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雖小,在基督教信仰發展上,仍是「領頭羊」, 期待台灣成為一把鑰匙,開啟島內信仰合一與轉化; 進而幫助其他國家,成為列國的祝福。

(攝影/記者吳佳玲)

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神助一直是「合一」與「轉化」的積極推動者,從2001年第一次正式到耶路撒冷參加萬國禱告大會,遇上加拿大「萬國守望者」事工負責人戴冕恩牧師(David Demian)之後,多次邀請他到台灣演講,開啟島內「合一」旅程。近兩、三年,非洲烏干達牧師慕約翰,更多次受邀來到台灣傳講轉化與復興的信息。

周神助牧師認為,台灣走在神的命定與旨意中,先有「合一」才能帶來「轉化」,若兩者的次序倒過來,大概也很難看見果效。

經過近10年努力,台灣在「合一」上,開始立下基礎。接受本報專訪時,他特別談到「合一」、「權柄」、「祭壇」、「轉化」四者對基督教復興的重要性,以及展望台灣基督教發展,該如何繼續往前邁進。

10年「合一」發展基礎 是「走」出來的

一直致力於推動台灣教會「合一」的主要倡導者周神助牧師表示,「合一」絕對不是新創的概念,因為早在2000多年前,耶穌已經不斷為「合一」禱告;但台灣眾教會的「合一」,約從10年前才真正開始。

「若在10年前聽到『合一』,知道是個很重要的概念,但也會覺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因為那時自己對於『合一』的認識很膚淺,實際的行動更是少。」周神助牧師說。

但近幾年,談到「合一」,感覺已經截然不同,因為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在「合一」上也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一旦開始走上「合一」的道路,就像開始一趟沒有終點的旅程,只有一直往下走,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教會敢說「合一」或「轉化」已經足夠或達到目標。

「合一」是一個「平台」,而不是最終「目的」; 如果沒有「合一」,世人不會相信耶穌是神差來的。 周神助牧師一針見血的點出「合一」的真正意涵。

(攝影/記者吳佳玲)

真正的「合一」,不是講出來或聽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周神助牧師強調,台灣今天有這樣合一的基礎,是過去幾年環島走了幾次的成果,尤其對於過去在基督教信仰中居於弱勢的族群,如原住民、客家族群、年輕一代基督徒與女性的牧者會傳道等,都是從真誠的「道歉」開始,學習尊榮彼此,才能邁出「合一」第一步。

除了台灣島內的合一要繼續向前走之外,也要不斷拓展合一的深度、廣度與純度。近幾年,走出台灣進行的合一也頗有成效,陸續和香港、澳門、大陸教會有更多連結。去年在香港和牧者合一團隊共同舉辦的「華人同心攜手回家」聚會,讓台灣和香港、大陸的弟兄姊妹有機會在主的面前一同禱告,彼此擁抱、彼此饒恕,希望今年可以擴大舉辦這個聚會活動。

周神助牧師相信接下來在馬來西亞和印度也將會有極大的轉變,今年更計畫在印度建立一個全國合一的網絡。

不要懼怕「權柄」 擁有正確心態

只要合一,神就會把權柄賜給我們。

(攝影/記者吳佳玲)

許多教會牧師對權柄會有些懼怕與排斥,以致無法看到「權柄」的重要性。周神助牧師以自身過往經驗為例,被別人管理總會帶來傷害,所以很怕被人管,更害怕管理別人,所以早期對教會管理採「無為而治」,或讓別人去管。

但近兩、三年,神慢慢改變他的觀念,讓他開始體悟到「權柄」的寶貴,神賜下權柄,是要成全我們,讓我們能進入神的心意與秩序裡,並且治理這地。所以,掌握權柄的「心態」很重要,更要求神賜下屬天的智慧;治理要從「愛」出發,目的在「成全他人」,而非成全自己。

「順服神的權柄、學習與操練權柄的運用,和國度的復興與轉化有很深的關係。」周神助牧師表示,當領袖合一,教會就有權柄;城市裡不同教會牧者合一,神就賜下權柄,進而對城市、國家產生影響力。

要讓「祭壇」的火燒得更旺

(攝影/記者吳佳玲)

周神助牧師引用慕約翰牧師的說法,不論是讀經、禱告、敬拜,都要有神同在。近年來,不斷遍植禱告祭壇在個人、家庭、職場與城市當中,但光禱告是不夠的,禱告的方向要看到神的同在,禱告的深度與強度也要比以前更加提升,讓祭壇的火燒得更旺,因為禱告可以帶來城市與國家的轉化。

近年來,台灣基督徒比例不斷提升,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台基督徒人數已超過總人口的5%,台北更超過11%,連以往信主人數極少的雲林、嘉義等縣市,也有比例增加。周神助牧師指出,基督徒受洗後留下來的比率大幅提高,演藝人員受洗的人數越來越多,留在教會服事的弟兄姊妹,也更能享受在其中,台灣整體的屬靈氛圍已全然不同。

台灣要進入神的命定,成為一把轉化的鑰匙,當我們開門之後,也要帶動其他國家的轉化,成為列國的祝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