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人人皆祭司」是聖經的應許,也是每一間教會的期許,在上帝的國度裡,祭司本就不該是少數人,而是屬於全體信徒的職分。如果在所屬教會中,有事工多落在牧者傳道、全職人員及核心同工身上的現象,在牧會觀念及行動上應當要轉化。

在菲律賓有6萬多名會眾的勝利教會史蒂夫˙穆勒(Steve Murrell)牧師,應台灣愛無限協會之邀來台,18日以「人人皆使徒-維基百科教我們的事」為題分享事工經驗。史蒂夫牧師著重建立「門徒指標」的教會,讓教會不再只是依賴傳道人,而是兵多將廣,因此也稱作「維基教會」(Wiki Church)。

「去」得著萬國萬邦!

在菲律賓有6萬會眾的勝利教會史蒂夫˙穆勒(Steve Murrell)牧師,分享人人皆使徒的事工理念與經驗。

在菲律賓有6萬會眾的勝利教會史蒂夫˙穆勒(Steve Murrell)牧師,分享人人皆使徒的事工理念與經驗。 (攝影/記者張嘉慧)

1984年馬尼拉政局暴動中,可見成千上萬民眾遊行抗議,當地沒有任何教會,史蒂夫與妻子就是在這樣前途未明的環境中建立第一間教會,初期常有催淚彈進入教堂內。但他依舊為神懷抱雄心壯志,第一件事就是在教會內掛上世界地圖,教導所有門徒:「我們蒙召就是為了要得著萬國萬邦!」並時常為列國禱告。

28年來,教會成長至6多萬人,有4千多位小組長,並於馬尼拉開拓15間堂會,目前週末固定進行102堂崇拜,每週有65位傳道人現場講道,立志成為多堂點聚會。

至今更去到70國拓植教會及校園事工,在24國差派宣教士,這些服事同工全都是「在地人」,不禁令人好奇得人如魚的屬靈秘訣是甚麼?

帶門徒從教會外做起!

勝利教會在馬尼拉足球場舉辦的小組長訓練。

勝利教會在馬尼拉足球場舉辦的小組長訓練。 (照片提供/Wiki Church)

史蒂夫以聖經馬太福音16章18節經文指出,耶穌的責任是建造教會,基督徒的責任是「帶領門徒」,因此主日人數對史蒂夫而言並沒有意義,他只在乎「小組長的人數」,因為他明白蒙召的目的是為了培訓門徒。

但他的門訓不僅是在教會內,更是「從教會外做起」,去尋找不認識的人。史蒂夫指出,許多教會的門訓,是花費99%的心力在建造教會內的會友,但其實應該將傳福音與帶門徒視為一體,走出羊圈外,花心力去建造那迷失的1隻羊。

所以教會一定要走入社區去認識周圍的鄰舍,因為門訓的第一步與關鍵在於「建立關係」。史蒂夫認為,基督徒不應該將全部的時間花在教會中,更要投入社區工作。如他在超級忙碌的牧會生活中,仍選擇接下菲律賓少棒聯盟理事一職,卻也因此帶領許多人信主。「建造關係,就會為傳福音建造機會!」、「有時也要離開禱告室,進到世界。」

很快裝備且充份授權委任

史蒂夫挑戰牧師們的牧會觀。

史蒂夫挑戰牧師們的牧會觀。 (攝影/記者張嘉慧)

史蒂夫提出帶門徒的4個循環步驟:投入/連結、建造根基、裝備及授權。當帶領的門徒有進步時,就可以開始幫助門徒去帶領下一個門徒。「不是等到成熟才服事,而是在服事中變得更成熟。」史蒂夫表示,聖經中的保羅在悔改後不到兩週開始帶門徒,當時他一定還有許多性格及靈命上的缺點,所以成熟不是問題,進步才是關鍵。

談到門訓的教材,也要依照不同國家、地域而定,若只是一味抄襲,不見得有效。史蒂夫建議前往不同地方開拓教會時,「不只要解聖經,還要解文化」,原則不變,但方法一定要變,才能產生加乘的福音果效。

針對教會的建造,史蒂夫也提出一些不同的觀點。如4個月前,勝利教會的領袖培訓大樓第二階段興建工程啟動,需要1,500萬美金經費,而這些財源全部來自菲律賓本地支持,他不鼓勵教會接受過多外來金援及資源,這樣反倒會使教會成長緩慢;教會支薪同工也是越少越好,才能訓練人人都可以投入不同事工中。

我常挑戰牧師:「你是花更多時間準備講章,還是準備『讓人能去服事』?你是花更多時間去服事人,還是『預備人去服事』?」-史蒂夫˙穆勒(Steve Murrell)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