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宣教村委員會自去年開始籌建宣教村,目前進入選址階段,並密切為各項需要代禱。

宣教村委員會自去年開始籌建宣教村,目前進入選址階段,並密切為各項需要代禱。 (照片來源/宣教村)

跨文化宣教士的退休問題,一直是宣教事工的議題之一。許多宣教士投入大半歲月服事他鄉,卻在返國述職或退休後,面臨文化再衝擊的問題,有些人還成了無殼蝸牛,面臨四處搬遷的窘境。

有鑑於此,兩年前來自同路坊香港宣道差會香港浸信會差會等單位的20位領袖齊聚一堂,組成「宣教村委員會」,希望能打造一個提供宣教士短暫停留或退休安養的宣教村,解決他們回到家鄉,卻無「家」可歸的問題。

發揮四大功能 老有所終、幼有所長

宣教村委員會印製的禱告手冊。

宣教村委員會印製的禱告手冊。 (圖片來源/宣教村)

截至2011年止,香港共派出超過5百名宣教士,而根據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在2010年到2011年間向不同差會近百位宣教士所做的調查,有八成將在未來10多年間退休。其中,有近7成宣教士認為退休最大的挑戰在於住宿問題,以及如何找到宣教工場的接班人。

有鑑於此,宣教村委員會希望打造使宣教士安養晚年的「宣教村」,宣教士不但可以安養天年,還能彼此照顧,建立團契生活;返國述職,或因服事耗盡的宣教士也可在此安靜休息。藉由舉辦訓練課程,退休宣教士的服事經驗也得以傳承,發揮類似宣教訓練學校的功能。

目前宣教委員會定期舉辦禱告會,為籌建計畫的各項需要禱告。從選址、向差會及堂會分享這異象,到尋找企劃、制度訂定、建築設計、醫療等各領域人才加入事工,對每位同工來說都是一條「新路」,需要神的帶領。

宣教村普遍設於美國 聖光神學院將於2016跟進

事實上,「宣教村」的概念在美國早已普遍,許多教會和社區都建有住所或園區,並提供各種配套方案提供出租。退休宣教士及教牧人員可按自己的需求以及經濟能力選擇住所。

香港宣道差會總幹事翁競華牧師指出,自1970年代起,華人差傳工作漸受重視,但宣教士的退休問題卻沒有長足改善,加上華人社會不如西方擁有妥善的退休福利制度,因而加重華人差會的責任,小至住屋、醫療保險,大至整體福利制度的訂定,都應該積極改善。

作為台灣籌建宣教村的先鋒,聖光神學院院長陳吉松表示,自己在美國就讀阿斯伯利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時,就對那裡為牧者、宣教士籌建的退休社區印象深刻,因此在聖光神學院的擴建計畫中,也納入「宣教村」的籌建計畫。

聖光神學院第二校區位於高雄市杉林區,除校園、營地建設外,還包括可以容納超過百人的近30間小木屋,預定將於2016年完工,但因資源、制度上的限制,僅接受因述職或其他原因短期寄宿的宣教士。與一般宣教村不同的是,聖光神學院將結合宣教士需要與相關課程,讓宣教士享受退休生活之外,也能享受豐富的教育資源,並發揮經驗所得,成為神學院的最佳宣教師資。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