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不要太相信教育部…這句話誰說的?家長幾乎都這麼說,不過當報紙出現「李遠哲先生這麼說…」的時候,相信大家都很唏噓。中研院前2天開會,提及教改20年,與會者直接用「血的教訓」來形容,因為這20年來,教育制度只讓下一代競爭力下降,台灣的學術與大學教育慘不忍睹…

面對現實 苦思出路

孩子的未來不是在教育部手中,而是在自己(父母及孩子)手中,這一點必須想清楚。

孩子的未來不是在教育部手中,而是在自己(父母及孩子)手中,這一點必須想清楚。

當然,任何一個趨勢都不能歸咎於單一因素,尤其「教育」這種航空母艦級的議題,更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制度可以扛得下來的,找個人或找個理由來歸罪更是沒有意義的事,重點是要如何「面對現實,苦思出路」。

現實就是「年輕人競爭力下降」,出路則是「不知道怎麼辦…」

台面上有責任也有資源處理這些事的人都在忙選舉,所以「不要相信教育部」這句話確實很有參考價值,因為我們連「誰是教育部」都說不清楚,政策制定者早就下台了,現在執行的人也沒打算幹太久,這就是「現況」。

在這種窘境中,孩子的暑假已經悄悄開始一週了,不管上面政策如何,「升學」是既定事實,我的老么今年升國三,老師直接說「如果今年暑假,你還覺得自己有暑假,那你就完了」,言下之意,明年國中畢業才有暑假可言,但是我們都知道,台灣的教育政策下,真正的暑假只有一個,就是「考上大學那一年的暑假」,不過,那個暑假幾乎都在打工。

老師也補充一句:「今年學長是十二年國教的白老鼠,你們明年還是白老鼠,因為今年很多問題,明年一定又會改來改去…」這真是一件令人氣結的事,這20年來,孩子們一直都是白老鼠,然後,「那些年,一輩子再也不會回來的暑假」,都在整個教育制度的摧殘下人間蒸發了。

規劃未來的主動權應在父母及孩子身上

家長跟孩子怎麼辦?沒有怎麼辦,就真的不要相信教育部啊!所謂「不要相信」不是去抗爭,因為抗爭完,還是要回學校,所謂「不要相信」就是「不要相信教育部會為你我的孩子負責」,所謂不要相信,就是喚醒父母跟孩子自己要擁有主動權去規劃自己的未來。

我們過去太迷信學歷,迷信成績,迷信名校,迷信分數…這一點,教育部有發現,所以一直改,只是拿不出有效對策。身為父母,其實自己本來就是真正的教育部長,官派部長只是個橡皮圖章而已,孩子的未來不是在教育部手中,而是在自己手中,這一點必須想清楚。

所以,有的父母已經不再被名校捆綁,而是鼓勵孩子快樂學習,這是好事。有的父母直接申請在家教育,這也是好事。有的父母跟孩子懇談後,一起規劃未來的方向,這更是好事。

只想鼓勵大家,不會沒有出路的,教育部本來就沒有能力為下一代負責,我們該把焦點轉回自己,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認真陪伴孩子的成長。

就從暑假開始,花時間跟孩子相處,鼓勵孩子為自己的前途負責,不給他們壓力,多給他們讚美,少一點指導,多一點討論,多聽聽他們的想法,不管這些想法好不好,這畢竟就是他們的想法。

父母多查資料,多與其他父母交換心得,自己的前途自己救,這才是真正的覺醒。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