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左圖為疫情前,幼兒園的上課情景,右圖為一般生和特殊生一起遊戲。(圖/陳惠鈴 提供)

園長回憶起,曾有個一般生,起初堅持不碰特教生,一次活動中,小朋友們要圍圈牽起手,這位一般生轉頭一看旁邊是特教生,馬上就放開手、還抹了抹衣服。但過了一年,這位一般生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不只願意接納,還會主動去照顧特教生,「他從不喜歡到願意,是點點滴滴轉化的,我們沒有勉強,他就是慢慢看著學來,不是被教的。」

慈母非營利幼兒園於1997年成立,至今已二十四年。(圖/陳惠鈴園長 提供)

耶穌基督出生伯利恆,襁褓中的他在馬槽裡,沒有舒適榮華。1996年,天主教美國瑪利諾會的甘惠忠神父,因見許多有缺憾的嬰兒,宛若小耶穌,出生沒有歡迎與祝福,便籌設伯利恆文教基金會,服務台南境內六歲以下、發展遲緩的嬰幼兒及其家人,並以「融合教育」促進社會大眾對他們的認識與接納。

 

台灣早療教育先驅甘惠忠神父,於伯利恆文教基金會下設有台南市第一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管理中心,並在台南學甲、佳里設立以「融合教育」為辦學理念的非營利幼兒園。

 

今年,學甲的慈母非營利幼兒園(以下簡稱:慈母)陳惠鈴園長,在校服務將邁入第22年。她回憶剛接手時,只有一個班級,學生是個位數。

 

陳園長說:「20幾年前,社區對融合教育還不太清楚,對特教生的接受度也不高,所以早期真的還蠻辛苦的。」她總坦誠地向家長解釋園區的服務,並努力地告訴他們,孩子們在融合教育中會有那些成長。

 

而孩子生命的改變有目共睹,慈母慢慢升到兩班、四班,如今招生須採抽籤制,學員要先來報名,園方依照政府規定排列優先順序後,再開放名額。

 

陳園長說:「我最大的動力,就是來自孩子生命的正向轉變,和社會與家長的肯定。」除了上班時間,陳園長不時投入個人時間,她說:「在家裡就不知不覺會想:還可以再做哪些事情?是很愉快的心情。」

學校有一群好夥伴,除了認真努力的教師們,園方也重視與家長的關係經營,大家懷著共組家園的夢想前進。

慈母師長們合照,右一為陳惠鈴園長。(圖/陳惠鈴園長 提供)

融合教育的慈母非營利幼兒園

早在三級警戒前,慈母全校師長和家長,馬不停蹄地準備畢業典禮,大家討論形式、行政聯繫、衣服租借等等,小朋友們也興奮地練習表演,未料一切進行到一半,因為疫情必須取消。

 

園長說:「我們還是抱著一點點希望,如果七月份順利開課的話,還是會舉辦簡單隆重的領證與受獎活動。」

 

慈母以「融合教育」辦學,共有30個小朋友,特殊生8位、一般生22位,由三個老師和一位助理帶領。園長說:「感謝天主的祝福,點點滴滴的故事每天在發生,老師是孩子們能和平共處,一起學習及生活的關鍵。

 

生活細微處,以身作則並帶動討論

一般生如何學習和特殊生相處?就是觀察老師對特教生的方式,耳濡目染下,也會想一起照顧特教生,而老師們總會把握機會,在生活中教育。

 

園長舉例:「像班上有視障的小朋友,要如何牽他的手?不是兩隻手都拉,也不是兩隻手拉兩個小孩,許多小技巧,老師們除了示範,也會利用每天簡短的班會時間,和同學們討論。」

陳園長分享:「教育是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非一時勉強而來。而每一個人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不管講得好不好。」

疫情前的課堂情景。(圖/陳惠鈴園長 提供)疫情前,一般生和特教生一起遊戲的畫面。(圖/陳惠鈴園長 提供)

疫情下,停課不停學

疫情下,慈母停課不停學,校方也開放托育服務給有需要的家長。老師們輪流教學,也進行教區的清潔消毒,或重新檢視、規劃小朋友的學習區。

 

在家教育的家長,可採老師提供的豐富學習活動,如美勞、兒歌、律動、故事繪本、科學小實驗等等。老師也會透過視訊逐家聊天、聯繫情感,了解孩子在家狀況,並關心家長是否需要協助?如幫助身障家庭申請補助。

 

陳園長說:「我們以『防疫不停學.親子同樂會』為主題,老師每天提供3到4種的課程,有靜態有動態,讓大家用比較開心、休閒的方式進行,許多家長也會在群組上分享成果。」

在家親子教育的家長們,紛紛在群組分享成果。(圖/陳惠鈴園長 提供)

最大的「缺乏」也是最佳的「優勢」

重視與家長溝通的慈母,除了開班級群組讓家長表達想法,也有聯絡簿、班親會、家長訪問及滿意度調查等多元管道,其中,更以一個「特殊優勢」致力保持與家長間面對面的溝通。

 

這個管道就是「慈母沒有交通車」。即使很多人以為必要,但陳園長表示:「我反而感到沒有是一個優勢,因為每天都會和家長見面兩次,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立即溝通。」

 

陳園長說:「有些學校會把家長看作老闆或金主,但我總說我們是合夥人、是夥伴,要一起協力照顧好我們的小朋友。而家庭教育越彰顯,孩子在學校也越容易學習。

疫情在家親子教育。陳園長坦誠用心,致力和家長培養「好夥伴」關係。她說:「家庭教育越彰顯,孩子在校學習也就越容易。」(圖/陳惠鈴園長 提供)

小孩子,也能在服務學習中溫暖成熟

陳園長回憶起,曾有個一般生,起初堅持不碰特教生,一次活動中,小朋友們要圍圈牽起手,這位一般生轉頭一看旁邊是特教生,馬上就放開手、還抹了抹衣服。

 

但經過了一年,這位一般生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不只願意接納,還會主動去照顧特教生。陳園長說:「他從不喜歡到願意,是點點滴滴轉化的,我們沒有勉強,他就是慢慢看著學來,不是被教的。」

 

還有一次,一位母親和園長分享,她和孩子參與家長會的感動,說到掉下了眼淚。原來,這位母親的孩子是特教生,需要用抱的方式照顧。

 

上廁所時,一位一般生和她打招呼:「阿姨好!」她問:「妳認識我嗎?」這位小朋友就對她說:「我認識啊,您是那位需要照顧的妹妹的媽媽。」

 

這位母親十分感動,小小的學生竟表現出溫暖成熟的態度,完全沒有用負面言語形容她和孩子,她流淚地說:「沒有歧視,我們在這裡是被接納的。」

 

精選要聞》

若知道自己的身份,就連鬼王、撒但都拿我們「沒

聖靈復興運動邁50禧年》從一場聚集擴大為全40天禱告6124小時敬拜

遇見疲憊不堪的消防員 餐廳女服務員一個暖心舉動,竟為癱瘓父帶來天翻地覆的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社群》點此加入

一人一磚支持今日3.0改版》點此奉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