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來勢洶洶的伊波拉(Ebola)病毒迄今已奪走近千條人命,重現10年前SARS引發的恐慌與危機。目前伊波拉疫情屬西非地區最為嚴重,但持續擴散至愈多國家,各國出入境機場都彷彿如臨大敵,想方設法要防堵任何可能的伊波拉感染者進入境內,台灣疾病管制署也已成立應變小組。

伊波拉病毒目前沒有可施打的有效疫苗,為遏止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傳來好消息,宣布伊波拉疫苗可望於9月展開臨床試驗,預計最快在2015年可提供疫苗施打。

致死率極高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可望9月進入臨床實驗。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伊波拉病毒在非洲被發現至今已有38年歷史,目前仍無明確有效的醫治藥物,是因伊波拉病毒「變種太快」,導致疫苗有效期限太短,加上實驗室維護成本過高,但銷量有限,考量經濟利益,難以投入研發。另外,由於劑量、安全性較難估算,顧慮醫療倫理,因此一直難以推進到人體實驗階段。

感染伊波拉病毒會產生發燒、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和喉嚨痛、嘔吐、腹瀉,最後階段為體內外出血,死亡率平均高達80%,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而非飛沫傳染,如直接接觸感染者血液、分泌物及嘔吐物等。

目前伊波拉疫情迫在眉睫,貿然於人體使用尚未證實藥效的疫苗,固然引發醫療倫理爭議,但若按部就班執行,又緩不濟急,所以人體臨床試驗是勢在必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SK)製造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可能將於9月進行臨床試驗,首先在美國與非洲進行,年底會有結果,希望2015年前可上市。

美國三個疫苗研究中心由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與民間合作設立,能快速量產疫苗和藥品,以因應大規模流行病和生物、化學、輻射或核子危機,三個研究中心都說,已準備好量產伊波拉疫苗,只等美政府下令。

【新聞小檔案-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伊波拉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此地接近首次爆發的部落。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資料指出,1976年以來,世界各地出現伊波拉病毒病例與疫情的次數,共有30多次;此次爆發屬大規模災情。

人與人之間會傳染伊波拉病毒,是因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等,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而感染,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微粒(aerosols)傳播的案例報告。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