自然綜合體。過程中的畫面都是擺正的,而心裡像是一山爬過一山,從一個環境進入更深的未知境界。然後每一次的疊色掠燒後,就像是又一次的更新與變化。(圖/陳燕如教授 提供)

 

精選要聞》

看看人們的痛苦!我們沒有時間蹉跎 眾國家正經歷大災難:興起禱告世代,已在發生

「不是大家都喜歡你,才會有真正的快樂!」 王翠如牧師分享,以聖經觀點來看人際關係

「如果神要帶我走,我沒有遺憾…」經歷婚變,她患病後流淚呼求 禱告後母女雙雙得醫治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

 

【傳奇今生唇膏】奉獻專案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