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左:王德優牧師在醫院關懷上,實戰經驗豐富,主講「病房傳福音」信息。右:探訪示意圖。(圖/記者林子騫、Shutterstock)

雖渴望傳福音,但當有機會探訪病人時,卻不知該跟對方說些什麼?王德優牧師曾於病房帶領無數人認識耶穌,以多年經驗,整理出醫院探訪的常見地雷,以及大幅提高病人好感度、能確實將福音種子栽進對方內心的訣竅!

11月27日「高雄市榮恩基督教醫療傳道會」假油廠教會主堂,舉辦「2021高雄地區醫院—關懷探訪志工聯合訓練」,協辦單位有:高雄市基督教醫務人員傳道會、高醫祈禱室、義大醫院祈禱室、旗山醫院祈禱室及聯合醫院祈禱室。現場約80位對醫療有負擔的基督徒,擺上時間齊聚進修。

 

該訓練會從詩歌敬拜展開,並由榮恩傳道會理事長—高雄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彥敦致歡迎詞,接續為陳馨傳道主講「安寧療護之關懷技巧」,以及王德優牧師分享「病房傳福音」主題等。本篇報導將以「病房傳福音」詳細信息為主軸。

上左:榮恩傳道會理事長—曾彥敦弟兄致詞。上右:陳馨老師主講「安寧療護之關懷技巧」。左下:榮恩傳道會常務理事,左至右為柯金美、游舒婷姊妹,最右為理事陳世洲醫師。右下:聚會結尾,眾人唱詩敬拜,榮恩傳道會志工督導游舒婷揮舞會旗。(圖/記者林子騫)

「探望病人」是基督徒的天職

「病房傳福音」講員王德優牧師,為聖光神學院教牧博士、前海總福音堂牧師、靈性關懷師。他首先說明,「病房探訪與傳道」看似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從聖經來看,詩篇41:3提及耶和華在病床上扶持和醫治人;馬太福音25:31-47講述耶穌再來時,會「分別出山羊與綿羊」,但要如何分辨?其中之一,便是我們有沒有去關懷那些病痛中的人

 

愛人如己、探望病人,是基督徒的天職,但王德優牧師觀察,這類事工因沒有立即性的回報,或弟兄姊妹認為醫院「晦氣」、不吉利,因此醫療傳道長期以來似乎是「小眾」的服事。

 

他鼓勵,既然這是基督徒的天職、義務和權利,鼓勵教會在「醫療傳道」上編列預算、組織福音隊,或邀請有醫療背景的傳道人至教會分享,常常加深會友對醫院探訪的異象和重視。

 

但要去哪一間醫院探訪呢?王德優牧師建議,優先到鄰近的地方性中小型醫院,因為大醫院通常資源已經很多,地方醫院卻很少人關懷,所以可主動跟醫院院長和護理部談,以他的經驗,成功機率不低。

學習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讓辛苦的探訪帶來最大效益!(圖/shutterstock)

而當我們決定要去探訪病人時,應先學習探訪相關知識,才能達到好的果效,以下是身經百戰的王德優牧師,統整在實務上常見的4大要點。

 

一、了解病人的心理世界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去了解對方在想什麼,千萬不要用探訪者自己的角度,而是要「用病人角度」看任何事情,因為有時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對方卻渾然不知。要去滿足病人的需要,而不是滿足「自己探訪的需求」。

 

首先,要當一個好的聆聽者,不要一直在病人面前「說教」。但沒話講會不會很尷尬?王牧師提醒,有時候沉默反而比較好,別硬要發表自己的意見;許多病人也希望,有個人能靜靜地陪在他身邊就好。

 

要特別留意,一般人忌諱的一些詞彙盡量別講,例如:癌症、死亡、無收入…等詞,因為不知道病人和家屬聽到時,會有什麼反應。

 

「試想,若你自己就是病人,現在確實面對這些困難,但卻沒有人感同身受、為自己分憂時,會有怎樣的感覺呢?孤單、被拒、絕望、害怕的感受,可能湧上心頭。」王德優牧師觀察,部分病人可能因著未能講出內心深處的感受,情緒變得鬱結,因而產生其他情緒問題。

 

「百分之90的人,人生的最終站在醫院,有一天我們都可能會生病住院,所以要有同理心。……千萬不要覺得對方罪有應得而得病,完全不能有這種心態,要以耶穌基督的同理心去看他。」王牧師語重心長地說。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15

課程現場。(圖/記者林子騫)

如果病患問你:「我還能活多久?」王牧師通常會答:「這不是我的專業,要去問醫生。」

 

王牧師也曾遇到對方表示:「醫生說我只能活一個禮拜時間。」當下他愣了10秒,然後回:「我們的人生、何時被接走是上帝決定,不是你我或醫生決定的。」也常有人告訴他,「牧師,我很痛苦,希望能趕快走(回天家)。」通常他的回覆也同上。

 

盡量避開敏感詞彙,若真要提,在彼此已有信賴關係的前提下,王牧師會用自己的例子來談,比方說:「我請問你,一百年後我會去哪裡?你那時又在哪裡呢?總有一天,生命都有終結的一天,問題是聖經上告訴我們說,人人都有一死,死後有審判,這才是麻煩事。只有兩種結果,是通過或不通過。」

 

講到這裡若時間不夠,可告知對方「明天再繼續跟你說」,對方就會期待下集,而耶穌也常用「問題」結束對話,先不講答案,讓對方思考,下次再告訴他答案,也能帶給對方盼望。

 

二、探訪的時間與人數

什麼時間探訪最好?首要是,確實遵守醫院的規定。若能夠選擇,以病人方便的時間為主,根據王牧師的經驗,最佳時間是上午10:30~11:30,因為醫生大多查房結束,病人也大概都起床了;因為許多病人容易失眠,這時是病人頭腦最清醒之時。

 

在開刀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去探訪,特別要進手術房之前,通常能使病人得到很大的鼓勵與安慰。

 

探訪的人數,一次最多三人為極限,因為若病人同時要注意三個以上的人談話,會感到有所不便。最好是兩人,但同伴可遇不可求,所以一個人也能上陣。若兩人以上,一次一個人講話,不要搶話,未發言的人可以在心中默禱。

耶穌教導門徒,要向普天下的人傳福音,特別是關懷生病的人。圖為榮恩醫療傳道會成員,在病房探訪。(圖/榮恩醫療傳道會 提供)

三、探訪程序與注意事項

1.了解背景

如可能,盡量預先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與家庭情形。

 

2.福音單張

「福音單張」很重要,因為探訪頂多講15分鐘話,半小時後病人便幾乎忘記剛才聊了什麼。

 

福音單張要慎選,字不宜太小或太多,最好是14號字,篇幅不要太長,千萬不要選「一大本」的。王德優牧師本身會帶兩種福音單張:

1.《蒲公英月刊》:文字簡潔、印刷清楚、紙質不反光,文章短又有深度,因此推薦每月奉獻500元,他每月會訂500本,三個星期就發完了。

 

2.《祝福你》:佳音廣播電台所出版,一張A4摺成三摺的版本,遞出去時說:「祝福你早日康復!」幾乎不會被拒絕。

 

對方會不會看完就丟,或看都不看?依王牧師多年經驗,被丟掉的比例不到3%,因為內容好看、印刷漂亮,就會帶回家。

 

3.進病房期間的注意事項

先敲門才進入病房,然後介紹自己,並隨時留意病人的反應。例如說,「我是六樓祈禱室的,祝福您早日康復。」若對方搭話,可進一步關心他哪裡不舒服,詢問他「可以幫你禱告嗎?」八成的人通常不會拒絕。

 

進房前,先看清楚門上或床邊,有沒有特殊註記,例如:出示不想讓人進入的牌子就別進入,或有傳染性等疾病。

 

探訪時,最好站在床邊、床的「中間」位置,讓躺在床上的病人,能在很自然的角度與你交談;若站在床頭,他的眼睛會很累。若旁邊有陪客床或椅子,可以坐下來,此時雙方角度是水平、最舒服的狀態。特別注意不要緊靠著病床,或直接坐在床上,因容易造成病人不舒服。

 

如果有醫護人員進來看病人、量血壓等,探訪者最好暫時停止談話,並且離開一下。

和病人說話時,最好能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或站在床的中間位置。(圖/shutterstock)

4.與病人談話

過程中,可以很自然地聊天,例如:你家住哪?談談當地的美食。先不用談太多教會或信仰的事,要先建立關係、做好朋友。盡量克制自己的怪癖動作,例如摳鼻子、摳耳朵、梳頭髮、摳牙齒…等。

 

做個好聽眾,不要與病人爭論任何事情,也不要否認或拒絕他的感受。比方說,有些疾病會影響腦部成像,所以若他說自己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不要馬上回說「不可能」。

 

不要談論其他患有類似疾病者的負面資訊,例如:我有親戚罹患類似的病,很快就死了;也建議不要保證「你必好起來」,但可以說「我為你禱告」。

 

不要與病人談論醫護人員的長短、八卦或評論醫院的好壞,造成病人不信任醫護體系。不可建議病人該吃什麼藥。

 

5.音量的控制

說話不要太大聲或太快,務必要讓病人能夠聽清楚,也要考慮到隔壁病床的人。千萬不要在病人面前講悄悄話,病人會以為自己得了什麼恐怖的病。如果病人病得很嚴重,或情緒不好時,千萬不能開玩笑。

11/27課程大合照,僅拍照時拿下口罩。(圖/榮恩醫療傳道會 提供)

6.為病人當面禱告的注意事項

探訪時為病人禱告,對基督徒而言,是一件理所當然且重要的事,但並非任何人、任何情況都非禱告不可,要視實際情況而定。

 

禱告時間不要太長,千萬不要述說生病是因為犯罪的緣故;禱告之前,應先了解病人的真實需要,並盡量用對方能懂的詞彙,特別是對未信者,禱告時避免太激動、太多宗教術語(如:和散那、哈利路亞、阿們),或方言禱告。可以簡單地求主醫治他,或念一段聖經、詩篇給他聽

 

四、出院之後

「由於一般人住院大多5~10天,探訪者可以每天去,或兩三天探望一次,這個力量是很大的!出院前,再把他介紹到附近教會。」王德優牧師舉例,他曾經每天去看一個病人,對方出院前主動留電話給他,王牧師便提議,可否介紹他到住家附近的教會?對方欣然答應。

 

於是王牧師特地去拜訪當地教會,給當地牧者此人的電話,請牧者主動聯繫。「做完自己該做的,後面就不是我們的責任,不要包山包海。」王德優牧師指出,醫院探訪工作大多為撒種階段,雖有人很快信主,但不算多,所以不必太過心急或因此感到挫折。

課程尾聲,由榮恩傳道會的志工隊長和副隊長,帶大家一起跳讚美操,全場十分熱絡。左下:榮恩傳道會監事熊安安傳道最後帶大家禱告,包括:全球疫情、天災、政局動盪等面向,盼福音廣傳,求主堅立各醫院的福音事工。(圖/記者林子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