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皮隆(Shai Piron)是一個不一樣的教育部長,律師出身,同時也是猶太教士。他是由新成立的第二大黨「未來黨」推出擔任部長,推動新的教育改革。

他不諱言,猶太人就是一個討厭和諧的族群。與日本強調禮節、和諧的文化相比,猶太人更喜歡直接衝突。

他們敢於問問題、喜歡對話和爭辯。皮隆因此更大膽推動新的制度──讓學生高中畢業後,到社區服務一年,同時去壯遊、去流浪。

他企盼,以色列的年輕世代,用自己的力量,去尋找自己的靈魂、人生的願景。以下是訪談內容:

問:在全球化和網路使人人都連結的時代,教育的目的改變了嗎?哪些變,哪些不變?

答:在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教育制度。從知識到提問,從記憶到了解,從教材到對話,從老師到社群。

學校不一樣了,學習不一樣了,學的東西也不一樣了。新學校需要新目標、新願景,新學生需要不同的夢。所以現在以色列要改變,要有意義的學習。

問:什麼是有意義的學習?

答:分三點。要會思考。當你學歷史時,不只要了解,也要有問題。第二,要能感覺到歷史,了解它對你的生命,對你來說是什麼?第三,要參與這個運動,要從你的椅子上站起來,用行動改變社會。

另一種意義,是拿過去的歷史和現在,來思考未來。當過去和未來坐在一起,那就是有意義的學習。

問:以色列特別注重歷史,為什麼歷史那麼重要?

答:就像酒一樣,愈是陳年,酒愈好。歷史也一樣。

海中的植物,根都很淺,土地上的樹,根都很粗壯。當你的根很深,你就會在這裡,說:「我在這裡,這是我的家。」特別是在中東這樣糟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小孩有深厚的根。

問:未來年輕一代,需要什麼能力?

答:會想、會感覺、會有願景。

問:為什麼願景重要?

(照片提供/天下雜誌)

答:因為願景是生命的滋味。因為每個人每天都會問:「我為什麼會在這裡?為什麼不在瑞典或法國?」這裡的牛奶和巧克力都不便宜,天氣又熱。

你會有很多有關認同的問題。我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在許多國家,如果街上有壞人來打你,打倒在地上,沒有人會來幫你。在以色列會有一半的人跑來幫你。

但現在,我不確定是否仍會如此。為什麼?因為是認同的問題,是倫理,也是公平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教育。但這不只是學習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文化、是社區、是氛圍、是語言,是為什麼我要幫你?

問:為什麼猶太人有那麼多創業家、那麼多創新?那麼多人得諾貝爾獎?

答:猶太小孩十三歲就要有成年禮,那時會問年輕人,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給我們一個好問題。對你的老師、你的老闆,要問問題。

也許別的文化,譬如日本,強調和諧。但猶太人討厭和諧,他們喜歡衝突,喜歡問問題,喜歡對話和爭辯。

你要是去教書,還沒講兩句話,七、八歲的小孩先會說:「我有一個問題,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這是個麻煩,但這就是我們的祕密,這就是猶太文化。

問:以色列有這麼多新移民,來自不同的國家。教育如何幫助他們形成共同的認同?

答:首先是融合,是包容。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色列社會一直在不斷地討論。以前是討論從非洲或亞洲來的人,或是從歐洲、美洲,都不一樣。現在是來自俄羅斯或歐洲。

我們是把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放在同一個桌子上,一起討論一起談。在學校裡,你也會碰到父母來自各地的學生,從俄羅斯、波蘭或歐美。大家在一起。然後一起去當兵、結婚。重要的是,大家團結在一起。

別害怕去流浪!

(照片提供/天下雜誌)

我們現在推行一個新的制度,高中畢業後,學生先到社區服務一年,為社會做些事,同時去尋找自己的靈魂。這就是有關意義和願景的教育。當他們一年後去當兵時,他們已成為不同的一個人,不同的一個軍人。

以色列年輕人,念完高中時十八歲,然後花一年去尋找自己,想想生命和世界。十九歲時,去當三年兵(女生兩年),如果當軍官的話,也許要服役四年。以色列六五%的軍人服完兵役後,會花一年的時間給自己放空,去壯遊、去看世界,去印度、泰國、巴西……。

回來後,才開始想,我到底要學什麼?要當建築師、工程師、醫師?在以色列,年輕人開始進入社會生活,已二十七、八歲,很晚了。

這是我們的文化。過去一個人只能活到六十五、七十、七十五歲,但現在八十、八十五、九十都有。放慢點,為什麼不好好享受人生?去出發踏上旅程。為什麼要一直工作?

全文載自天下雜誌549期(6/11出刊),更多以色列深度精彩報導請見該期雜誌。天下雜誌以色列網路專輯:點此進入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