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牧者的壓力何處釋放?「教會大小」是否已變成傳道人衡量服事「成敗」的標準?「退場的牧者」普遍被認為「失敗」?(圖/Shutterstock)

據巴爾納機構(Barna Group)調查發現,全美有38%的牧師,在近一年內欲卸下牧職,此情況在疫後時代更加嚴峻。牧者的壓力何處釋放?是否「教會大小」已變成傳道人衡量服事「成敗」的標準了?「退場的牧者」普遍被認為「失敗」?張茂松牧師呼籲,以上問題皆必須在教會、會友及整個教會界改變下,方能獲得改善:「牧者不是『等一個工作』,是『蒙召傳道』,蒙召傳道(是)不論有沒有人供應,都是傳道,因為遍地是流離失所的羊群。」

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接受今日報專訪,回應此議題。(圖/本報資料照)

不論牧者有沒有人供應,都應「傳道」

一位牧者,如果他會想要「離職」,原因有很多,以經濟條件來看,牧者若因「財務問題」而離開教會,這代表,其中顯示出一個觀念—「牧者是不是『一定需要由教會來供應他的生活』,才是『牧者』?

 

聖經中,使徒保羅曾經被人供應,但仍靠雙手在哥林多教會裡做了三年工,那他算不算「傳道」,稱得上是「牧人」嗎?

 

許多教會和傳道人會有個錯誤觀念,認為「一定需要有教會聘請我,我才是傳道人,」然而,張茂松牧師提到:牧者不是『等一個工作』,是『蒙召傳道』,蒙召傳道(是)不論有沒有人供應,都是『傳道』,因為遍地是流離失所的羊群。

 

如今,仍有許多圈外的羊在外流浪,無固定教會聚會,因此遍地都有待拯救、待幫助的羊群。

 

牧者本身要很清楚:你是蒙召作傳道人,還是來教會「找一個工作」?

 

「教會大小」不應是傳道人的服事指標

張茂松牧師今天早上有感而發,在群組中寫道:「牧者的壓力有很多,最大幾樣一是『教會的成長』,牧者如何脫離『教會成功』的壓力。…教會一定要健康的看待『教會的大小』,將來進天堂的時候,(神)絕不會問我們的教會有多大。如果是這樣,耶穌的教會只有十二個人,而且還有一個背叛他。」

 

當教會受到「世俗化」影響,傳道人的思維也因此被改變,認為「教會大小攸關其服事成功與否」,但這是「錯誤的思維」。

 

人們會尊榮傳道人,應是因著他的委身、付出、擺上,以及他的「祭物」(生命),並不是因為他有恩賜和才華。而此觀念要徹底轉變,必須透過教會、牧者、會友,以及整個『教會界的改變』,才有可能做到。

 

舉凡各種大型特會,上台服事者幾乎都是「大教會的人」,小型教會牧者鮮少有機會服事,張茂松牧師看見此問題,於是近年來在「南部」舉辦多場小型的「烈火特會」,目的便是「尊榮」地方教會的牧者,使其得以「成為領袖」。

 

「如果一個教會的會眾不能尊榮他的牧者像是『神人』一樣,這個教會不會復興。」台灣不需要一直羨慕國外的傳道人,因為神已興起本地眾多優秀的牧者。

 

另一方面,疫情的確影響小型教會的奉獻收入,原因包括,其會友可能不習慣使用行動支付;當實體奉獻袋無法使用時,教會的財務就會出問題,這時大型教會應「主動」提供、協助有需要的教會。

 

張茂松牧師有感而發地說,大型教會的目標不應是「建堂」,而是「幫助眾教會」。因為不論有無教堂,教會都可以存在;若大型教會資源充沛,應當用來「協助眾教會」。

張茂松牧師提醒,人們會尊榮傳道人,應是因著他的委身、付出、擺上,以及他的「祭物」(生命),並不是因為他有恩賜和才華。(圖/Shutterstock)

「退場機制」與觀念應健全

再者,張茂松牧師提出一個問題,教會牧者有無適當的「退場機制」?的確,資深牧長會協助遇困境的牧者重新站立,但若真的遇到個性、生活習慣,或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皆不適合作牧者的人,有無對應的退場機制?這是眾教會可以思考的問題。

 

許多人一聽見有牧者「離職、退場或轉職」,時常會用「負面眼光」看待,事實上,我們都應要有「健康」的觀念:「退場不是失敗,只是職場轉換、身分轉換而已。」

 

勝過苦毒的秘訣—彼此的愛

每個傳道人都很辛苦,有人牧會、有人開拓,或是正在做鮮少人得知、低調的服事,過程中總會跌跌撞撞。過去張茂松牧師也曾坦言,牧會前15年,他的辭職信一直都放在抽屜中,常常想不幹了,但如今吃了秤砣鐵了心,一輩子都要與行道會這個大家庭同生共死。

 

「感謝主我過來了!一個是咬著牙,一個是『神的恩典』。」如果牧者正值軟弱中,教會裡有人願意愛他、關心他,這個牧者便能「走出來」。「會眾要知道如何愛傳道,度過傳道難關,會眾不是來教會裡得幫助,也要知道如何愛他的傳道人。」此外,年長會友要懂得愛年輕傳道,年輕傳道也要懂得尊榮年長會友。

 

張茂松牧師建議,一個處於軟弱生命階段的領袖,更需要大聲呼求主,求聖靈工作降臨在自己身上,在事奉中經歷自我突破、自我形象突破、恩膏突破、恩賜突破、人際關係突破,成為一個被神修剪過後的生命。

 

一個教會要成長,與牧者的生命狀態息息相關。

 

若每個牧者都能成為教會領袖,學習摩西成為以色列領袖的過程,一步一步尊從神的旨意行,必能看見神大能的作為臨到這地。

 

「(牧者)彼此間不是秀muscle(肌肉),而是胸襟,這是領袖要秀出來的,不是說我的肌肉、拳頭比你大,而是我的心胸,可以讓你在我這裡;宰相肚裡能撐船,我能夠拉很大的平台,讓你在上面唱戲。」—張茂松牧師

 

 

相關報導》

全美五分之二牧者想離職,敲響警鐘! 動盪環境承受巨大壓力,教會領袖身心靈健康嗎?

 

精選要聞》

眾人不捨》黃志恆牧師已安息主懷 92歲父親黃金田為聖教會元老牧者,三代皆主僕

藝人白家綺月初突患急性膽囊炎,吳東諺淚中堅持服事:「相信這是神最好的安排!」

婚姻令你沮喪嗎?先不要放棄!試著做這「七件事」

TNC攝影得獎作品,驚艷見證「天父創造的奇妙」!

【聖地咖啡禮盒】奉獻專案》點

今日報FB團/每日更新》

LINE官方帳號/

 LINE社群/此加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