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睽違10年來台,2014年楊腓力講座-「恩典新世界」,期待與每位朋友分享,面對層出不窮的苦難,恩典到底還值不值得相信? (照片提供/校園書房)

不僅是日本,全世界都忘不了311海嘯怵目驚心的畫面:高達40.1公尺的巨浪直撲陸地,被海浪侵襲的汽車和房子殘骸,像玩具般堆疊在一起,沿岸市鎮遭毀滅性破壞,加上其後引發的火災及核洩漏事故,造成2萬人死亡,影響人數不計其數,是日本二戰後傷亡最慘重的災情。

無論在那裡,苦難似乎無所不在,「如果神愛世人,為什麼允許災難發生?」這不僅是非基督徒常提出的質疑,基督徒也會感到疑惑。「我無法解答『為什麼會發生苦難?』但可以從耶穌和經過苦難的人身上,學習一些功課。」著名基督徒作家兼記者的楊腓力(Philip Yancey)表示。

 

耶穌的示範

《聖經》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和門徒遇到一位天生瞎眼的人,門徒問耶穌:「拉比,這個人生來就瞎眼,是誰犯了罪?是這個人,還是他的父母呢?」耶穌卻回答:「既不是這個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讓神的作為顯明在他身上。 」之後耶穌就醫治瞎眼的人。

 

耶穌面對有需要的人,從來不問為什麼,而是透過實際的服事,帶給他們盼望與安慰。他會為受苦的人哭泣,甚至比受苦的人更難過。「耶穌是站在受苦者這邊的!」

 

但基督徒的行為,有時卻恰好與耶穌的示範相反。身為記者的楊腓力,常有機會採訪世界各地的報導,他遇過那些曾遭灰熊攻擊、受困暴風雪的受害者,在受訪時表示,「教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當他們躺在醫院,動彈不得時,前來關懷的弟兄姐妹,卻帶來許多論斷的言語,例如:「你一定有犯罪,所以上帝要懲罰你」、「是撒旦攻擊你,所以要爭戰禱告」,這些話都讓傷患的情緒更惡劣。

 

「基督徒的本意良好,卻自以為知道上帝的旨意。」楊腓力說。

 

教會應該活出基督

與其問「生命傷痛時,上帝在哪裡?」不如想「生命傷痛時,教會在哪裡?」

2014楊腓力講座「恩典新世界」,共舉辦4堂羅馬書主題式查經,2堂以「禱告」和「苦難」為主題的晚堂培靈講座,與會者坐滿懷恩堂會堂。 (照片提供/校園書房)

 

楊腓力曾請教美國丹佛一間大教會的關懷牧師,如何幫助弟兄姐妹走過傷痛?牧師的回答:「我從潛水學到很多!」水壓會隨著深度有所不同,潛水越深,就需要「拉長」上岸的時間,因為如果壓力驟減,會造成氣體阻塞血管,嚴重的話可能致命。

 

基督徒常鼓勵傷痛的人「趕快」恢復喜樂,「但當我安慰哀傷的人時,無論他們落在多深的地方,我就在那裡陪伴他們,直到他預備好往上再走一點。」關懷牧師說。最好的傳福音方法,是伸出憐憫的雙手,陪伴有需要的人,如同耶穌基督。

 

「教會要仔細尋找經歷苦難的人,要成為他們的群體,在他們身邊成為上帝同在的跡象。」有許多研究告指出,教會會友的生病康復速度較快。「不必擔心,我們來照顧你的孩子、為你準備食物、替你禱告…」來自教會的陪伴和關懷,讓病患降低壓力和憂慮,自然能較快復原。「面對生命傷痛,不要單獨受苦!」

 

上帝是最好的回收者

不僅有安慰和陪伴,在人眼中的苦難,上帝更能「回收」成為祝福!一天,楊腓力開車時,不慎摔至山下,造成頸椎斷裂,其中一塊碎片靠近大動脈,隨時可能死亡,「那是我人生最漫長的一天。」

 

躺在擔架上的7小時,楊腓力只簡單想到3件事:我愛誰?我的人生做了什麼?未來的規劃?同時也明白,「這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驚心動魄的車禍回憶,卻成為楊腓力「最感謝」的一天。

 

當世界發生苦難,上帝就在「教會」和「基督徒」中。「上帝要為我們預備沒有眼淚的永生。即便在這痛苦呻吟的世界上,祂也能把壞的經歷,回收成生命的禮物,這是真正的安慰與盼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