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當中最特殊的是人口比例僅佔2%的原住民。經由學術單位研究,原住民生活在台灣的年代至少有數千年之久。原住民本身的口傳故事也多少能證明其悠久的歷史文化。雖然,當代研究還無法精確指出原住民各族移出、移入台灣的年代,但至少可以確認的是,台灣這塊土地最早的聲音,出自原住民祖先。

毫無疑問的,台灣的母語是原住民語,這意味著台灣這塊土地最早是以原住民語與神立約的,但卻也是最早與撒但立約的。由此我們瞭解到要處理土地屬靈的問題,不能忽視語言的重要性。所以,使原住民忘記自己的語言,是撒但在現今世代的計謀,這是原住民必須瞭解以及正視的問題。

今年6月在高雄舉辦的首屆台灣回家聚集中,原住民如浪潮般海島式的敬拜令人印象深刻,而族語歌謠的吟唱,更喚醒台灣對神的呼求與渴望,將整場聚會帶進一個新的高峰。我們深刻體會到,原住民語言及族語詩歌確實有神賦予的權柄與能力!

以詩歌振興原住民族語

(照片提供/童信智)

前些時間,神帶領筆者多次參與東南亞國家的原住民特會,所有聚會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敬拜。因為同屬南島語系的關係,每場敬拜的語言、詩歌、近似的詞語、發音以及律動皆令我感到熟悉,同時間對於族語詩歌與現代樂器的完美結合也令我震撼。

與台灣原住民一樣,東南亞的原住民教會,敬拜時也常使用外來語(英語),不過值得我們參考的是,他們能夠將族語詩歌加入新的節奏形態,融合現代樂器的特色,將族語詩歌予以「流行」一番。就某方面來說,它確實能提高原住民年輕一代的接受度。在台灣,這種現象比較常出現在流行樂界,如張惠妹、紀曉君、郭英男、胡徳夫等,原住民教會仍有一段努力的空間。

近年原住民意識的抬頭,文化振興工作成為首要目標,語言振興計劃與政策當然也名列其中。不過,若細心檢視近年語言復甦的狀況,語言振興計劃的成效似乎有限,檢討其原因,主客觀因素皆有其影響。但不可諱言的,原住民族語無法引起學子的興趣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我們可以用學習音樂的經驗來引起學子對於學習族語的興趣。這個方法其實也廣泛被運用在學習其他語言上,因為只要有簡單旋律,配合片語、詞句,在學習語言上必有一定程度的果效。詩歌是神所創造接受度最廣的音樂,因此政府應該結合原住民教會資源,推動族語詩歌創作、創新、翻譯甚至教材化,使原住民族語好記、好學、好容易!

更新族語詩歌 帶動屬靈影響力

原住民家人們,來唱族語詩歌吧!縱使有許多困難,但不開始就只能永遠停止。

原住民家人們,來唱族語詩歌吧!縱使有許多困難,但不開始就只能永遠停止。 (照片提供/童信智)

原住民文化振興要行在神的心意當中,推動族語詩歌的傳唱,不僅能恢復文化根基-語言,也能恢復原住民真正的「傳統」信仰-基督。

神的國是前進的國,每個時刻都有神新的工作,族語詩歌有其重要的屬靈影響力。過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已將一部分當代流行詩歌「族語化」,甚至整理部分傳統族語詩歌,但如何在敬拜演進中不斷將族語詩歌更新,是現階段可以努力的方向。如同路加福音5章37~38節:「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裏。」

原住民家人們,來唱族語詩歌吧!縱使有許多困難,但不開始就只能永遠停止。我們的一小步,能累積一個大跨步,因這不僅是恢復原住民自信的表現,是文化扎根的力量,也是回到神起初的創造與斷開咒詛循環的關鍵。讓我們用神所賜予這片土地的母語,重新與神立約,將這片土地再次獻給昔在、今在、永在的君王。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