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某些壞習慣,第一件事不該是指責孩子,而是「先為自己認罪悔改」,唯有父母願意謙卑承認自己的缺失,才不會只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某些壞習慣,第一件事不該是指責孩子,而是「先為自己認罪悔改」,唯有父母願意謙卑承認自己的缺失,才不會只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願意「生命影響生命」跟「生命陪伴生命」,這個態度是挽回孩子的關鍵。

 

因為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他的基因將來可能會禿頭跟患有心臟疾病,但是絕不包含「沈溺某些壞習慣」。父母的誠意就是幫助孩子改變的最大動力!如果父母用了對的方式教育孩子,基本上孩子不會有一些不當行為,如果不是這樣,而是「不管你怎樣用心養小孩,小孩都會變壞…」,請問,誰還敢養小孩?

 

養小孩的前提就是「相信我們可以養出對的小孩」,聖經也說「用神的話教養孩童,使他到老不偏離」,也就是說,原則上,依照真理養小孩,雖然養不出完美的小孩(因為人有罪),但是至少不會養出沒有自制力的小孩。

 

手機跟電腦都是好東西,「無法控制自己」才是大問題。所以我們發現孩子有些不當舉動跟習慣,真的要反省自己,為何這個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原因很可能是:

 

1. 我們的愛跟真理是一種教條,變成了「掌控」,一天到晚講道理,孩子跟我們在一起很有壓力不快樂,所以他進入虛擬世界找快樂。

2. 我們疏於陪伴孩子,只是照顧他們身體,沒有真正理解孩子,他們苦悶,所以投入虛擬世界或是某種習慣。

 

想想看,父母忙碌的時候,孩子說「給我玩手機」,代表什麼?豈不代表我們疏於照顧?代表這個孩子有很多「無聊」的感受。太多忙碌的父母長時間都在對抗孩子的無聊,忘記孩子寶貴的光陰正一點一滴在遊戲中虛耗。

 

沉溺電玩的殺傷力

基督徒之所以反對孩子花很多時間投入電玩,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電玩看起來可以讓孩子掌控,但是其實是電腦程式掌控孩子。一個健康的孩子很快就會發現,遊戲表面很好玩,但是其實都是死的程式,所以他們必須不斷更新,長久下來其實會扼殺創造力,他們只是不斷投入更新更酷的遊戲,這會讓孩子進入真實世界的時候,充滿挫折,因為現實生活是必須面對很多難以改變的型態。

2. 電玩提供的成就感不是「正向成就感」。看起來電腦可以不斷重來,但是其實只是反覆一樣的東西,只是「重新開始」,但是這在真實人生中並不存在,同時,你在網路上跟網友合作愉快,不代表「你真的認識他」,這會讓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出現錯亂。

3. 電玩的閃爍與快速會讓孩子失去耐心,脾氣變差,容易不耐煩。

 

明白了這些,再想想孩子為什麼會沈溺,就會發現主因是「孩子不快樂」,這不是電腦遊戲跟網路的錯,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會喜歡玩遊戲,但是不會沈溺其中,因為他會自然發現,玩久了很無聊,只是重複一些沒有意義的東西。

 

如果孩子不覺得,反而一直覺得好玩,這就代表「他的內在出問題了」,所以一個五歲小孩一定要被大人限制,因為他的內在只有五歲,他根本不夠成熟去抗拒這些,但是一個孩子20歲了(說不定40歲)還會玩到三更半夜,而且不是偶而為之,那就證明,他的內在年齡很小。

 

簡單來說,孩子沈溺電玩的主因就是「內在年齡比實際年齡低」,他不知道自己該把時間花在什麼事情上。請問,這種情況下,跟對方「講道理」跟「規勸」有用嗎?當然沒有!

 

父母需要花時間去瞭解孩子,而不是「跟孩子談一談」,當我們找孩子談一下,表示「我們只想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不是好事!「告訴他該怎麼做」,是他三歲跟學齡前父母做的事,不是十歲以後的管教方式。

 

當你會擔心自己孩子沈溺電玩,通常這個孩子不小了,但是他的內在世界肯定小很多,小到他管不住自己。很多父母的困境在於「孩子的電玩是他的人際語言」,迫於無奈只好讓孩子玩,因為孩子很需要同儕。

 

這個部分正好證明「孩子這麼大了卻沒有交際能力」,親愛的家長,真正能交到朋友的絕不是靠電玩,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這樣說,我們真的要難過,這證明孩子的人際關係存在很大的問題,難道您也要他將來跟同事去抽煙、喝酒、跑夜店才交得到朋友?「一個不會沈溺電玩的孩子反而容易交到朋友」,請大家認真思考背後的意義。

 

怎麼辦?絕不是懇談,而是陪伴

開始痛下決心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了決心就不會「不知道怎麼做」,因為這種資訊網路太多了,我們缺少的是決心,不是方法。

 

好好計劃如何「修補關係」而不是「修理小孩」。養成習慣找到一個節奏瞭解自己孩子(我是利用上下學接送,每個人狀況不同),不要只想找方法,所有的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唯有一個孩子感受到被瞭解被鼓勵,他才會走出虛擬安樂窩,任何壞習慣都會在「愛與尊重」中自動修正。

 

不要一直指導他,要傾聽,跟孩子達成「共識」,幫助他「一步一步」改變,而不是「一夜之間」改變。既然是「共識」,就是經過真誠討論,不然就變成「政令宣導」。

 

孩子,永遠值得你我拿出最大的誠意去對待!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