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勵馨基金會呼籲傾聽目睹兒的恐懼,「愛孩子,請停止暴力!」

勵馨基金會呼籲傾聽目睹兒的恐懼,「愛孩子,請停止暴力!」 (照片提供/勵馨基金會)

「目睹」家暴的孩子雖然不像受暴兒有立即的危險,但造成的心裡傷害層面極大,且經常被遺忘。6月24日「家暴防治日」前夕,勵馨基金會發行「目睹暴力兒少親子繪本」套書—《小雄的祕密》與《盼望的幸福》,執行長紀惠容呼籲:「因為愛,我們可以停止暴力!」希望社會大眾透過閱讀認識目睹兒,同時帶領家長、社工和老師們能幫助目睹兒接受正向能量,撫平創傷。

參與繪本創作、曾獲金鼎獎的畫家張振松表示,「目睹暴力兒少親子繪本」套書有別以往天真快樂的童書調性,把家暴議題當成主題,很不一樣,值得推廣出去,讓大眾關懷目睹兒。

解決家暴 從傾聽目睹兒做起

長期致力目睹暴力兒研究的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沈瓊桃表示,目睹兒親子繪本不僅對孩童有療癒效果,也讓大家注意到,解決家暴問題除了可關注受害者,同時也應提供資源給施暴者,從「傾聽」目睹兒做起。

「老師,我沒辦法忍住不打人,是不是很變態?」一個目睹兒案例曾經這樣告訴他的媽媽。「媽媽,上課的時候,我會一直想到爸爸打你的畫面,我好害怕。」也有目睹兒常常回想到家長受暴的畫面。勵馨基金會表示,簡稱「目睹兒」的目睹暴力兒童青少年,心理上經常處於恐懼的情緒,害怕母親不見或被殺死,也常做惡夢或是尿床。

暴力畫面烙印腦海 目睹兒需要療癒

「為什麼要打媽媽?」目睹兒將心中的不安以畫作呈現。

「為什麼要打媽媽?」目睹兒將心中的不安以畫作呈現。 (照片提供/勵馨基金會)

美國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協會最新研究指出,「暴力會影響兒童的腦部發展,從他們的畫作中即可發現,那些責備、憤怒與自責的情緒,都深深烙印在其腦海中,這些暴力畫面將如影隨行的跟隨著這些孩子一輩子。」

「孩子對於打人的一方,總是又愛又怕。」勵馨資深督導杜瑛秋指出,這樣矛盾的感覺,會造成內心嚴重衝突,嚴重者會有「複製暴力」的傾向,會習慣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該會期待透過關懷目睹兒,使孩子因為看到大人的改變,而能脫離創傷陰霾,中止暴力代間傳遞。

「目睹暴力兒少親子繪本」繪本共印製1千套,將免費提供給專業機構、社福團體、婦保團體,或社工評估個案有需要者,欲向勵馨基金會索取(郵資另付),可電洽02-89115595轉分機515。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