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新竹市光臨藝術節」於10月22日至31日登場,其中全台首見最大的古蹟「光雕展演」於10月20日首映,在天主教會新竹教區聖母聖心主教座堂(北大教堂)展映。(圖/新竹市政府網站)

由台灣與國際藝術家聯手打造的「新竹市光臨藝術節」,於10月22日至31日登場,每晚6~10點在新竹市區9處古蹟、建築上演光雕投影秀。其中在天主教會新竹教區聖母聖心主教座堂(北大教堂)展映的光雕作品「拂曉之翼」,如在黑夜中帶來光明,撫慰著疫情中惶惶不安的心靈。

負責「新竹市光臨藝術節」的策略總監周杰璁表示,為了創作此一作品,COMPUTERFACE藝術團隊,深入鑽研天主教會的歷史,設計出光雕作品「拂曉之翼」(Wings of the Dawning)。

李克勉主教、新竹林智堅市長及COMPUTERFACE藝術團隊,於北大教堂前合影。(圖/新竹市政府網站

「拂曉之翼」帶觀眾走入歷史,開創未來
4分鐘的光雕秀,以象徵希望和平的鴿子拉開序幕,貫穿劇情,伴隨動人心魄的音樂,帶觀眾進入故事情節。敘事軸線分為「世間紛擾」、「北大教堂的誕生」與「信仰的力量」三大部分,隨光影敘述,觀眾的思緒可遊走古今,藉由回顧歷史,而能珍惜現在,展望未來。


經歷疫情,盼觀眾從作品中看見信仰的力量

「拂曉之翼」的設計師們了解北大教堂的歷史後,看到信仰帶給人力量,期盼藉由作品,表達「光明趕逐黑暗」,撫平台灣人民在疫情中的不安。談到作品,他們分享了「拂曉之翼」創作理念:

創作「拂曉之翼」的三位設計師表示,自己雖無基督信仰背景,但為此作品深入了解天主教歷史,亦從閱讀聖經故事中尋找靈感。(圖/新竹市政府網站

1. 世間紛擾

回顧耶穌會宣教士於動盪紛擾的1950年,從中國來到台灣;而今年5~8月新冠疫情席捲台灣,撼動台灣經濟與人心,兩個世代的人經歷了不同的苦難。

 

2. 北大教堂的誕生

1950年代,神職人員因為戰亂來到台灣,在新竹這塊土地上興建教堂,成立本地信仰的中心,努力在當地耕耘服務。這是從殘破邁向復興的過程,引導人們產生盼望。

 

3. 信仰的力量

盼望從何而來?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新竹教區聖母聖心主教座堂,無論就信仰層面、觀光景點,皆具指標性,透過傳福音、慈善事工,傳遞信仰的真、善、美、聖。

 

此次光雕藝術展,由7個國家、65組藝術家攜手打造,吸引許多人駐足攝影。共同打造「拂曉之翼」的三位設計師分享道,雖然自己並無基督信仰背景,但構思作品前,參訪聖母聖心主教座堂,以教堂中獨特的彩繪、聖經故事與教堂歷史發想。

 

作品展出後,廣受觀眾好評,觀眾表示看完4分多鐘的光雕秀,心靈平靜,彷彿得著救贖。

 

了解「拂曉之翼」創作理念後,不得不提及呈現這部作品的新竹教區聖母聖心主教座堂(北大教堂)本身。

COMPUTERFACE藝術團隊表示,這是公司第一次製作大型光雕作品,參考國外教堂及光雕作品,配合教堂的特殊外觀,注重光影與建築物的配合,以擅長特效,運用大面積的光影效果,加強視覺體驗。(圖/新竹市政府網站

寫一萬封信回美國募款,費濟時主教建立北大教堂

1950年大批傳教士因兩岸戰爭,不得不來到台灣;一群耶穌會傳教士踏上新竹地區,開始傳教,並融入當地人民的生活與深入困苦的大環境,陪伴、教導當地居民,為他們解決生活上的許多痛苦與問題,很快為當地居民的接納,建立起許多教堂。

 

當時的聖母無玷聖心堂,就是其中一座由耶穌會傳教士建立的教堂。

實際建造聖母聖心主教座堂的是費濟時(Eugene E. Fahy, SJ)主教。當時他寫了一萬多封信回美國募款,並在北大路和中正路口購得一塊原為軍事用的土地,親自設計、監造和督工。費濟時主教的父母亦從美國來到臺灣,在建築工程上出錢出力;費老先生是位建築師,也參與建堂工程監工事宜

 

由於費主教曾在揚州擔任監牧,因此這座新建的教堂彷效揚州天主堂,在風格上極為接近。本堂院區總面積約1400坪,內部設有1000個座位,教堂外觀採哥德建築風格,鐘樓高90呎。

 

從空中俯瞰,大殿主體與延伸之翼廊,宛如巨型十字架。內部屋頂沒有橫樑支撐,交叉拱頂如船身龍骨,也意味著教會就是一艘前往聖的境界的船,所有人同道偕行;內部空間明亮寬敞,全年都有陽光從彩繪玻璃灑落。而聖家三聖的彩繪玻璃,於2011年由藝術家丁松青神父創作而成,整體營造出輝煌雄偉的氣魄。
北大教堂內部的彩繪玻璃,激發「拂曉之翼」設計師的靈感;團隊成員在閱讀聖經時,對於耶穌受難的過程特別有感。(圖/新竹北大教堂 提供)

教會不只是建築物,亦投入關懷長者、移工,展現基督愛

1950年的台灣仍落後貧窮,宣教士來台後,興辦社區慈善事務,至今不墜。新竹教區更是連續16年,受到內政部「興辦社會公益事務績優宗教團體」的表揚。其中聖母聖心主教座堂亦在關懷長者和移工上,不遺於力
 

1. 關懷陪伴長者,如奉雙親

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加上少子化,老人獨居,或進入安養中心日漸普遍。長者面臨身體老化、疾病纏身,若兒孫又不在身邊,不免感覺孤單無助。

 

北大教堂的神職人員及志工,不時去探訪獨居老人,到榮民之家陪伴長者。透過帶長輩們做健康操,不只活動筋骨,也讓他們備感溫馨。節慶時節,舉辦團康活動,散播歡笑,傳遞基督之愛。

北大教堂的神職人員及志工,到榮民之家陪伴長者,節慶時節,舉辦團康活動,傳達基督之愛。照片攝於疫情警戒前。(圖/新竹北大教堂 提供)

2. 照顧移工,使其在異鄉感受家的溫暖

新竹教區的轄區,是台灣移工人數最多的地區。在聖母聖心主教座堂有許多移工團體,每周日移工會到教堂參加彌撒。

 

在疫情之前,他們每週有固定的祈禱聚會,每月舉行各種不同的活動,也會依照其不同國家的節日辦理慶典。藉著各項活動與彼此的互動,解移工們的思鄉之情,縱使身處異國,仍能感受到如同家庭的愛。

對於離鄉背井來台灣工作的移工,假日到教堂參加彌撒是心靈上一大慰藉,同時也是與同鄉相聚,互訴心情的機會。若生活中遇到困難,或在家鄉的親人發生問題,內心難過時,有修女神父及志工們在旁傾聽陪伴;生病時,也有人去關懷、鼓勵,都給予移工們極大的安慰。

 

若是遇到有勞資、法律相關問題,移民移工服務中心也會協助他們處理。這讓移工感受到有一群人在支持、幫助他們。

今年(2021年)6月爆發竹南電子廠移工染疫事件時,新竹教區聯合所屬三個移民移工服務中心,立刻以實際的行動,送民生物資和防疫物資到竹南,給被隔離的移工。對那些被忽然送到隔離宿舎、不明白狀況而惶恐不安的移工而言,收到物資,不僅解決生活防疫的問題,更有心靈的撫慰與平安。

 

疫情爆發後,無法到教堂參加彌撒,移工們頓失生活重心。神父、修女們顧念這群在台遊子,到工廠舉行彌撒,安撫移工們惶恐的心靈。
週日到教堂望彌撒,與同胞們相聚,一解移工們思鄉之情。疫情期間,北大教堂的神職人員及志工,到工廠為移工們舉辦彌撒,送物資給被隔離的移工們,讓身處異鄉的他們感受上帝的愛與教會的支持。(圖/新竹北大教堂 提供)

耶穌是世界的光,帶來救贖與盼望

恢弘的光雕作品投影在巍峨的天主教堂,兩者相得益彰。「拂曉之翼」無論光影交疊、故事鋪陳,背景音樂,都展現磅礡氣勢。

 

白鴿歷經各種試煉苦難,浴火重生。對照1950年代宣教士經歷戰火的洗禮,到台灣建立教堂,讓福音開枝散葉,以及疫情過後,準備復甦的台灣,我們都走過水火,要進入上帝所預備的豐富之地。

在路加福音1:79中,神應許祂的百姓:「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疫情衝擊台灣的社會經濟,而我們當仰望那永恆真光,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基督,祂就要引領世人走在平安的路上。

「新竹市光臨藝術節」投影於北大教堂的作品「拂曉之翼」運用光影交疊、恢弘音樂,展現磅礡氣勢及信仰的力量。(影片/真理電台天主教)

 

精選要聞》

如何被聖靈充滿? 謝來興牧師提6個方式、8個更新變化:沒有放膽去做,就不可能看見!

從獵豹口中生還、猛獸旁播報 舒夢蘭四度站上金鐘舞台,靠實力和主恩向世人作見證!

11/2起取消集會人數限制、雙鐵可飲食、KTV不用戴口罩 病毒變異頻傳,抗疫之路仍長

用振興五倍券支持今日報》點此了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

 

LINE社群/每日更新》此加入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