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為了搶救更多靈魂,關懷更多社會需要的角落,美國與世界各地興起許多巨型教會,卻遭來各種議論。究竟是樹大招風?還是真有問題?身為牧師之子,也在教會裡度過大半輩子的美國基督教節目製片人Phil Cooke,提出6點巨型教會特質說分明。

1.巨型教會令人受傷?非關教會規模

曾在巨型教會中受傷的人,總說大教會帶給他不好的經驗與回憶。然而這問題只有大教會才會出現嗎?Phil Cooke認為,問題不在於教會規模,在於人性,若要避免人際關係問題,最好找個沒有人的教會聚會,當然,沒有人的教會,也不是教會了。

2.比想像中有「深度」的巨型教會

圖為有2萬人聚會的馬鞍峰教會主任牧師華理克。

圖為有2萬人聚會的馬鞍峰教會主任牧師華理克。 (照片來源/馬鞍峰教會臉書)

巨型教會的敬拜或講道方式,跳脫傳統,敬拜的氣氛像演唱會、牧者講道生活化,對於巨型教會「膚淺」的說詞也油然而生。其實巨型教會比想像中更有深度,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宗教社會學者Rodney Stark在發表的研究書籍中,稱讚巨型教會會眾比起小型教會更有委身程度,在聖經研究的先驅事工中,資源多來自於大教會領袖奉獻。

3.更容易引起社區居民關注

在美國的城市或小鎮上,有很多的小型教會坐落於街區的角落,卻無法吸引往來行人目光。但同樣地區內的巨型教會,一旦外牆貼出活動宣傳海報,顯眼程度提高,容易引起社區居民討論,有助於會眾與社區內朋友或同事藉此分享基督。

4.善用媒體宣傳

無可否認,這是媒體導向的時代,媒體幾乎是傳福音必備工具。就建置媒體所需的人才、硬體設備、技術、經費來說,小型教會相對缺乏,而巨型教會資源豐厚,因此呈現的網站、影片、社群活動,就連傳統印刷品,都有更大的宣傳果效。

5.全球化的影響力

地球村的今天,巨型教會的領袖目光放眼全球,無不以創新手法外展,或撥出大量經費支援散落世界各地,甚至是創啟地區的宣教士,顯示巨型教會對全球福音帶具有相當影響性。

柳溪社區教會在2012年感恩節的受洗人數共180人,規模龐大。

柳溪社區教會在2012年感恩節的受洗人數共180人,規模龐大。 (照片來源/柳溪社區教會臉書)

6.大量植堂 深入需要福音之處

在植堂方面,巨型教會牧者看見市中心之外有更多未得之民,深入貧民區、郊區、偏鄉或更多角落,在新的地方從零開始建立堂會,促使植堂數量顯著成長。

Phil Cooke表示,有些人對於大教會看法謬誤,執著於計算聚會人數的方式,有些人專情於某些特殊的教會敬拜方式。但這些都不是重點,無論所屬教會規模大小,弟兄姐妹當看彼此是同一個主內肢體,互相扶持,因為巨型教會或小型教會,都是世界的希望。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