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林易超院長自2017年開始到宅醫療服事,對象多是無法出門的重症病患。他分享:醫學報告證實,病患若做好口腔清潔,可以減少很多內部感染,呼籲更多人起來照顧這些弱勢族群。(圖/林易超 提供)

花蓮「林肯牙醫」林易超院長,也是基甸會東區理事、花蓮全福會發起人之一,並承辦爸爸學校課程,2012年創設「花蓮縣爸爸愛家協會」。服事領域如此寬闊,是怎麼擴張的呢?他從自身小兒麻痺症談起、感恩經歷極端教會、大考失利…在在見證神榮耀的彰顯,而不在於人的「優勢」。

林易超出生在彰化縣員林鎮。母親不識字,開美容店工作,父親傳承家族事業,開中藥房幫人家抓藥、看病。在他出生的第10個月,父親到外地工作,就把他交給了奶奶照顧。

 

期間,林易超發高燒,直上40度,有一個禮拜之久;未受教育的奶奶,不知所措,只好帶他到廟裡求香灰服用,但病情越來越糟,直到父親回家、看見孩子的情況不對,趕緊送往彰化基督教醫院。

 

醫生判斷希望渺茫。一位外國宣教士經過,有感動代禱,奇妙的是一禱告完,林易超就開始退燒、脹肚也消了下去,醫生直說是個奇蹟;但不久,他的左腳軟綿、沒有力氣,才被確診是小兒麻痹症。

 

爬行的童年,南北奔波就醫

父親從此沒有再進廟裡拜拜,他遵守和宣教士的約定,前往教會聚會。左腳扭曲變形的林易超,6歲以前都在地上爬行,村裡的孩子總不留情地嘲笑,村民也會譏諷:都是因為父親信了洋教。

 

因雙親都有工作,林易超主要由奶奶照顧,奶奶怕他被欺負,總護著他、背著他;他說:「我印象中,我幾乎是在奶奶的肩膀上長大的。」

 

直到6歲,父親打聽到屏東基督教醫院可醫治小兒麻痹症,就把林易超送往屏東,當時兩地交通距離非常遙遠,必須在半夜坐火車出發。半年內,他做了兩次手術,但腳依然拉不直,無法穿上支架。

 

後來,又有人介紹臺北振興醫學復健中心,父親便把他轉送臺北。在臺北的那一年裡,林易超開始真正認識基督教、有了信仰生活,也在三次的左腳手術後,穿上鐵鞋、學習走路。

 

一次,院方在圓山大飯店舉行慶典,林易超穿上小小的西裝、打起領結並頂著高高的黑帽,在先總統夫人面前跳舞表演,至今難忘。他說:「我的自信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神賜給我一個生命印記,讓我感到被尊榮。」

臺北振興醫學復健中心時期。左圖為林易超穿上小小的西裝、打起領結並頂著高高的黑帽,在圓山大飯店先總統夫人前跳舞表演,感謝神賜給他一個生命備感尊榮的印記。(圖/林易超 提供)

誤入啟智班到令人刮目相看的學霸

之後,林易超回到彰化就讀國小。當時,民智未開,許多人還分不清楚肢體障礙跟智能障礙不同。父親幫他申請讀書,學校就安排他進入特殊班級,身邊的同學都是智能障礙的孩子。

 

一次自然課,老師問:「有沒有人知道風是怎麼來的?」林易超就舉手說:「因為有空氣。」靈敏的反應把老師嚇了一大跳,便帶他做智能檢定,才發現他的智商正常,隨後安排進入正常班級就讀。

 

後來,林易超以全校第一名畢業。國中畢業時,他也是全校第一名,代表彰化縣員林鎮考臺北建國中學,全縣5個人上榜,他是其中一個。全村刮目相看,也有記者採訪報導,父親看著十分欣慰。

 

從新約教會到眾教會

國小開始,林易超就隨著父親到教會聚會,他們一同前往十分追求靈恩的教會,國二時林易超也在這裡受洗。

 

教會一位弟兄對家人很照顧,尤其關心林易超,給了他第一本聖經,也常開車載他去山中避靜之處追求信仰,直到他考上建中,在台北開始另一段信仰路程。

 

高中,林易超隨同學到召會聚會,常在教會吃喝、唱詩,十分快樂,假日幾乎都在教會裡。往後,生涯重心輾轉在不同地方,他也曾到過循理會、浸信會、門諾會等。

 

經歷不同教會體系的他說:「這對跨教會服事是有幫助的;對一般教會不太來往的弟兄姊妹,我會有不一樣的看見,能包容也不特別批判。而他們中間許多人有愛主的心,也是我可以見證的。」

 

大考失利,走入命定

在建中讀自然組的林易超,第一志向不免俗也是台大醫學系。但大考時卻發生了一件意外,讓他大大失利。

 

原來,父親因疼愛兒子決定北上陪考。他第一次和爸爸擠在同一張床上睡覺,才知道父親的鼾聲呼天震地。本來因考試就緊張的他,更因此徹夜未眠。

 

隔天考數學,一個大題組占四十幾分,精神不濟的他計算中少了個負號,題目從一開始就算錯,分數還被倒扣,從七、八十分的水準直落到42分的成績,即使其他科目勝出,也只能考上第14順位的志願──牙醫系。

 

神不斷修直我的路,帶我念完牙醫系

父親覺得失望,認為:「隔壁的齒膜技師,當兩年學徒就出師了,何必去念六年牙醫系?」想出補習費讓兒子重考。但因隔年要加考物理,林易超自認沒有把握,就先對父親說:「我邊讀邊準備,免得在臺北多花錢。」

 

但個性外向熱情的林易超,一到學校就交友熱絡,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從9月入學到過年,完全沒有準備重考,後來只好打消念頭,在高醫讀了下來。

 

不甘「做牙匠」的他,曾多方盤算、嘗試,但卻不斷經歷神的管教。他說:「神把我自以為是的路,一條一條地封掉,讓我只好乖乖當牙醫師。」六年間,他紮實地建立起牙醫專業,後來考上研究所,研究口腔病理。

 

他說:「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小時候,我因人嘲笑心生自卑,讀書總特別努力,想做一番事業。沒有考上醫科,一開始真的很沒有面子,未料牙醫會有現在好的光景,也是醫療宣教極佳的方式。」

林易超熱心事奉,服事面向多元。(圖/林易超 提供)

從學生醫療團到組CCBS中華牙醫服務團

大學時,他也參加高醫團契(路加堂),每年寒暑假都到偏遠地區服事。畢業後,團契中有二、三十位牙醫師都對宣教很有負擔,便在1993年於臺北馬偕醫院成立CCDS(Chinese Christian Dentist Service)中華牙醫服務團,立志繼續用醫療宣教傳福音,林易超也是創始團員之一。

 

1995年臺灣開始全民健康保險,在台義診開始失去必要性。CCDS便往海外走去,1997年的前往泰北瓦邦,林易超說:「我記得我邊看牙齒邊聽到槍聲、炮聲,一直在想:如果打進來,我該怎麼跑?」

 

後來,CCDS也到了肯亞、緬甸、印度等等,林易超說:「每次的服事都提升了我的自尊心,因為當地最需要、最有效率又最受歡迎就是牙醫。」偏遠地區的窮人,一輩子沒看過牙醫,只要幫他拔掉蛀牙,痛苦就一勞永逸。

 

林易超說:「牙醫是從事醫療宣教最有效率、及時性且是根本性的醫療。傳承馬偕博士在臺灣淡水幫人家拔牙的精神,我們也以此把神的愛帶到人群中。」

海外義診環境簡陋,需用最簡易的方式做專業的治療。(圖/林易超 提供)1993年CCDS(Chinese Christian Dentist Service)中華牙醫服務團於臺北馬偕醫院成立,立志用牙醫專業實踐大使命。(圖/林易超 提供)

從牙體技術科教師,到開業牙醫

研究所畢業時,林易超得到教育部優渥的獎學金,也接受派遣到台中擔任牙體技術科講師。他每天從彰化開車前往教學,三小時的車程卻甘之如飴。

 

兩年後,一天父親對他說:「我在員林鬧區買了地,也貸款了1000萬,要建5層樓的房子,就給你開業。」又說:「你身為牙醫,一定要開業。」為避免父親還不出錢,林易超只好順從。

 

開業後,診所生意越來越好,三個孩子也相繼出生。但因重大社會命案發生,許多人對台灣秩序很不安,醫師圈更掀起了一股移民潮,林易超也心動地爭取了外國永久居留權,想著:什麼時候可以把家人送過去?

 

全家同行,島內移民

1994年大女兒生病,林易超決定要換環境了,牧者勸他全家人要在一起,不可分隔兩地,但他在國外並無法靠牙醫專業維生。尋求中,妻子對花蓮特別有感動,他便決定順服,一家島內移民,遷往花蓮。

 

診所交接的過程不易,他身為員林數一數二的矯正牙醫師,一時無人接替,只好邊在花蓮門諾兼任牙醫,邊每周四搭飛機轉回員林,專心地把手邊的病人看完,前後花了兩年才正式結束。

林易超全家福。(圖/林易超 提供)熱心服事的林易超,是基甸會東區理事、花蓮全福會發起人之一,也自2010年投入爸爸學校服事,擔任校長並在2012年成立「花蓮縣爸爸愛家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一職。十二年來,約開課二十次,參加的弟兄超過四、五百位。(圖/林易超 提供)

被擴張的異象新境界

來到花蓮的他,擺脫了很多束縛和壓力,積極地投入教會海外醫療宣教,走過尼泊爾、肯亞、青海、雲南…每年會外出兩到三趟。不久,林易超也開設了林肯牙醫,名字意為,「林」易超回應神的呼召說:我「肯」為祢去!

 

由於花蓮的牙醫師人數不多,約100多人,他因有參與公眾事務的經歷,很快就被邀請擔任公會理監事。

 

一次開會,理事長表示健保局施了很大的壓力,希望往年「到宅醫療」都掛零的花東地區,能開始切實執行服務。義診經驗豐富的他,便自告奮勇說:「我來試試看好了。」

 

剛好一位居家護理師林姐妹,也大力協助找個案,但林易超說:「其實我自身的條件並不好,到宅醫療要背很重的器械,並要站著看患者;一開始只是想拋磚引玉。」慢慢地,他做出口碑,媒體相繼報導。

 

但幾年下來,林易超說:「可惜2017年做到現在,還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做。大家都覺得危險性很高。」他呼籲:到宅醫療需要更多年輕牙醫接續跟進。

 

我終於成為從小夢想的醫生

林易超分享:「我之所以願意出去做,是因為每次出去就有一個很深的感動:我終於成為從小夢想的醫生。」

 

因小兒麻痹症,自幼在基督教醫院治療,他常常可以看見宣教士的身影,常想:「為什麼他們會願意來臺灣幫助我們?」愛的榜樣,滿溢馨香之氣,他最終明白是因為信仰,因為使命。

 

現在,他每到病人家裡,都會先為他們禱告,並將基甸會聖經送給長期看護的外傭,身上常攜帶印尼版、馬來西亞版、越南版的聖經;他也為外傭們禱告,時常看見她們感動的淚水

 

他也總會把握機會告訴他們:「耶穌愛你;我們來,是因為神的愛。」

到宅醫療面對重症病患,須背負器械前往患者家裡。(圖/林易超 提供)右上圖為林易超因長期職業傷害和義診拔牙,雙手有板機指的症狀,疼痛煎熬下在2018年前往醫院開刀。他呼籲:「到宅醫療,需要更多年輕的牙醫跟進。」盼更多人一同以基督的愛,委身服事弱勢族群。(圖/林易超 提供)

 

精選要聞》

好好「愛自己」的4個操練,找回「屬天」身份!

迎來第二春! 中年走過喪偶之痛,進入神賜予「童話故事」般異國婚姻

全球基督徒受迫害與日俱增! 國際宗教自由峰會13日揭開序幕:「代禱,是最重要的事!」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Dr.CARE黑耀奇肌超導亮白面膜】奉獻專案—點此奉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

 

LINE社群/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