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美國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創會牧師、都市植堂全球事工網絡聯合創辦人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牧師。(圖/ Gospel in Life@YouTube截圖)

「我和妻子其實有一段時間,是處在流淚和難以置信的狀態中。」提摩太凱勒牧師坦言,最初得知罹患胰臟癌,在錯愕震驚中,曾哀戚地求問神:「為什麼要遠離我們?還要多久?祢難道要永遠忘記我嗎?」甚至沒有勇氣,翻開自己才剛出版的一本談論死亡的書。但為什麼如今他卻能說,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

最新近況:病情大致穩定,加強化療強度中

著有多本暢銷書的知名作家、美國紐約「救贖主長老教會」創會牧師、「都市植堂全球事工網絡」聯合創辦人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牧師,於去年(2020)5月得知罹患胰臟癌,引起全球基督徒關注。

 

由於胰臟癌在罹患初期難察覺,到了出現症狀時,大多已進展到中晚期,因此很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故被稱作「癌王」。

 

70歲的提摩太牧師,這一年多來,已歷經手術和化療,同時仍一面從事演講和寫書等工作。偶爾會於臉書粉專分享治療進度,最近一次是在9月5日表示:8月23日的檢查顯示,腫瘤沒有惡化,但先前手術留下的疤,下方有一腫塊,雖已移除卻又證實為惡性的癌細胞。

 

保險起見,醫生決定將化療的強度,拉高回之前的程度,這也意味著,他必須面對較大的副作用。期盼此次療程能夠達到對應的效果,但也深知醫學有其限制和無法預測性,所以他很清楚,唯有上帝才有絕對醫治的能力,故內心全然交托給神。

提摩太凱勒牧師敞開地分享罹癌心路歷程。(圖/Timothy Keller@fb

得知病情後,曾多日流淚、難以置信

今年3月份,提摩太牧師曾於The Atlantic發表的文章,詳實記錄這段罹癌的煎熬心境。文中他坦言,當傳道人46年來,他曾陪伴過無數臨終者,也傳講許多跟「死亡」有關的信息,甚至不久前寫了一本頁數較少的書《On Death》(意譯:談論死亡)。

 

然而,「就在這本書出版不到幾個月後,當我被告知罹患胰臟癌時,仍感到措手不及…」畢竟,三個月前雖一度腸道不適,醫生才跟他說不必擔心,三個月後回診即可;沒想到回診時,結果竟落差如此大!

 

他上網查看有關胰臟癌的資料,在在顯示極低的存活率,當下內心十分痛苦;這時,他瞥見桌上自己的《On Death》著作,竟沒有勇氣打開來看。

 

「我和妻子凱西(Kathy)其實有一段時間,是處在流淚和難以置信的狀態中。」過去,他們人生歷練豐富,一路走來心靈早已訓練得強壯;雖二人都年屆70歲,但仍感覺充滿能力、頭腦思路也很清晰。

 

因此,雖能預見隨著年邁難免有病痛,可是當聽聞消息,仍感覺:「不會吧,還沒到時候吧!我們還沒到『這麼老』,這不可能現在就發生吧!」

 

在錯愕震驚中,他們特別不懂上帝的心意,如同詩篇作者般,哀戚地求問神:「為什麼,喔上帝,要如此遠離我們?」、「上帝醒醒啊!祢為何如睡著一般,不聽我的禱告?」、「還要多久?上帝,祢難道要永遠忘記我嗎?」

苦難當中,神容許我們向祂坦誠地傾心吐意。(圖/Shutterstock)

在獲得永生之前,必須先直面「死亡」的真實性

許多人在面對看似不公平的死亡處境,信仰遭到動搖甚至摧毀。有一位罹癌的女士曾對提摩太牧師說:「我不再相信上帝了,因為信仰對我沒任何幫助。我無法相信上帝竟然會如此對待我。」

 

提摩太牧師想起這件事時,他反思:「癌症,扼殺了她內心的上帝。那麼,當我自己遇到這種狀況時,會如何看待呢?

 

他學到的第一件事,除了更深認知到自己的軟弱,也真切體會:若我們相信的是永生的盼望,那麼在這之前,一定要先直面「死亡」的真實性「當死亡——這最後的仇敵,在我心中變得如此真實,我醒悟到,我內心的信仰也必須變得同樣『真實』,否則我根本無法通過這關。」

 

通過一番知識辯證和觀察,提摩太牧師總結,一個人如果沒有基督信仰中對永生的盼望,一旦必須「直面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刻來臨,內心往往不堪一擊。

 

「頭腦」和「心靈」必須同步升級

先檢視信仰有無偏離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我們在這樣的時刻不恐懼死亡?能否把握剩餘的時日,在恩典、愛和智慧中繼續經歷大幅的成長?提摩太牧師認為可以,不過要同時在兩方面並進:智力與情感,亦即,「頭腦」和「心靈」上的投入。

 

腦海中所相信的「知識」,加上實際碰到的「經驗」,可能會轉化我們的想法觀念;但人真正的轉變,必須等到這些「真正進入、深植於心的最深處」。因此,提摩太牧師開始認真檢視自己的思緒,並強化信仰的部分,就能淡化死亡對他內心的影響力

 

他引述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於書中曾經過一番辯證,得出:人們在面對苦難時,之所以會感到過度憤怒、害怕與疑惑,源自於對自我能力的過度自信。上帝的能力和安排,遠超乎我們所能理解,並非什麼事都必須按著「我」的期待進行,才是好的、對的。

 

因此,提摩太牧師這段時間也檢視了自己內心,對信仰的態度,包括:

「我的信仰是出自於真理,還是受到文化的影響,有過多的自我解讀?」

「我是否曾在潛意識認為:『上帝要為我而活』,輕忽應該是『我為上帝而活』才對?導致我認為,生活本來就應該照我的意思、要很順遂,而忘記了自己應該先順服上帝的意思。」

 

結論是,或多或少,他真的有上述這些問題。他也深刻體會到,當我們在逆境中,要全然降服於神的大能,真心希望「願神的旨意成就」,往往一開始會很痛苦、違反人性的本能和邏輯。

 

浸泡在神的話語中,從知識內化到心的深處

詩篇34:8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提摩太牧師比喻,我們在知識上相信蜂蜜是甜的,但跟實際「品嚐」到滋味,又有一段落差;同樣地,我們從聖經和其他基督徒的見證中,雖然在理性上知道上帝是充滿愛、能力和智慧的好神,但也需要自己「經歷」。

 

「我雖然無法宣稱,自己這幾個月經歷神的感受,都是幸福快樂的,但卻是多年走來,與神的關係最深刻且甜蜜的時光。」提摩太牧師分享他的秘訣:將自己浸泡在《詩篇》中,使他更認識這位擁有豐富面貌的神,以及與祂的相處互動方式。

面對低潮,讓我們緊緊抓住神的話語,浸泡在當中。(圖/Shutterstock)

此外,學習詩人對「自己」說話,例如詩篇42:5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詩篇103:2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

 

詩人與自己交談,藉此將真理更深地栽種於心中,持續加溫直到燃起火熱的渴慕。提摩太牧師也將內心最深的愛和恐懼,赤裸地交在上帝面前,進而有時會感受到,從祂而來的溫柔、平安、喜樂、滋潤…類似在地如在天的感覺,靈裡也越發敏銳。

 

雖然大部分的靈修時間,沒有太多超自然的經歷,但卻又可以真實地感受到,神的靈正在他生命動工,使他更加理解和感受到,耶穌基督復活的真諦。從而,讓耶穌基督的愛、死裡復活的救恩,不再只是知識,更已成為支撐他一整天生活的盼望。

 

這些學習與神同行的日子,大部分的狀態是平靜如常的,偶爾也會有特別的悸動。他寫下:「每晚能夠入眠、起床,單單是倚靠神的恩典,讓我得以活在喜樂中,並能牢牢記得,因著耶穌基督為我而死,我最終得以復活進入永生。」

 

「企圖把世界變天堂般舒服」只會使人更痛苦

夫妻倆也學習到,當他們越想在地上獲得滿足,但達成目標後,卻往往伴隨更多痛苦。例如,他們一起在師母最喜愛的海灘度假,可是當環境越是美好,每當師母一想到會有離開的一天時,心裡就越難受,無法好好享受這段假期。

 

提摩太牧師則是一心重視各項事工進度,度假時仍一直在規劃思考,導致無法好好享受當下。因此當夫婦倆從海灘歸來時,都沒有「充飽電」的感覺。

 

直到提摩太牧師看見一本書寫道:一個人若總是在「展望未來」,就永遠無法留意他「當下」所在之處。他瞬間被敲醒,原來,若我們越把地上的事物,當作終極追求目標、最大的安慰來源,那麼這些東西勢必將令我們痛苦失望唯有上帝,能使我們有真正的安息

 

這段歷程幫助他學習真正「放下」,內心那些除了神以外,潛意識中追求的人事物。

 

當夫妻倆越少「企圖把世界變天堂般舒服」,他們就越能真心喜樂地悠活在這個世界中。因為前者是無法靠人的能力辦到的,越去追求就會失望越大,越痛苦。

 

他們越來越發現,最簡單的事物:自然界的創造、夫妻之間的擁抱、親密關係、聊天,所帶來的喜樂是前所未有的滿足!這樣的變化,讓提摩太牧師夫婦都頗為吃驚。

 

走過流淚谷,隨著他內心神的存在越來越真實,越來越體會到,每一天最簡單的日常,才是最大的幸福來源。越是學習用神的眼光看待人事物,就越能看見神所造的世界,本身就是個美好且神聖的禮物!

提摩太凱勒牧師與妻子凱西凱勒師母。(圖/ Gospel in Life@YouTube截圖)

「我可以毫不誇張、誠實地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也從沒感受過這麼多的安慰。但同時,這也是我承受最久痛苦的日子。」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總結是,感謝神透過各樣的方式,讓他得以更深地探究內心,使知識和心靈都得以提升。

 

在9月5日的臉書發文中,提摩太牧師也感謝眾人的代禱,深信禱告所帶來的力量;透過禱告,我們與神連結,也與人連結—即使沒有見面或不相識。目前他的代禱事項,是希望能完成教學工作和其他任務;盼望化療副作用能降到最低,幫助他喜樂地在神所預備的道路上,繼續奔跑向前。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