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活石樂團常在街頭舉辦小型音樂會,用音樂和生活中的小故事讓人們認識耶穌。左三為團長黃耀增。      (照片提供/活石樂團)

「活石,可以混合在各種建築的細縫裡,把牆填好。」

一般樂團,多數希望登上的舞台,是越來越大;但與眾不同的是,這一群人選擇走入越來越小的人群中。因為希望真正認識聽眾中的那個「你」,將音樂感動帶進「你」的心裡。

聽著他們的音樂曲風,彷彿融合真耶穌教會與搖滾的精神,樸實充滿獨特的魅力,這是「活石樂團」專屬的風格。

不禁好奇,給人們「傳統印象」的真耶穌教會,發展出的樂團會是什麼樣子?其實,教會中並沒有敬拜形式的音樂樂團訓練,所以該團是從大學團契中誕生,許多表演也都是從戶外開始。

「教會聚會時,還是習慣唱傳統詩歌,(我們)樂團的音樂有時對長輩來說,有點不能適應。」雖然教會剛開始不太能適應活石樂團的敬拜方式,團長黃耀增弟兄依然感謝上帝,讓團隊能在教會外學習不一樣的功課,以致能更成熟的回到教會,帶領其他年輕人。

來自泰國北邊小村莊的感動 ─《山腳》

活石樂團曾參加第三屆「讚美祭福音音樂比賽」,進入決賽,最後得到「最佳人氣樂團」獎。      (照片提供/活石樂團)

因教會開拓國外事工,黃耀增被邀請到泰北山上教導當地人彈唱詩歌,只是環境讓他十分震撼。

「他們雖然住在泰國,卻沒有身分證,因為大多是緬甸來的難民。」黃耀增看見,其中不僅有勞工問題,也充斥毒品問題。當難民來到教會時,手上的針孔依稀可見。「我們應該是生命不該有交集的人,卻一起站在神的面前,是彼此的弟兄。」這讓黃耀增感動不已。

「原來,到教會最重要的,不是聽到一篇感人的道理;而是去感受和各種不一樣的人齊聚一堂,敬拜著同一位神。」

當地的傳道告訴他,難民常到山下「打黑工」,但因工資較高,所以許多人下山後就不再回來。「有一位姊妹原本在山上的教會,雖然窮,但都會很熱心參與教會,直到偶然得到一個下山的機會,就再也不回來了。」

「山頂的人,是一個一個去…佇山腳,辛苦是咱的命,每一日,心內攏想到遐,佇山腳,才想起彼時苦勸的一句話,是依說,我永遠攏佇遮…佇山腳,才收到故鄉寄來的那張批,是不甘,這回不去的,飄浪的心肝。」─《山腳》

(暫譯:山頂的人,是一個個離去…在山腳,辛苦是我們的命,每一日,心中都想到那裡,在山腳,才會想起那時苦口婆心的一句話,是祂說,我永遠都在這…在山腳,才收到故鄉寄來的那封信,是不捨,在這裡回不去的,那漂泊的寶貝靈魂。)

這名姊妹雖有寄錢回來,奉獻給教會,但再也沒踏進教會了。當牧師連絡她時,她竟表示自己覺得很愧疚,不敢再回到主耶穌的面前。這心境,彷彿也曾在台灣社會角落中上演過,有一些人無奈的離開了家、離開了神,但其實心裡很需要「回家」,黃耀增因而寫下《山腳》這首歌。

最初的感動 一雙想認識這份信仰的眼神

與師大團契在師大夜市前的小公園合辦「小型音樂佈道會」,吸引許多人駐足聆聽詩歌。      (照片提供/活石樂團)

「以前總以為寫歌的人,都很有恩賜或靈感。但現實情況是,有了樂團,又太久沒有新歌可以唱,所以逼自己要寫出一些東西來。」

說到創作靈感,活石樂團的作品其實不少。除了生活中的感動外,黃耀增坦承,有時候還是必須「為了創作而創作」。但奇妙的是,即使是在「被逼迫」的情況下創作,作品卻沒有想像中糟糕;落差只在自己感受較不那麼深刻。

回想最初創立活石樂團的感動,黃耀增的記憶停在一場「國中生的營會」。當表演結束後,他看見一雙眼神,從中感受到學員因為詩歌,想要認識這份信仰。隨後營隊輔導員詢問他,有無詩歌譜或錄音檔可供學員學習。

「能這樣傳達感動,這個效果,不是我一開始就想像到的。這也啟發我,好像這樣做會有效果,可以幫助青少年或教會做一些事情。」

雖然當時樂團只有2個人,但他們對音樂事工的異象,更加清楚了!

貼近人心的活石精神

樂團一開始練團的地方,是跟地方教會借用的一間廚房。像團契般的練團生活與單純事奉的心,深植團員心裡。      (照片提供/活石樂團)

活石樂團一開始學習音樂時,也嚮往Hillsong、Planetshakers等國外敬拜團,能在「大舞台」上敬拜神;但在服事過程中,卻開始有不同感受。

團隊漸漸比較喜歡人群少,卻更有品質的互動表演方式,如此能真正貼近聽眾的心,明白他們真實的需要,進而服事他們。

今日報每月所需經費為50萬元,若您曾被我們的新聞打動,邀請您以奉獻澆灌今日報的媒體宣教事工,將感動帶給更多讀者。      我要奉獻,GO!

「我們比較想要突破的是『台上、台下』的差別。不希望我們站在台上,變成表演或講課的感覺。」過去也曾參與過「讚美祭福音音樂比賽」的活石樂團,有很長的時間在醫院、養老院、校園,甚至到國外從事音樂服事。

目前只有8位團員,面臨團員需出國讀書或工作,但黃耀增並不擔心。因他認為,團隊中無論有幾個人,只要活出「活石的精神」,都不影響服事,也歡迎更多人加入樂團行列。

因為活石的精神不是成為高級建材,而是填補一些小縫隙,這就是「活石」的意義。團隊自許看到教會或社會的需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繼續填補那些「需要」的縫隙!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聖經》彼得前書4~5節
活石樂團-〈家鄉〉。 可點我進入觀看。(影片提供/活石樂團)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