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高雄旗後教會23日舉辦新堂獻堂感恩禮拜,來自各地牧者出席擠滿現場,一同見證擁有148年歷史的教會由舊翻新的面貌,宏偉的建築不僅成為旗津的新地標,更期許成為當地的福音燈塔。

擁有148年歷史的高雄旗後教會,23日舉辦新堂獻堂禮拜。

擁有148年歷史的高雄旗後教會,23日舉辦新堂獻堂禮拜。 (攝影/記者葉毓亭)

1865年,英國宣教士馬雅各來台宣教,在旗津建立旗後教會,教會前後曾歷經3次遷址,禮拜堂建堂、都更及翻修的工程;1935年由時任牧師邀請巴克禮牧師動土,同年5月完工;1985年受都更影響,教會三分之一土地預計被徵收,教會牧師偕會友協商以地易地方式得以保留教會原有建築;往後建築受到颱風、地震影響,屋頂、梁柱老舊損壞,2010年決定進行建堂計畫。

旗後教會長老蔡永生表示,當初要進行拆除重建的決策時,大家都非常不捨,特別老一輩信徒對舊教堂有感情,另一方面則收到文史工作者的反對聲音,認為可以藉著工程技術補強,但最後考量到安全性、宣教發展,得到諒解後,便進行建堂工作。

昔日的禮拜堂僅能透過模型懷念。

昔日的禮拜堂僅能透過模型懷念。 (攝影/記者葉毓亭)

建堂期間,遇上全球金融風暴,物價波動使得教會負擔加增,然而因著鄰近的旗津地理環境,讓教會看見與聖經加利利海邊環境相仿,旗後教會會友仿效獻出五餅二魚的行動,投入義賣、變賣黃金等做為建堂經費,同心合力完成善工。

蔡永生表示,旗後教會會友僅有一百戶平凡家庭,會友中沒有企業主、財團支持,靠著是會友的奉獻及許多人的幫助,還有許多前會友聽見母會的需求以實際行動支持,才成就這個不可能的工作。

各地教會牧者齊聚祝賀。

各地教會牧者齊聚祝賀。 (攝影/記者葉毓亭)

重建後的旗後教會新堂,外觀保留原有拱門、窗台等建築元素,建築風格結合哥德式尖拱造型、羅馬廊柱的素材,融合成典雅宏偉的建築特色。主堂內,右邊以希伯來文呈現創世記經文,左邊則以白話字(台語聖經)呈現啟示錄章節,象徵上帝是阿拉法、俄梅戛,是初也是末的神。建築也從原本的3層樓,躍升成地下一樓、地上7層樓的多元空間。

福音事工更多元 持續宣教的第一棒

旗津是高雄的觀光區,每逢周末假日觀光人潮車水馬龍,位於觀光旅遊地帶、港口教會,旗後教會未來將推動觀光宣教。蔡永生表示,借著教會在地之便,旅客可能會借廁所或飲水時,提供教會文宣DM,同時會開放禮拜堂,讓民眾入內安靜休息及沈思。原本教會既有的快樂兒童營,也將因著教會空間擴建而擴大舉辦,並逐步著手開辦松年大學、新移民教育、弱勢孩童陪讀及社區福音工作。

左起為蔡永生長老、時任牧者莊懿仁牧師、現任余一峯牧師、丁尊貴牧師、高俊明牧師。

左起為蔡永生長老、時任牧者莊懿仁牧師、現任余一峯牧師、丁尊貴牧師、高俊明牧師。 (攝影/記者葉毓亭)

「期許旗後教會成為聖經中的安提阿教會。」高雄中會議長丁尊貴牧師在感恩禮拜證道表示,聖經使徒行傳中有2間很重要的教會,一是耶路撒冷教會、一是安提阿教會,其中安提阿教會是一間由多元族群所組成的外邦人教會,人數雖不多,卻是一間傳福音很有行動力、影響力的教會,地點也靠近港口,在許多條件上與旗後教會很像,盼望旗後教會繼續成為切慕屬靈、祈禱服事主的教會,並承擔起地區的福音工作。過去,旗後是台灣早期宣教的第一棒;之後,還要持續第一棒的先鋒者!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