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陳維恩牧師在旌旗教會「帶著正確的態度扶助別人」講道中,透過聖經的教導,結合自身的海外宣教經歷,分享「扶貧」事工要帶著正確的態度扶助別人的信息。 (圖/旌旗教會YouTube)

什麼是「完美」的基督徒生活?每年讀一遍聖經?每早晨五點起床QT?教會小組全勤?這些事情都很重要,應該持續做,但聖經也教導我們要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幫助軟弱的人。有時,我們發現受助者不可愛、靈裡軟弱疲乏,這些都會讓我們的行動怯步,甚至心生苦毒。陳維恩牧師提醒,助人不能基於「功德論」,也不能「永遠單向給予」,而是需要倚靠神的智慧!

聖經有很多地方可以看見,神很清楚地把祂的心意告訴我們,要幫助無法照顧自己的人。這些困苦窮乏人要如何伸冤,就是在神的百姓的責任。

 

「你要為不能自辯的人開口說話,為所有貧苦的人伸冤。你要開口說話,秉公審判,為困苦和窮乏的人伸冤。」(箴言31:8-9)「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孤兒伸冤,寡婦辨屈。」(以賽亞書1:17)看經文裡的每個動詞,要學習解救,要,要,這些都是主動性的。扶貧不只是做好事而已,要主動尋求。

 

陳牧師強調扶貧的事工,不是一個人的個人領受,而是聖經上清楚命令人要去做。同時,不管是社工、社會學、或經濟學的角度,都提到幫助人應該要有正確的態度,不該有錯誤的想法。

聖經提到要幫助窮人,但聖經所說的幫助,跟積功德的想法,是非常不一樣的。 (圖/shutterstock)

正確的幫助不是「積功德」

什麼是「積功德」?想像天堂有一個天平,右邊是記錄我們做的好事,左邊是記錄不好的事,積功德就是天平上的好事比壞事多時,就能獲得天堂的門票,這樣的想法就是把扶貧事工當做積功德,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觀念。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6:1-4)

 

經文裡耶穌說的是當代法利賽人,他們雖然有做些耶穌所說的善事,但因把「做善事」跟「神的關係」劃上等號,所以被耶穌斥責。法利賽人的行事目的不是做善事,而是要讓人看到他們的虔誠和愛心,以外在行為衡量信仰生命,他們用「積功德」的方式做善事。耶穌知道法利賽人在想什麼,所以直接推翻這樣的觀念,甚至說他們是假冒為善的人。

 

「積功德」的想法不符合聖經真理,把「做善事」當積功德,就無法了解十字架的福音;我們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行為稱義」。

恩典是在萬古之先,在耶穌基督裏賜給我們的。 (圖/shutterstock)

「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就有可誇的;只是在神面前並無可誇。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羅馬書4:2-3)亞伯拉罕受到神很大的祝福、應許、產業,為什麼他在神面前成為義人呢?亞伯拉罕在神面前沒有積任何的功德,他在神的面前只有信心,不是他做了什麼事情,而是他相信神。

 

「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提摩太後書 1:9)保羅清楚地告訴我們,無法用行為來賺取救恩,救恩是照著神的旨意和神的恩典。

 

恩典是在萬古之先,在耶穌基督裡賜給我們的,神在創造天地萬物之前,在我們未做任何好行為以先,祂就已經揀選了我們,並決定要愛我們到底,這個愛是透過耶穌基督所賜給我們的,也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擔當我們的罪,贖回我們的生命

 

正確的幫助,應該要有「雙向性」

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 20:35「我凡事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幫助身旁的人,聽起來是單向性的經文,就是施捨和幫助別人,但是,正確的幫助應該雙向性,意思是,願意幫助別人,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幫助,如果只是想成為幫助者,而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這是一種驕傲,這樣的模式久了,會產生一個非常不健康的生命

陳牧師夫婦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那段「我家門前太平洋,後面有火山」的宣教生活。(圖/旌旗教會YouTube)

陳牧師夫婦曾在南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部落宣教近九年,那邊連一個火柴、打火機、魚鈎、塑膠袋都沒有,宣教士很有愛心經常無條件供應島民物資,彼此都覺得這是「應該要做的事情」,頻率越來越高、心裡會慢慢有苦毒,這樣不健康。

 

陳牧師有天就告訴一位要物資的島民:「我知道你菜園裡有香蕉,拿一些給我,我家好久沒有吃水果了。」陳牧師永遠忘不了他驚訝的眼神,他笑容滿面地說:「沒有問題,我不知道你也喜歡吃香蕉。」下午他高高興興地割香蕉送給陳牧師。

 

在宣教工場上,當宣教士無條件幫助島民,最後會變成施捨,這不是聖經教導的幫助,這讓當地島民永遠都是需要被幫助的人。

 

當宣教士把需要告訴島民時,這是對他們全人的尊敬和肯定,讓對方成為幫助別人需要的人,被需要就是有價值,這就回到耶穌的教導,施比受更為有福,讓全島民也都得到祝福。

 

幫助者也要成為「願意接受別人幫助」的受助者,如果緊閉著門,守住與當地人貧富差距的優勢,永遠成為幫助當地人的宣教士,拒絕雙向性的關係,反而奪取島民生命的尊嚴,這是扶貧事工需要避免的。

耶穌的話很有智慧,施比受更為有福,不佔著幫助者位置,轉換姿態接受別人幫助。不僅持續幫助人,也讓人有機會幫助我們,扶貧必需具備雙向性。(圖/旌旗教會YouTube)

正確的幫助,不忘記福音的需要

楊牧師表示,在台灣經常看到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廣告,蒐集二手鞋子送到非洲,創起人青年宣教士楊右任弟兄曾說過:如果我把鞋子送到非洲,而沒有把福音給他們的時候,那麼我所成就的,只是讓這些人穿著舒服的鞋子走到地獄!我必需要把福音帶給他們。

 

這是扶貧事工的提醒,不能忘記福音的需要。

耶穌把我們的眼光帶到永恆,告訴我們扶貧事工給這個世界最大的祝福是,把福音帶給他們,讓他們的生命和賜平安的神有連結。 (圖/shutterstock)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11-12)這二節我們都非常熟悉,這邊講的債其實是指我們的罪,羅馬書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當耶穌要我們這樣禱告「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耶穌很清楚知道,如果這個禱告要呈現,我們的罪債要被赦免,耶穌必需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為我們欠神的債是無法用功德換取的,全因神的恩典,這是福音的核心。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這也不是物質的禱告,耶穌講的不是今天的需要,是恩典的供應,就算看不到明天的供應從哪裡來,不需焦慮,神會持續的幫助。

 

主禱文這二節,聽起來好像日常生活,實際是福音和恩典的傳遞;提到被「免債」,一定要講到「十字架」,當講到「今日的飲食神會賜給我們」,這是我們對神恩典的信靠。

 

若把耶穌的禱告放在扶貧事工上,目標不是永遠供應有需要之人的需要,而是耶穌要我們把眼光轉向永恆,不是讓這些人擁有豐沛的物資,然後就不再需要今日的協助,而是每個人,每天都有今日的需要。也就是說,肉體上的需要不是最大的目的,我們給這個世界最大的祝福是,把福音帶給他們,讓他們的生命和賜平安的神有連結

當我們幫助身體的實際需求時,一定要把福音放在一起,因這是耶穌在聖經裏面給我們的一個見證。 (圖/shutterstock)

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有人用褥子擡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有幾個文士心裡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什麼心裡懷著惡念呢?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馬太福音9:1-2)

 

耶穌面對身體有實質需要幫助的人,不是只給他幫助,而是跟他說「你的罪赦了」,之後才給醫治的需要,耶穌沒有把永恆生命和現今需要做區別,一次二個都供應,而且把永恆生命放在醫治的前面,這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

 

正確的幫助,讓我們更認識自己,也更認識神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以弗所書 2:1、4-5)

 

根據以弗所書中的形容,我們本來就是無法幫助自己的人。在我們幫助有需要的人時,其實在神眼中,我們也是需要幫助的人(破碎、有罪的),因神透過十字架,因祂豐富的憐憫和大愛,讓我們活過來,我們得救本乎恩,應該要更謙卑、更感恩。

 

參與扶貧事工時,幫助人是很累的事,我們會疲憊。有時愛不夠用,有時需要幫助的人不想被幫助,這時遵守聖經的教導,其實是不容易的。

 

但陳牧師分享,「我決定去巴布亞紐幾內亞時,覺得自己充滿愛心,實際到那邊第二天愛心就用完,因為很多時候受助者並不可愛,很多的時候會沒耐心,會看到自己的需要,會看到醜陋的人性,會自私地選擇不要幫助人,這是人性。

 

但是神不一樣,神沒有等我們有好行為時,才來幫助我們,神的愛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替我們死。當我們幫助別人時,不能幻想自己是很有愛心的人,(這樣)會經歷人愛的極限,要想到神的愛是完全的。」

 

助人時眼光要回到神,看見自己——原來我的愛是如此不完全,是這麼的不夠,才會一直看到對方的不可愛。但當神把祂的愛給我們時,我們先領受祂長闊高深的愛,就可以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

 

透過十字架的救恩,我們看見這位神不是撇棄罪人的神,祂把獨生愛子賜給我們,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給了我們新生命。

 

陳韋恩牧師分享,扶貧工作勢在必行,因我們已從神那裡得到最大的恩典,祂揀選我們成為基督的精兵。我們一起禱告,用正確的態度來幫助有需要的人,並把最大的祝福帶給他們—就是十字架的福音!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8)(圖/shutterstock)

主日信息影片。(影/旌旗教會YouTube)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