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由左至右)張萩華牧師、張靈婷牧師及王瑋牧師,從歷史談「思潮演變」對教會的影響。(圖 / 祭司總聚二 Zoom、shutterstock)

樹木沒有根,最終只能枯乾。基督信仰的根源是舊約猶太文化,在甚麼時候被除了根?而沒有根的黑洞,又被填進甚麼?張萩華牧師、張靈婷牧師及王瑋牧師,帶領從思潮演進觀看「教會黑歷史」;勉勵祭司當不離開聖經猶太根源,成為活出神話語的群體。

桃園市府靈糧堂帶領敬拜。(圖 / 祭司總聚二 Zoom)

26日下午起一連三天,「全國禱告網絡」於線上舉行「2021祭司總聚二」,主題為「在震動中持守那不能震動的」。第二堂信息,由嘉義新恩堂張萩華牧師、台北新恩堂張靈婷牧師及王瑋牧師,從「教會黑歷史」談「思潮的被轉化,與災禍發展有無正相關」。

張萩華牧師(圖 / 祭司總聚二 Zoom)

從政治逼迫看殃災

第一世紀,羅馬政府因對鞏固權力深感迫切,欲建立法律之外的權力基礎,多位繼承者倡導人民對皇帝的崇拜,把人民的宗教情感與皇帝結合。帝王雕像被發派到各地,作為神明供人民膜拜。不屈的基督徒因此大受迫害。

 

許多大規模的瘟疫,緊接於帝國對教會的大逼迫之後。如79年(單日死亡人數上萬人)、166年(天花肆虐十六年,總死亡人數五百萬人)、250年(斑疹傷寒流行二十年,單日死亡人數達五千人,總死亡人數兩千五百萬人)。

 

從舊約來看,埃及的確因為法老王不容神的百姓去,而遭十大殃災。但張萩華牧師說:「當神的兒女(教會)失功能時,如背約(利未記26:25)、報惡信(民數記14:37)、貪婪(民數記31:16)等,神也會因此降下瘟疫。」

 

第一世紀,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在一世紀的逼迫中,教會沒有妥協,聖靈的作為大大運行,猶太人帶著權能,在所到之處建立教會。張牧師說:「此時的教會,穩穩地紮在猶太樹根中,發旺昌盛。」

 

第二、三世紀,教會領袖傳承到使徒接班人「教父」的身上,如伊格那丟、玻旅甲、帕皮亞等,他們除了繼續面對羅馬政府的逼迫,也同時在對抗教會內部的異端,其結局也大多為主殉道。

 

迦太基特土良主教說:「剷除的越多,我們長得越茂盛,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優西比烏也見證道:「那沾滿了血腥的劍鈍了、斷了,劊子手也疲憊了,但基督徒一息尚存,仍不斷唱詩、感謝、讚美神!」

第一世紀,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沒有妥協的教會大大彰顯了神的作為。(圖/ shutterstock)

黑暗思潮發動:取代神學

張萩華牧師表示,當教會不害怕那「只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黑暗權勢越發在思潮中興起了作為。

 

巴拿巴書信中記載:「聖經屬於基督徒,上帝的約屬於基督徒,不要加增說:那個約是他們(猶太人)的。」他認為:以色列已失落了與神的盟約,盟約如今只單屬外邦教會;此時,具「取代神學」特徵的反猶著作開始出現。

 

第二世紀,基督徒和猶太人分道揚鑣

神的百姓被其所處的當地文化與風俗影響,如西方教會使用拉丁語,受羅馬法治影響,思考理性、重視邏輯與實用,而東方教會使用希臘語,受希臘文化影響,思考感性、重視形而上的哲思,並偏神秘。

 

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東方教會,視「哲學」為神給予希臘人的訓蒙師傅,「希臘思潮」為其文化基因,他們也以此解釋希伯來聖經。為捍衛自身的希臘神話、哲學與經典,開始延伸出了「寓意(靈意)解經法」。

 

早期大公神學家俄利根以此法詮釋舊約聖經,其論述成為「教會取代以色列」的推手。張牧師表示,當基督徒自以為知道甚麼,以無限的想像力自由解說,將不合理之處合理化,偏差的教導於是滲入,基督徒和猶太人自此分道揚鑣。

「教會取代以色列」的「取代神學」使基督徒和猶太人自此分道揚鑣。(圖/ shutterstock)

第三世紀,是教會的春天還是寒冬?

君士坦丁在爭奪王位的米里維橋之役,正艱難之中,在天空看見「有光芒與十字架」的記號,且聽到「靠此記號就必得勝」的聲音。君士坦丁在此靈異經驗中解讀記號為「基督」,後來扭轉劣勢打了勝仗。

 

並且,君士坦丁在313年頒布了米蘭飭令:停止逼迫基督徒,宣告信仰自由,甚至自己也信主了,並鼓勵百姓改信基督教。「看來教會的春天好像來了,」信主人口急遽攀升,十個人中有六位基督徒,但張牧師接著說:「結果卻是:屬靈氛圍被稀釋,教會充滿掛名的信徒,異教習俗也大量地進入教會。」

 

帝國和教會之間,開始產生非常微妙的關係。「互相干預也彼此照應,」帝國給主教於教區有審判權、免除教會稅項並給予補貼,全國各地大興教堂建設,「教會神職人員的試探大大增加,深受金錢與權力的纏累。」她說。

 

教會離根,失去了歸正功能

張萩華牧師說:「君士坦丁對神有熱心,但卻沒有真知識,教會也沒有對其有正確的信仰教導。」異教風俗深入了基督信仰,並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擴及非基督徒群眾)以為的基督教文化。

 

君士坦丁設定十二月二十五日為耶穌基督降生日,但其原本是波斯太陽神密特拉的生日;他也頒佈了「星期日休息」的召令,「安息日」因此被消失。張牧師問:「君士坦丁究竟有沒有重生得救?據歷史,他終身保留了羅馬太陽神最高祭司的職位,看出他可能將原本所信奉的密特拉,當作耶穌基督。」而此時,教會已像離根的樹,不再發旺了。

 

以弗所書1章17節,「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當神的恩典臨到外邦時,保羅如此勸教身處希羅文化的信徒,也對哥林多教會說:「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哥林多前書8:2)

 

當基督徒被興起,站立在具有影響力的位置時,更應該深深明白當戒慎恐懼,謙卑尋求真理,心意更新而變化

由張靈婷牧師談中世紀的教會,繼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成為自由合法的宗教,不再被逼迫,教皇權勢在政權支持下大大增長,卻使教會淪落成買瀆聖職、放縱情慾的情形,並開始迫害異教徒(宗教裁判所、十字軍東征),世俗化、聖經的錯解與應用,天災人禍血跡斑斑充斥在其中。(圖 / 祭司總聚二 Zoom)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 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祭司越發增多,就越發得罪我;我必使他們的榮耀變為羞辱。他們吃我民的贖罪祭,滿心願意我民犯罪──何西阿書第四章6-7節。

 

信仰移除了根源,徒留負面影響的黑洞

1517年,德國馬丁路德寫了《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威登堡大教堂大門上,成為宗教改革揭竿之地,但這裡也有一個浮雕,醜化猶太人在吸吮母豬的奶,及吃母豬的糞便。

 

1923年11月希特勒納粹黨,在德國著名城市慕尼黑發動政變,對歐洲三分之二(近600萬)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行動。德國為基督新教發源地,卻也是集中營林立之地。固然有可敬的牧者如潘霍華挺而犧牲,但也有許多神學家和牧師成為納粹的打手。

 

王瑋牧師說:「所以,即使很多當地人是基督徒,卻不知道耶穌是猶太人,也不知道聖經大部分是猶太人所寫的。」砍掉了聖經根源,成為人類的災難。「心靈的瘟疫,比實體的瘟疫還要更可怕。」她說。

王瑋牧師表示,被移除根源的基督信仰,仇敵不斷利用種族主義,巫術和宗教的靈腐化了教會。並解釋「宗教的靈」其影響為徒有華麗外表,但內在卻和神沒有關係。並說:「我們有很多隱藏的惡,在教會黑歷史中,隱惡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從看不見的力量發出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圖 / 祭司總聚二 Zoom)

教會已經被轉化了

王瑋牧師說:「其實,當我們砍掉希伯來根源時,希臘化DNA就進入了教會,使我們無法看清楚真理。」宗教的靈、瑪門的靈、奢華時尚接踵滲入。如何起來止住這災禍?歷史長河已到了最後一段。

 

繼威克里夫、胡斯等信仰先驅者,馬丁路德揭竿教會改革,王牧師說:「回到人人皆可讀聖經,而非上品階級掌握的工具。這是神給教會第二次機會,可以再一次回到聖經,再一次人人皆祭司。」當基督徒讀聖經時,聖靈就可以開始工作,而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恢復初代使徒的教誨。

(圖/ shutterstock)

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羅馬書11章17-18節

 

思潮影響甚鉅,當回到根源,活出真理

歷史不斷演進,現代工業革命後,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理性科學等思潮一樣在席捲教會,如自然神論、不信童女懷孕、教會信息節目化,管理工商化等。綜覽教會歷史,可以清楚看見:失去根源的教會,受世界思潮影響甚鉅,以致無法影響世界,反倒被世界轉化。

 

而歸納被轉化之因,即丟掉了聖經希伯來的根源,以至被世俗之風搖來搖去。故王瑋牧師勉勵:「我們當以神的話語為中心,不離開聖經猶太根源,活出神話語的群體,作為神的見證。」

最後,眾人一起禱告,為1.萬國對神的敵擋悔改;2.為教會對神的悖逆、隨從世界風俗、失去功能,無法顯出神的榮光悔改;並宣告:3.台灣的教會應彰顯神的榮光,台灣百姓要歡迎基督作王。(圖 / 祭司總聚二 Zoo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