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台有超過10萬名弱勢家庭兒童,放學後無人陪伴,救助協會呼籲大眾支持1919陪讀計畫,幫助他們在愛中長大。      (照片提供/1919陪讀班)

你聽過「中二病」嗎?這是來自日本的網路流行語,指青春期少年(14~18歲)過於「自以為是」或「自我滿足」的心理思維,所導致的特別言行,與醫學的「疾病」並沒有直接關係。

造成此狀態的主因,是由於青少年雖逐漸擁有「成年身軀」,仍保有「稚氣心靈」,在身心的探索與適應階段上,若沒有愛與陪伴,面對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生涯探索等人生三大課題時,往往掌控不住。

「我家的孩子就有中二病,每週跟他講不到一句話,只會埋頭用手機,問問題只會『嗯』的回答。」基督教救助協會(簡稱救協)副秘書長鄭夙珺分享,在正常環境長大的孩子,都容易有此症狀,何況是長期缺乏關愛與支持的弱勢家庭。

不只是陪讀班,更是「家」

他們都是從小在陪讀班長大的泰雅族孩子,以一首原住民歌曲表達對家鄉的思念。      (攝影/記者林胤斈)

看見這樣的需要,救協1919陪讀計畫從2009年開啟國中陪讀班服務,至今已開辦177班,累計幫助1,653位弱勢家庭的國中生。

其中,國中陪讀班有高達60%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因家庭功能不彰,常讓孩子有情緒方面的障礙,更需要建立長期的愛與信任關係。

「青春期的國中生面對身體巨變,一方面期待獨立自主,又需要家庭支持,內在的衝突與矛盾往往使他們Hold不住自己,特別需要陪伴。」救協社區服務部主任梁佳宏表示。因此,除課業和品格教育,班上更營造互助合作的同儕關係,增加歸屬感;除關懷學生,老師也會到家中訪視,實際幫助受關懷的家庭。

今年已大二的蔡佳玲,就是美好的初熟果子。因為父母疏於照顧,她從小二就加入陪讀班,「我本來很霸道,只要別人不順我的意,就會很生氣,還好有老師的適時幫助,幫助我了解人際溝通的界線,才漸漸能管理情緒。」即便高中後無法繼續待在陪讀班,她仍不時會回去擔任志工大姐姐,陪伴和幫助其他弱勢學童。

補足教育弱勢 讓貧窮不世襲

從小在陪讀班長大的蔡佳玲,即便已上了大學,仍常自願回去擔任志工大姐姐。「我會盡所能的陪伴他們。」      (攝影/記者林胤斈)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台灣前、後段學生的學習差距是「世界第一」,弱勢家庭的孩子從小處在教育、資源與休閒匱乏的環境中,往往看不見自身優勢,這更突顯弱勢兒童陪讀班的必要性,透過多元的體驗課程,不僅幫助孩子發現自己價值,也有助未來生涯規劃,讓教育恢復為階級流動最有效的方式,使貧窮不「世襲」。

「1,200元就可以資助國小兒童一個月的陪讀費,2,000元就能支持國中生一個月的陪讀費。」104學年度「1919陪讀計畫」的資助目標為234班、3千名弱勢家庭兒童,其中國小班有178班、國中班56班、多元才藝班72班,需要總經費為5,600萬元,目前仍有相當大缺口。

此外,救協也與「空中英語教室」合作,10月17日將於新店碧潭東岸舉辦「2015 LET’S RUN-空英1919陪讀路跑」,當天有天韻合唱團演出,還能現場與英語老師互動遊戲,活動所得扣除成本,將全數捐給「1919陪讀計畫」。

【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掌握每日最新消息】

  • ID:@IOB5227J
  • 行動條碼:

      Line@行動條碼掃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