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與香港靈風基金會於浸信會懷恩堂舉辦「十架門徒-斯托得紀念講座」。      (攝影/記者張嘉慧)

享年90歲的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牧師,於去年7月27日回天家,在其逝世滿週年之際,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與香港靈風基金會舉辦「十架門徒-斯托得紀念講座」,分別由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關啟文、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胡維華以及校園書房出版社資深編輯吳鯤生三位講員,帶領大家認識這位牧者的生平與影響。

重視思維能力 福音派運動重要領導者之一

      斯托得牧師熱愛大自然,他認為考察自然有助研究《聖經》。

斯托得被公認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徒領袖之一,與葛培理(葛理翰)牧師並列為洛桑運動的靈魂人物。1959年他被英國女王聘為御用牧師,之後更被聘為御用特級牧師直至去世,因此擁有「帝師」之稱;其著作多達40多本,思想挑戰數以百萬的基督徒。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關啟文表示,斯托得善用思維力,同時積極培養基督徒擁有思維能力,運用範疇不限於宗教,並且敢於持守和表達福音立場。

關啟文以「十架思考法」談斯托得的一生。      (攝影/記者張嘉慧)

斯托得將自己定位為「激進的保守福音派」,不僅謹守信仰核心,也以信仰角度回應時代問題,認為信仰在每個時代,都需要重新理解、應用和經歷,於是將福音翻譯為現代語和現代思想的形式,避免靈性腐敗。

斯托得更是帶領福音派運動成為全球基督教增長最迅速的運動重要領導者之一。他曾對基要派、自由派與自己遵從的福音派如此形容,基要派如籠中之鳥,自由派如充氣後的氣球,隨性而飛,「福音派好像風箏,可以飛得很高、翱翔很遠,但始終有一條線牽繫著,這條線就是神的啟示。」

勇於面對不完全 後期認可「社會關懷」的價值

校園書房出版社資深編輯吳鯤生近年也受斯托得的「社會關懷觀」影響。      (攝影/記者張嘉慧)

斯托得的信仰言論及觀點深深影響當代,其中一項就是基督教應從事「社會關懷」。他勇於面對自己以往在信仰觀點上的不完全,後期轉為認可基督徒的使命不只在「福音責任」,也有「社會責任」。

社會關懷不是福音使命的附屬工具,兩者像是翅膀,互為福音夥伴,都具有獨立價值,教會應該有「神聖」與「入世」的雙重身份,因為神不僅是聖事的神,同時也是「世俗」的神,教會不能退出世界、不能忽略「公共福音」,建立了更建全的教會論。

校園書房出版社資深編輯吳鯤生表示,每個人不免都會有對信仰某部份產生疑惑的時候,這時就會試圖尋求一些牧者領袖的觀點,希望獲得解答,而「斯托得就是基督教領袖中『令人放心的仲裁者』。」

擁有美好德行 生前著作持續結果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胡維華從專業角度,談斯托得的解經學。      (攝影/記者張嘉慧)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胡維華也從斯托得的解經分析出他的嚴謹,帶領信徒脫離單一解經來理解《聖經》。他不隨便搪塞他人拋出的問題,有一年被問及「靈洗」,斯托得回答:「我不知道。」於是回頭埋首研究,得見他的謙卑和誠實。

斯托得令人景仰之處,不只在信仰學術上的付出,他的信仰價值觀更落實在為他人服務的良好德行上。

校園書房出版社發行許多斯托得撰寫的書籍,如《當代基督門徒》鼓勵信徒做「當代的門徒」-信仰要忠誠,也要「當代」;既要聽神的話,也要聽「世界的聲音」。斯托得牧師的思想仍透過生前的著作,持續影響後代的基督徒。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