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隨著民主化程度逐漸成熟,台灣公民社會也更加多元化,在許多議題上,各方意見的表達更加放大,這樣的大環境下,教會表示意見的機會,亦較過去增加。

有鑒於此,中華21世紀智庫協會曾在2014年年初發表「當教會走進社會」觀察報告,理事長白祟亮博士以2013十大新聞事件回顧,用「兩刃劍」的概念為主軸,提出觀點及建議。今年度則聚焦「公共神學」,由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博士、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現任磐頂教會主任牧師莊信德主筆,智庫贊助出版《牧職與教會基礎上的公共神學芻議》一冊。

今年度聚焦「公共神學」,由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博士、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現任磐頂教會主任牧師莊信德主筆,智庫贊助出版《牧職與教會基礎上的公共神學芻議》一冊。

今年度聚焦「公共神學」,由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博士、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現任磐頂教會主任牧師莊信德主筆,智庫贊助出版《牧職與教會基礎上的公共神學芻議》一冊。 (攝影/記者張嘉慧)

白崇亮表示:「近年來教會提倡國度轉化,然而現今的台灣社會在政治和公共議題上,卻常有爭議,國會與媒體層次亦有許多衝突,面對這樣的環境,教會需要更多神的話語和神學論述做為基礎,雖然有實務經驗的人不多,智庫仍嘗試初步進行探討,拋磚引玉,期待能有更多公共神學相關的思考、研究和對話,並引發教會對此的重視。」

「基督徒需要關心社會」,在現今的台灣社會是不需要再強調的議題,莊信德牧師表示:「因為我們已經都意識到面對社會道德崩解、倫理紊亂的實況,我們絕對需要委身在這樣的困局,為主作福音的見證。」在該文一開頭,信德即開宗明義點出,在現今情況下,教會參與社會的需要乃是必然,透過「三一上帝」(聖父、聖子、聖靈)的教義,使我們知道上帝本身即具有「公共性」,教會與牧職無法置身事外、封閉起來,應以神啟示性的話語,不針對議題選邊站,而是恪守信仰的倫理本質,將政治生活「基督化」,參與公共世界。

那麼,教會參與公共事務的規範性該是甚麼呢?莊信德引用著名舊約倫理學學者萊特,及倫理學家侯活士二人的觀點,統整出從聖經神學來看,教會參與公共事務,意味的乃是以信仰群體的姿態,活出見證救贖真理的生活,並用「為罪人受苦」的「十架神學」,做為建構公共神學的基礎,讓教會成為教會,而非一昧批判,否則將與世俗的道德觀相去不遠。

最後,當教會竭力在所處的社會為真理做見證時,必然會遇到預期與實踐之間的落差,這是因為真理具有「超越性」,固然我們無法以有限的時間全然實現,但求能以僕人謙卑受苦的身影,服事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莊信德牧師也提出建議,牧職在投入公共領域的參與和關懷時,應避免高舉任何意識形態的大旗,乃要採取聖經的話語作為闡述邏輯,例如藉由舉辦相關研討會,邀集學有專精的基督徒學者與神學家,進行分析與論述,建構出較為完整的公共神學,並委身在對生命受苦者的承擔與陪伴,使教會成為世界所無法成為的重要者。

白崇亮理事長期盼,透過更多對話與激盪,教會必能以更具有生命高度的視角走進社會!《牧職與教會基礎上的公共神學芻議》全文可參見「中華21世紀智庫協會」網站:thinktank21.org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