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人尊稱拉比的伊坦‧許克夫牧師,曾是社運青年、南方嬉皮,他被神大大翻轉,如今成為彌賽亞猶太人的領袖。      (攝影/記者陳曉玫)

1967年,在美國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一群年輕的猶太人躺在加州軍事單位前示威反戰,他們激情、脫序、偏執,讓人難以招架。然而40年過去,誰也料想不到,原本的「憤青」如今竟是人尊稱「拉比」的伊坦‧許克夫牧師。

從社運青年、南方嬉皮,到成為彌賽亞猶太族群的先鋒,真正精彩的不只是他奇妙信主的經歷,更是神如何巧妙的使他成為孤兒的父親、成為神國命定的催生者。走過以色列回歸運動興起的40多年,他要以獨特的生命經歷,分享你不可不知的復興奧秘…

當飢渴慕義的嬉皮遇見上帝…

伊坦‧許克夫與妻子康妮(Connie)。      (照片提供/以琳書房)

認識「伊坦牧師」的人都難以想像,反戰、嬉皮、毒品、搖滾、人民公社…這些美國1960年代的關鍵字,和青年時期的「伊坦‧許克夫」息息相關。

在崇尚人本主義的父母,以及時代思想薰陶下,他早早離家生活,對於所有世界上的靈性思想充滿好奇。然而,當他領會人生挑戰所帶來的痛苦,也逐漸明白翻轉世界並非易事。

1967年,他在反戰示威中以「擾亂和平」罪名遭逮捕入監,挫折與困惑促使他後來帶著妻子到新墨西哥,開啟長達6年的放逐人生。他們住進「嬉皮部落」,留長髮、穿原始服裝,自己磨麵、生火、蓋房子,過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原始生活。直到某天,他的摯友莫名遭外來者殺害,使他開始思想「神」的可能性…

「假如祢就在那裡,我想知道這些事情為什麼發生!」長久以來的「烏托邦生活」不僅瞬間幻滅,還讓他賠上一位摯友。而當下他向神發出的質疑,不久後也在一位來訪的「嬉皮宣教士」身上找到答案。

就在對方傳講福音的當下,他的眼前突然浮現十字架的景象,使他內心湧出強烈的敬畏與讚嘆,心裡從未被解答的疑問也得到了答案:世界上有「獨一真神」的存在。「就像一個人在你眼前注視著你一樣,我看見耶穌出現在我眼前。」雖已經過40年,伊坦牧師現在回想起那個場景仍不由自主的眼眶泛紅。

浪子回頭 接納以色列任性的慈愛天父

伊坦‧許克夫牧師著作《那我們呢?》。      (照片來源/以琳書房)

對伊坦而言,這段遇見耶穌的經歷,不只讓他恢復與父母的關係、回到猶太血脈傳統,更帶他回到屬靈的「家」。然而,身為少數相信耶穌基督的「彌賽亞猶太人」,他心中領受了更大的使命。

「就像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一樣,父親對於小兒子的熱情,也呈現了神對『任性』以色列的心。」

伊坦牧師表示,許多人都認為浪子回頭的故事中,小兒子的身分隱喻著廣大的外邦人,但事實上以色列人其實更像「硬著頸項」的浪子,在外流浪好幾世紀,想另外建立家園,卻沒有果效;而外邦人則像是生氣的大兒子,一度不願承認兄弟失而又得的名分。

為幫助更多回歸以色列的猶太人「回家」,1995年他在以色列創立了憐憫帳幕事工網絡(Tents of Mercy Ministry Network),開拓彌賽亞猶太人的服事,並為許多猶太人預備落腳之處。

讓他驚喜的是,在過去他曾想要建立的事工中他發現神不斷為憐憫帳幕興起各項資源,才成立5年後,就已擴張到10倍大。而這股由外邦信徒推波助瀾的以色列回歸熱潮中,蘊含幾個邁向復興的關鍵,就來自聖經的啟示。

來自以賽亞書:不可思議的5個關鍵

伊坦‧許克夫牧師閱讀猶太版聖經中的以賽亞書。      (攝影/記者陳曉玫)

40多年來,他受邀到世界五大洲,與成千上萬名基督徒連結,各地也興起許多事工委身支持以色列,許多人甚至拿起號角、披上大衛之星的旗幟,過猶太曆的節期。慢慢的,他開始好奇這股在外邦國家興起的以色列熱潮。

究竟猶太人與外邦人生活方式互相影響的平衡點在哪?難道都要根據妥拉來生活嗎?如果不是,外邦信徒又該如何與猶太信徒「合一」?

因此,在伊坦牧師的著作《那我們呢?》中,他根據以賽亞書經文,以及過去的事奉經驗、領受的啟示提出5個外邦人參與在以色列復興中的關鍵:

一、回歸:在以賽亞書60章中,不只一處提到神的百姓「回歸」的意象,這也呼應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事工興起,提供想回歸以色列的猶太人各種交通管道。

二、資源:同樣在以賽亞書60章裡,也提到從外邦信徒將會湧入實質的財務與資源,甚至滿溢出來,這也呼應以色列目前各層面投資的繁盛。

三、代禱:以賽亞書60章10節提到:「外邦人必建築你的城牆。」此處的城牆,應用在屬靈層面有「代禱」之意,目前全球成千上萬個禱告團體,正委身成為「城牆上的守望者」。

四、從反猶主意回轉:在過去這段時間,伊坦牧師見證歷史上主張反猶的德國族群,因著耶穌基督謙卑屈膝,並和彌賽亞猶太人一同敬拜神,為彼此的民族代禱、流淚,這也是他曾有過最貼近以賽亞書經文的經歷,也就是60章14節所提到:「素來苦待你的,他的子孫都必屈身來就你…。」

五、養育:先知以賽亞所宣告的「吃萬國的奶,又吃君王的奶」指的是「靈奶」,因為即便是現在,許多重要的聖經教導都來自外邦信徒。

真實的合一 高舉「盟約」的友誼之杯

《2014禱告日誌》是華人出版界第一次召集12位外邦基督徒與彌賽亞猶太人領袖,通力合作的結晶,也是雙方為以色列復興同心付出的實例。      (圖片提供/以琳書房)

究竟猶太人與外邦人要如何真實地連結呢?從第一世紀末以來,外邦人與猶太人的關係來看,答案總是知易行難,甚至沒有果效。

然而伊坦相信,最關鍵的合一仍然在於耶穌本身。當他以猶太人的身分受難,就成了永遠長存而最具果效的橋梁,將兩下合而為一,也將外邦人和猶太人的心繫在一起。但這兩種獨特又全然互補的呼召,需要兩下建立超越表面和平的關係。

像是以琳書房出版的《2014禱告日誌》便是華人出版界第一次召集12位外邦基督徒與彌賽亞猶太人領袖所通力合作、為華人教會撰寫的結晶,也是雙方為以色列復興同心付出的實例。伊坦也欣喜地表示很榮幸能參與這次禱告日誌的製作,他自己也在其中撰寫了住棚節和以色列建國奇蹟的兩篇專文。

此外,正如伊坦的書名《那我們呢?》顯示出許多人擔心「被排除」的恐懼,他想要強調的便是:沒有任何人會被排除在外!按照神的心意,當君王回到地上,列國的弟兄姊妹和猶太門徒都按著盟約領受救恩,就像聖經中外邦人與以色列人曾建立的友誼與合作關係,神的榮耀也將藉此彰顯,成就那「包括所有人在內」的宏偉計畫。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