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陳錦芳:這一次最重要的,就是在台灣提倡「基督教對台灣的貢獻」,這是我們最重要想要做的!(圖 / 記者張嘉慧)

國際知名畫家—陳錦芳博士,有「梵谷的傳人」及「台灣的羅曼羅蘭」之稱,被譽為「後現代文化先驅」及「當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在國外,有人捧著逾百萬邀請他們至國際畫展演講,這次在台灣,主辦方沒花一分錢,陳錦芳伉儷說,「我們在台灣,不計較任何(錢),」他們自掏腰包,投入10多萬裝潢,將這位「聯合國文化大使」的許多世界級和基督信仰畫作,搬進位於桃園的「中華差傳」內。

無酬、出力地擺上,是因心中有份熱情和使命!
 

「這是上帝的畫!」 

為信仰而畫,盼提倡被忽略的台灣宣教史

 

「這一次最重要的,就是在台灣提倡『基督教對台灣的貢獻』,這是我們最重要想要做的!」陳錦芳伉儷說。

 

自8月9日起,為期一個多月的展覽和義賣,以「以藝載道」為題。在陳錦芳的妻子侯幸君眼中這是教會界歷史性的第一次,將宗教與美學結合的一場藝術與心靈饗宴。

 

現高齡86歲的陳錦芳,過去作品多以時代、社會、人文為題材,極富發教育功能像是現場也有展出、吸引眾人目光的《拾穗》,畫出社會的面貌,用藝術,來表現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如勞動階級、資本主義、環保議題等。

 

陳錦芳的畫中蘊含人文關懷,與其生長背景有關。生於日據時代,讀小學時要空襲警報,他的教室後就是飛機場,美日兩國飛機常在空中交戰,後期更是天天到機關槍掃射防空壕的戰爭月,直到小學三年級終戰結束。小小年紀的他即到戰爭的殘酷,與渴望和平的美好。

 

一個偉大的藝術品,應該要反應時代;如果藝術只是在反應自己想什麼,反應自己的喜好,這樣就太狹窄。」這是陳錦芳夫婦對於畫的見解。也因留學海外,陳錦芳的畫中,兼具東西方的「文化」內涵。

 

為了此次展覽,最最特別的是,他走入更高的層次——於近期畫了許多「信仰畫作」,包括「馬偕博士系列」、「台南太平境基督教會」,以及「主耶穌的影像系列」,多達近20幅。

 

這次畫比較多信仰,尤其早期基督教在台灣傳教的(歷史)為中心來畫。」接受本報採訪時,陳錦芳說,此一年代的歷史,應被大家知道,可大大發揚。

 

這次也是他自14歲苦練畫畫數十年來,人生中「第一次單單畫耶穌。我就是在一種很純粹,受感動的、靈感來的時候,很快畫(下來)的。作畫靈感來自看到一些西洋名畫中有關耶穌的聖跡,創作當時,他感到被「靈光指引」。

 

除此之外,經侯幸君口中分享才知,「他(陳錦芳)到教會去借書,(借)基督教的書籍、20本書回來讀,讀完後才開始畫畫,」一筆一畫,相當用心。

台灣宣教史—馬偕系列畫作。陳錦芳期盼藉畫作,宣揚基督教的精神,及海外宣教士對台灣的貢獻。(圖 / 記者張嘉慧)

陳錦芳(右)介紹主耶穌的影像系列;左為廖明發牧師。(圖 / 記者張嘉慧)

藝術成就締造許多第一和唯一,他認為都是上帝給的

1936年生於台南縣歸仁鄉的陳錦芳,14歲時受到梵谷的感動,流下眼淚立志當畫家,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這不是容易的決定。當時借了美金100元,就前往巴黎留學於世界最高藝術學府的「巴黎藝術學院」研習7年。

 

談到啟蒙恩師梵谷,他說:「有的畫是給眼睛看的、有的畫是給大腦看的、梵谷畫的是給『心』看的,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筆觸是在眾多不如意下,仍傾生命全力在畫,那種虔誠猶如信仰,會覺得聖』到令人感動。」當時,他的心就如一把火在燒,直覺一定要去巴黎當畫家。這個信念,奠定他一生的藝術之路。

 

聯合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聯合國大廈頒獎給畫家,這個人就是陳錦芳。頒獎晚宴上,375名貴賓雲集,包括80個國家的大使,而陳錦芳也帶了20位同參與,可1972年台灣脫離聯合國後,首次被邀請進入聯合國的盛舉,並「閃耀世界」。他是唯一獲頒聯合國之全球寬容獎」,並榮任其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的畫家 (2001)

 

至今,陳錦芳創作數千件作品,於全球舉辦過200多次個展,用英、法、中文、台語演講數百次。其思想和作品,被37個國家、300多本教科書介紹,並被多國世界藝術史教科書收錄。

 

今年甫過的奧運熱潮,賽事期間抓住全球人的眼睛。2008年,由陳錦芳創作的「北京奧運66幅」,是奧運139年世界唯一將運動與藝術結合的作品系列。2010年,他創作「上海世博百幅」,使他成為世博會159年的歷史以來,第一次以世博展館為主題受邀個展的藝術家。

 

他是東方唯一,作品被編入「世界美術史」教科書的畫家 -Arts & Ideas 他是唯一的亞洲藝術家,與達文西、米開蘭基羅、梵谷、高更、塞尚、畢卡索、馬諦斯、安迪‧沃荷等世界大師並列。

 

在國際間締造許多第一和唯一,若真要逐ㄧ細數陳錦芳作品的影響力和世上成就,一時間真說不完,但對於這些,他認為,都是「上帝給的」

 

「上帝給他五次元世界文化觀,上帝給他很多很多全世界的唯一。對我來說,他是上帝使用他,用藝術來傳祂的(內涵)。」這是侯幸君眼中的丈夫。

 

陳錦芳目前在進行的「文化旅遊」系列,畫各地的名勝古跡,以參與聯合國宣導的「透過旅遊促進世界和平」的國際活動。其數十年來藉由紐約市「陳錦芳文化館」及「為人類而藝術基金會」,推廣「為宗」的全球新文藝復興。

館長侯幸君(右圖)介紹先生陳錦芳的畫作及創作背後意義。她也說到,陳錦芳的畫,都是上帝的畫。左圖為《拾穗》。(圖 / 記者張嘉慧)

從聯合國到上帝國,盼廣傳基督教精神

 

「希望讓後代知道,馬偕宣教士對台灣的貢獻這麼大。我們就是要傳基督教的貢獻、宣教士(對台灣)的貢獻。」

 

陳錦芳始終秉持「用藝術傳播真理」。「他的每一張畫都告訴你一個真理,不是一個感覺。」侯幸君透露,丈夫從未浪費一分一秒,靈感來了,有時甚至畫上15個小時;他也沒有將生命浪費在宴樂中,並且,他身上只要有20塊美金就足夠—當有人向他乞討時,至少有錢可給予。

 

「他不要名、不要利,他在藝術、在創作,就可以很高興。」

 

侯幸君語重心長地說,看到電視上每天播著吃喝玩樂,感到很難過。她想到馬偕對台灣當時代的發展,貢獻如此甚鉅,台灣卻忘記基督教對這塊土地的影響力。

 

這正是此次畫展開始的理由:

 

「我們不為名、不為利。我們80幾歲了,我們希望台灣能夠改變,希望下一代不要只是吃喝玩樂,我們希望這些可以廣傳——廣傳基督教的精神。」

 

陳錦芳曾說,台灣永遠是他的最愛。台灣第一,藝術第二,妻子第三,他自己則排在第四。在一次訪談中,侯幸君苦笑:「人家『枕邊細語』,我們的容從來沒有愛不愛;他永遠只跟我談世界、談藝術,不然就是文化觀。」因此她打趣地說,「我的丈夫不是屬於我的。」

 

⋯⋯在今日高科技的時代,除了『硬體』、『軟體』之外,我們更應該培育『靈體』(Soulware),即愛與全球主義的新精神。除了繼續創作外,(我)願意推動『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活動,同時為台灣發聲。」(內容摘自美洲台灣日報台美人物誌)

 

未來會繼續投身信仰畫作嗎?「會。」陳錦芳肯定的說。

 

桃園市長鄭文燦派代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莊秀美至開幕會祝福。她說,看到陳錦芳的畫,真的符合以藝載道。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可以堅持走藝術的道路,真的非常不簡單。相信一路都是神的陪伴,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如今86歲高齡的陳錦芳,仍在堅守以藝載道,堅守所信靠的主,貢獻出畫作來義賣,這樣的精神值得學習。(圖 / 記者張嘉慧)

開幕會現場,有詩歌敬拜,有牧者短講。(圖 / 記者張嘉慧)

以藝載「道」的四個意義

主辦單位「中華差傳」總幹事江榮仁牧師表示,此次展覽主題為「以藝載道」,有四個意義:

 

一,耶穌說祂自己就是那「道」(道路、真理、生命),且「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翰福音1:1盼望以藝載道——畫中有神的啟示、聖經的話語。

 

二,期許被台灣所忽略的宣教歷史,藉著陳錦芳的畫,能夠推展到世界上。如同西方國家,他去過羅浮宮四次,有一層全都是宗教畫作,西方博物館更是如此,裡頭聖經圖畫多得不得了。「盼望台灣也能藉著陳錦芳,以及其他藝術家,把信仰放在藝術中。」

 

三,藉著畫展,邀請對藝術有興趣的基督徒、非基督徒前來,向未信者傳福音。

 

四,陳錦芳伉儷會將此次展覽一部分的所得,奉獻於宣教事工。「為期一個多月,每週四下午,館長(侯幸君)會在這裡導覽,用藝術支持宣教,用藝術傳福音。」

 

江榮仁牧師說,陳錦芳伉儷很有衝勁,在人文貢獻上,是很精彩的一對夫妻。他們看了台灣的宣教歷史,很佩服宣教士的精神、基督教精神,因此畫了一系列關於宣教士的畫,他還要再繼續畫,盼望從此以後能多畫信仰方面的畫!

江榮仁牧師談及此次陳錦芳畫展的意義性。(圖 / 記者張嘉慧)

 

【一睹陳錦芳畫作】

馬偕系列—台南太平境基督教會。(圖 / 記者張嘉慧)

馬偕系列。(圖 / 記者張嘉慧)

耶穌影像系列畫作(左圖),用色明亮鮮艷。(圖 / 記者張嘉慧)

畫作及其意涵。(圖 / 記者張嘉慧)

 

【展覽資訊】

展覽資訊。(圖 / 主辦單位 提供)

 

精選要聞》

還有多久才能離開患難? 蕭祥修牧師分享抗癌心得:苦難非終點,它能領人進入不同視

巫毒盛行、西半球最窮、黑暗籠罩—專訪海地宣教秘辛:神大光照進,令人興奮一切都在改變

憂鬱重症燒整車紙錢、花10萬消災遭譏「沒拜好」 絕望時聽詩歌淚流,全家六口信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一人一磚支持今日報3.0改版》點此奉獻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友

LINE社群/每日更新》點此加入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