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聖經是一本有生命的書。作為一個科學研究者,我喜歡讀聖經;這樣一本古老的書卻仍充滿無窮的樂趣,祂挑戰我的理性,刺激我的科學探討,祂更讓我學會超越理性…

「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耶穌對門徒說。(馬太福音24:32)

 

身為生命科學工作者,我對於耶穌這番話很感興趣—讀《聖經》並不枯燥喔。

 

「知識論」(Epistemology)告訴我們:知識是有層次的。

 

在這個「論述」(Statement)裡,有兩個「知道」:明顯(Magnificent)說出的「門徒們應該知道」這個論述,以及一個沒有說出的(隱藏的Hidden)「耶穌知道」門徒們會知道。

 

但不管是哪一種「知道」,它們都建立在「科學」與科學的基礎「信心」上:耶穌「知道」(科學探究的結果)、也「相信」門徒們知道,以及門徒們知道(應該也是科學探究的結果)、也「相信」他們所知道的—「科學」和「信心」不是攣生兄弟、根本就是連體嬰。

 

如果用知識論的層次來說,「科學」是建基在「信心」的基礎上、也屬於(包含於)「信心」的範疇(參【因約眺望】2021-3-24),而「信心」更是「超越信心」的子集合—這就是整個「知識論」。

 

至於這個「論述」裡,有兩個較基層的事實:「樹枝發嫩長葉」和「夏天」,和這兩件事實間關係構成的「邏輯」—表示「樹枝發嫩長葉」在「夏天」裡;這些事實與邏輯是很科學性的。既然是科學,我們就可以用科學方法(Methodology)來檢驗。

 

物理科學告訴我們,條件固定下,物理現象是可重複的;但生命科學告訴我們,條件相同下,生命現象常是不可預測的。譬如,牛頓運動定律指出,只要知道質量、運動方向、力的大小,我們可以預測丟出石頭的落點。但把石頭換成一隻鳥,質量相同、力的大小相同、運動(拋擲)方向相同,把鳥丟出去,我們永遠不知道牠會飛向哪裡;因為鳥不是石頭,牠是生物。

 

這就是生物或涉及生命的方法學(Methodology),與物理方法學最大的差異之處(雖然物理學也有不確定性之處;參【因約眺望】2021-4-14)。更何況當條件略有差異時,其間的邏輯也會起得更多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關係呢。

 

例如,「樹枝發嫩長葉」可不一定在「夏天」裡,植物只要經過低溫的「春化處理」(Vernalization)、不同週期的光照射、或施灑特定的植物賀爾蒙(Phyto-hormone),等等現代生物技術,幾乎隨時都可以叫它在實驗室裡發嫩長葉啊。

 

那麼耶穌這樣的論述就不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囉?

 

不!耶穌知道祂的門徒們知道—祂也相信往後歷世歷代所有讀到這原型故事(Proto-type)的讀者們都會知道,在此地(Here)、此時(Now),在野地裡看到「樹枝發嫩長葉時」會知道夏天將至,以至於更懂得看到末日景象時,知道耶穌再來的日子已經不遠了。而那不只是理性的認知,更是超越理性的信心啊。

 

作為一個科學研究者,我喜歡讀《聖經》;這樣一本古老的書卻仍充滿無窮的樂趣,祂挑戰我的理性,刺激我的科學探討,祂更讓我學會超越理性。

 

《聖經》是一本有生命的書;我相信:《聖經》是神的話。

 

(文章授權/潘榮隆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點此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