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作者/蔡頌輝)

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聖經》路加福音18章10節

每一個人的樣貌,都給我們不同的感覺和印象,以致我們容易在深入認識對方以前,就在心中先把他『分類』,神卻不這麼看。在耶穌時代,每個人都認為法利賽人是最敬虔的,稅吏則是最不敬虔的,耶穌卻藉著「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指出事實正好相反。今天你和我看起來也很敬虔,讀經、禱告、聚會…,但耶穌又會如何評價?他究竟根據什麼來判斷?

 

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人數最多、勢力最龐大的一個派別。「法利賽」原文意思是「分別」,而他們也是名符其實的分離者,可謂猶太教中的「清教徒」,致力追求禮儀上的潔淨,以及個人行為完全遵循口傳律法和傳統規矩。法利賽人大部分出生於中產階級,所以他們容易得到民眾的信任和尊敬,加上他們對律法的豐富知識,更使百姓視他們為律法的監護人;他們所傳授的規矩,成了第一世紀猶太人生活的基本準則。

 

比喻中的法利賽人「站著」,稅吏卻是「遠遠地站著」,相比之下,後者顯得有一種深感不配和敬畏的心,而前者似乎不把聖殿以及朝見神當一回事。法利賽人一開口禱告就說:「神啊,我感謝祢。」這個禱告今天或許叫我們受不了,但是當時的會眾卻不一定會認為他們的自誇,因為在猶太人的觀念裡,為自己的義而感謝神,確實是一種敬虔的表現。

 

聖經教導我們要「凡事謝恩」,但這個比喻顯示,不是所有的謝恩都是好的,尤其當它已經淪為一個美麗的宗教術語或口頭禪,卻失去了其中意義的時候。總的來說,法利賽人從外觀到行為表現,都像足一個虔誠的人,在神眼裡卻正好相反。

 

避免落入法利賽人的酵

我們如何能省察自己是否已經落到了法利賽人的光景?首先,可以問問自己是否對敬拜神已經失去敬畏的心,好像法利賽人站在聖殿裡禱告般輕率?是否對神兒女這個身份只有自豪感而沒有謹慎的態度?是否對禱告和事奉覺得理所當,然而絲毫沒有感到不配?如果是這樣,要小心!

 

其次,當省察自己是否關心外在包裝過於內在真貌。事奉久了,人往往開始關心自己的頭銜和地位,要當團長、執事、牧師、主任牧師等,卻漸漸輕忽這些頭銜所該有的實質。開始關心別人怎麼看待與稱呼我們,過於自己的生命見證和素質;開始計算自己的所得,過於自己的付出;開始渴望別人給的讚賞,過於真誠的評語。

 

與法利賽人同時出現在聖殿禱告的人,是一個稅吏。稅吏是代表統治巴勒斯坦地區羅馬政府向人民收稅的人,當時的羅馬政府讓包稅人以一個固定的金額承攬一個地區,包稅人自己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定訂稅率。這種制度很容易被濫用,稅吏所收的銀額往往比他實際上應當繳交給政府的還要多,超收的部分自然就落入稅吏的私囊。因此,當時的稅吏普遍都很富有,可是因著敲詐的行為,他們常被藐視和憎恨。

 

對嚴格的猶太人來說,由於稅吏不斷與外邦人接觸,又要在安息日工作,所以他們被視為禮儀上不潔淨的人,也普遍被視為「罪人」。與法利賽人相比之下,稅吏遠遠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捶著胸來禱告,顯示他認清自己的真貌,深感罪孽深重,對神心存敬畏,深切感到不配。

 

是不是法利賽人 問題在「心態」

我們雖然都已經靠耶穌基督得以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但千萬不要以為那是理所當然,或以為我們配得,不要忘記自己原來的樣貌,以及現在的權利是如何得來的(耶穌用生命重價換來的)。

 

耶穌一生接觸過許多宗教領袖,以及當時社會公認的「罪人」,包括稅吏及其他從事不正當行業,或擁有不光彩紀錄的人。大家都是罪人,為什麼耶穌卻喜歡責備宗教領袖過於其他「罪人」?原因是,那些罪人也承認自己是罪人,但是宗教領袖明明是罪人,卻嘗試扮演成聖人。

 

你我的光景又如何呢?問題不在於我們有沒有像法利賽人一樣禱告,問題在於「心態」。假如稅吏的禱告內容,也被用來表現自己多謙卑的一種包裝,那麼「稅吏」就變成了「法利賽人」。成長的標記,應是變得更加真誠而透明,而不是更加懂得包裝。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