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職場倦怠」始於壓力,我們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覺察,適當抒發。(圖/shutterstock)

你知道摩西也有過「職場倦怠」嗎?「職場倦怠」在國際上已被認證屬一種病症,意味很多職場人士都曾經歷,且許多人困於其中卻不自知。很多人以為「職場倦怠」是工作許久後才會產生,其實「職場倦怠」與年資無關,有些人可能在短期內就會產生。從事職涯輔導的柯怡如姊妹分享,「職場倦怠」是提供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的機會,可向摩西取法,憑信心倚靠神的帶領走出瓶頸。

企業或個人都可能引發「職場倦怠」

柯怡如指出,「職場倦怠」的成因可從企業及員工個人兩個層面來談:

 

1. 企業面

(1) 趕工常態:員工過度工作,長期超時工作,提早用光時間額度。例如,原本可在該職務做3年,結果待了1年就離職。

(2) 上下班時間區分不明:疫情後,用通訊軟體開會或在家處理公事情況增多,導致上下班時間區分不明。

(3) 過於追求數字面績效:企業習慣以KPI量化看待產值,忽略員工身心會有高山及低谷。

(4) 企業文化:會議很多、員工流動率大、團隊協作時間太長……等等。

 

2. 員工個人面

(1) 期許過高:員工期待自己善盡個人、家庭及職場中的角色,擔心無法達到其對這三方面的目標及期待。

(2) 員工過度努力工作:尤其追求完美的人,會有「我不能犯錯」的心態。有些人可能因此產生「拖延症」,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

(3) 不知為何而戰:員工不知為何要做,感到茫然又找不到答案,甚或不知該怎麼做卻不敢問,以致經常做錯。

(4) 遭遇人生重大事件:身心罹患重病、家人過世、婚姻觸礁、親子衝突、職場霸凌(被貼標籤,言語嘲諷)或同事吝於給予協助,認為「反正你很快就會離職,就不用太多協助」。

 

不管從企業面或個人面來看,都可以發現「職場倦怠」源於壓力。當壓力來襲,我們會及時發現嗎?面對壓力,如何抒發?還是壓抑下來?

 

有的人面對「職場倦怠」的方式是「換工作」,可能只會把負面情緒和經驗帶到下一個工作。上一份工作的問題沒解決,到陌生的新環境,可能讓人變成刺蝟,重複遇到類似狀況,令這名員工恐懼退縮、更怕犯錯,落入惡性循環。

 

當我們沒有妥善處理壓力,無處紓解又不斷累積的狀況下,最終會被壓傷。

從事職涯輔導的柯怡如姊妹分享「職場倦怠」是提供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的機會,我們可向摩西取法,憑信心倚靠神帶領,走出「職場倦怠」。(圖/柯怡如 提供)

察覺自己出現「職場倦怠」

「職場倦怠」如感冒,會有一些輕微症狀,容易被忽略,它像一些生理疾病有跡可循。我們也可將「職場倦怠」想成在跑馬拉松,起跑時衝勁十足,努力做很多準備,跑著跑著卻越發力不從心,感覺「好累哦!」即使休息片時,仍舊疲乏,心裡開始焦慮「怎麼看不到終點?」也會感覺茫然:「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時間做這件事,卻越來越落後?」

 

「職場倦怠」多半從心情開始,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有助找出問題。當感覺情緒有異狀時,不妨問自己「上次我感覺快樂是在什麼時候?」

 

柯怡如提到「職場倦怠」有些具體的徵兆,包括:

1. 對目前工作感到厭倦、沒有熱情。

2. 無法從中獲得肯定感及成就感。

3. 工作效率無法提升,也很難持平。

4. 認為自己能力已到極限,考慮離職或跳槽。

5. 感覺不被認同與理解:主管及同事,甚至家人不認同自己或不能理解自己所處狀況,心理影響了生理。

 

當我們恐懼趕不上同事,對別人提出的疑問感覺有壓力,自覺無法達成自己的期待,更無法達成別人的期待,很可能就是出現「職場倦怠」。

 

「職場倦怠」會讓人畏縮,以致漸漸開始忽略別人的聲音,讓其他人對其有「不好相處」的錯覺。更甚者,「職場倦怠」者會出現角色混亂,家庭職場和其他人際關係上混亂,嚴重時覺得想放棄,好似從小小的酵母發酵成碩大的麵包,起因於當初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情緒變化。

「職場倦怠」在國際上已被認證,屬於一種病症,意味很多職場人士都曾經歷,且許多人困於其中卻不自知。(圖/shutterstock)

「職場倦怠」的影響

1. 提供我們重新思考的機會
柯怡如姊妹表示,「職場倦怠」對身心靈是一種損耗,負面影響居多,但仍有其正面意義。

 

「職場倦怠」可以讓人停下腳步,察覺自己的問題,重新思考人生的優先順序。很多人是因為「職場倦怠」才會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觀、工作觀,「職場倦怠」算是提供給我們一個重新思考的時刻。

 

2. 「職場倦怠」輕者休息轉調,嚴重者被迫離職或身心失調

「職場倦怠」有輕重之分,輕微的「職場倦怠」經過休息或工作輪調,即可重燃熱情,投入工作;嚴重者可能被迫離開職場,甚至衍生出慢性/精神疾病。

 

有些人遇到「職場倦怠」卻因沉重經濟壓力,無法休息,選擇求助身心科,服藥穩定情緒,等家中經濟狀況好轉,才思考轉換職場。

 

如果「職場倦怠」影響到身心狀況,例如,出現學習障礙(漸忘,思緒斷線狀況,或聽不到/忽略別人在說什麼),在生理上,有頭痛、胃痛或失眠,甚至「自我譴責」時,或許就該求助身心科,透過專業人員協助,讓我們逐步恢復。

 

對於因「職場倦怠」中場休息的狀況,柯怡如也提及現實面:「人都是在職場累積,提升收入,一旦中斷職涯,可能從零開始。」

 

3.「職場倦怠」與家庭

有人的職場倦怠來自家庭,柯怡如曾經輔導過一位帶職媽媽,她沒有發現孩子為遲緩兒,經老師建議做早療,才知道孩子有狀況。因心中內疚,選擇暫別職場,專心照顧孩子,待孩子在特教班情形較穩定後 她以兼職工作重返職場。

 

人稱「鐵娘子」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面臨「職場倦怠」時,選擇放棄母職,可退出政壇後也挽回不了長年忽略的母女關係,晚年臥病在床卻無至親在旁,她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職場倦怠」有時也與家庭有關,職場與家庭能夠平衡,是最理想的狀態。(圖/shutterstock)

「職場倦怠」處理方式

1. 經驗分享—了解自己與職場

訪談間,柯怡如也分享自己經歷「職場倦怠」的經驗:「一開始會逃避,後來發現逃避解決不了問題,轉而面對。」須了解自己的壓力源,來自本身個性或別人,例如柯怡如發現,自己不喜歡軍事管理文化,若公司或主管又不重視承諾,更難接受。

 

在求職面試時,柯怡如會詢問公司企業文化、主管管理風格。如果工作後發現面試時所了解的和後來工作狀況不同,她設法從與自己個性非常不同的主管身上學優點,倘若經過努力也無法改善「職場倦怠」的狀況,就好好完成、交接工作,不帶情緒垃圾離開。

 

2. 「職場倦怠」處理流程:

如果意識到自己有「職場倦怠」,柯怡如建議「千萬不要一個人躲起來,躲避或裝沒事,只會讓情況更嚴重。」她提供了一個處理歷程:

 

(1) 察覺:我怎麼了?我發生什麼事?讓我冷靜下來想想。

(2) 梳理:我有什麼感覺?什麼事的壓力引發這些感覺?

(3) 接納:我能接納自己現在狀態嗎? 我能承認我軟弱嗎?

(4) 調整:我可以做什麼改變?我可以找人談談嗎?我要離開嗎?還是給自己機會嘗試,不要「過度」重視成敗呢?

 

「當然,如果你身邊有傾聽能力人,我鼓勵你找這樣的人聊聊。或在下班後參加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平衡生活及工作。」柯怡如補充道。

遇到「職場倦怠」先接納自己的狀態,若身邊有傾聽者與代禱者,能幫助我們走出幽谷。(圖/shutterstock)

從聖經看「職場倦怠」

基督徒常用「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申命記33:25)鼓勵低潮的人。柯怡如表示,「對於沒有力量的人,這句經文非但幫助不大,反而讓人更沮喪。」對於狀況不佳的人,任何聖經的話都可能讓對方覺得被批判。

 

1. 當摩西遇到「職場倦怠」,神預備一切,成為他的朋友

柯怡如很欣賞摩西,分析其職涯發展,摩西生在以色列貧窮人家,被埃及公主收養,成為王子,之後離開王宮,進入曠野牧羊;過程中,摩西始終在調整心態,但當神的呼召臨到,他依然信心全無,自認勝任不了。

 

摩西面對帶領以色列百姓的壓力,除了向岳父埋怨,也對神訴苦:「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民數記11:11)說著說著,他萌生退意:「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民數記11:14~15)

 

然而神卻為摩西預備了一切:衪為摩西預備了同工,一起管理百姓的重任,還預備了亞倫和戶珥當摩西的屬靈同伴。當約書亞在山下爭戰,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疲累時,亞倫及戶珥托住他的手。最重要的是,神成為摩西的朋友:「神跟摩西說話,像是朋友一樣。」(出33:11)

 

2. 神也為你我預備
當「職場倦怠」時,柯怡如希望我們可以想到摩西。他雖與我們一樣軟弱,想逃避、埋怨一切,但當我們尋求神時,也能如摩西一般領受神的供應:

 

(1) 管理的能力:不論在工作管理、時間管理,或建立管理制度、培訓他人成為團隊。

(2) 屬靈同伴:為你預備傾聽者、代禱者,當我們軟弱疲乏時,他們也成為我們的安慰者。

(3) 神願意成為我們的朋友:神樂於隨時和我們對話,我們可以向祂傾心吐意,還不用擔心話被傳出去。

認真工作,也要適度休息,調整步伐,從「職場倦怠」恢復得力。(圖/shutterstock)

做個職場「自燃人」

最後,柯怡如鼓勵在職場或家庭中工作的人:

1. 自訂目標,做個「自燃人」

不要活在別人所設定的目標,而是為自己設立目標,自我激勵向前邁進。

 

當我們為自己設立想要且值得努力的目標時,對於做不到或失敗,我們會用不一樣的心態看待,認為「下次我會做得更好!」 也更欣然接受挑戰。

 

若是被別人要求而非自己能接受的目標,做這件事的起心動念,通常會比我們自訂目標差。

「職場倦怠」會引發身心症,不可逃避或忽略,否則會壓傷自己。(圖/shutterstock)

2. 學習辨別情緒,抒發壓力

為情緒找到出口,在找到壓力源後,試著做出調整或改變;請不要壓仰情緒,或故意忽略它,否則情緒會像怪獸一樣反撲,甚至吞噬我們,使我們陷入耗竭。

 

所以我們要學習辨別情緒,做一個健康的人,讓神幫助我們,觸摸內心,醫治過去的舊傷,用更新後的身心靈擁抱職場。

 

揮別「職場倦怠」,重「心」得力

神帶我們到一個地方(職場或家庭)必有其心意,祂會給我們一些「狀況題」,煉淨我們的生命。用從神而來的眼光看待自己現在的處境,可避免鑽牛角尖。

 

若已出現身心症,請先按下暫停鍵,回到讓自己有安全感的地方。認知每個人都有生命的功課,設立界線,了解自己需調整之處,不承擔別人的責任。

 

無論在工作崗位的時間長短,我們要清楚自己「付出什麼」和「學到什麼」;當重新出發時,不帶情緒垃圾到下一個職場,相信「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柯怡如分享,為自己訂立目標,學習抒發壓力,讓神成為我們的的朋友,供應我們在職場一切所需。(圖/柯怡如 提供)

 

 

精選要聞》

面對外遇,可以這麼做! 模範夫妻陷婚姻風暴,走出屬神的「第三條路」

「我怎麼搞成這樣?」夜夜笙歌賭博成癮,致家庭破裂債台高築 神將他拖出泥沼重獲新生

專訪/首位「非浸神畢業」牧者任浸聯會主席》黃烱榕明年初上任,盼團隊「重返榮耀」

【兩分鐘看時事】本週國際代禱!

填問卷參加抽獎》

【韓國專利Dr. Clo殺菌消毒棒】奉獻專案》點此奉獻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友

LINE社群/每日更新》此加入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