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兩岸代表就「宗教公益環境」、「慈善公益事工實務」議題提出見解,並分享運作實況、困難與挑戰。

兩岸代表就「宗教公益環境」、「慈善公益事工實務」議題提出見解,並分享運作實況、困難與挑戰。 (攝影/記者邱子雰)

南京首屆「兩岸宗教公益論壇」與會者逾百人,包括兩岸教會界、社會服務機構、學界與大陸政界人士。

南京首屆「兩岸宗教公益論壇」與會者逾百人,包括兩岸教會界、社會服務機構、學界與大陸政界人士。 (攝影/記者邱子雰)

「2015台灣基督教慈善服務交流團」於10月20日前往南京,參加由大陸愛德基金會主辦的首屆「兩岸宗教公益論壇」。

與會者包含兩岸教會界、社會服務機構、學界與大陸政界,共22位從事慈善公益領域的專家與牧者,就兩岸「宗教公益環境」、「慈善公益事工實務」議題提出見解,並分享運作實況、困難與挑戰,上台分享的台灣牧長約佔半數。

大陸開展慈善的政策與現況

「中國宗教雜誌社」副社長劉金光,闡述大陸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擬定的重要政策,包括要求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關係、加速實施政治與社會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職責,並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社會組織執行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發展志願服務組織、重點培育並優先發展公益慈善類組織,最重要的是「完善公益捐助減免稅制度」,以支持慈善事工,發揮扶貧濟困的積極作用。

劉金光指出,從事公益慈善組織共有三類:1)社會團體、2)基金會以及3)民辦非企業單位。截至2013年底,大陸社會團體約有27.3萬、基金會3,700個、民辦非企業單位23萬多個;捐贈規模逐年擴大,2006年年捐為127億人民幣,2008年達847億,其中2008及2010年甚至破億元。

這顯示大陸人民參與公益慈善意識逐日增強,社會需求也與日俱增。但另一方面,因數件知名財務弊端,使公益慈善團體公信力遭質疑,故需進一步完善其理念、法規面、內部治理及人才培育等。劉金光期勉基督教界,以獨特豐富的宗教理念和動力,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工,藉此提升基督教形象,促進社會和諧與社會公平正義,營造正向社會風氣,貢獻經濟發展。

愛德基金會在大陸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左圖)「中國宗教雜誌社」副社長劉金光、(中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何虎生、(右圖)台灣「中華整全福音神學教育協會」秘書長陶牧群等,兩岸學界專家與學者,分享大陸與台灣的慈善公益事工環境與現況。

(左圖)「中國宗教雜誌社」副社長劉金光、(中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何虎生、(右圖)台灣「中華整全福音神學教育協會」秘書長陶牧群等,兩岸學界專家與學者,分享大陸與台灣的慈善公益事工環境與現況。 (攝影/記者邱子雰)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何虎生,自三方面剖析愛德基金會的基督教背景,首先,愛德引領了宗教公益慈善事業專業化發展,包括引進專業公益慈善國際資源、先進理念,以及國際捐助資源,並堅持高標準的規範運作,使其成為公益事業的先驅與典範。

其次,愛德對「宗教適應社會」起了示範作用,改變社會過去對基督教的誤解與不良形象。其30多年來總籌款額高達逾16億人民幣,惠及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的眾多人群,包括促進農村持續發展,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衞生條件,以及提高教育水平。並藉專案基金提升基層教會參與社會服務的能力,進而推動全國教會社會服務事工的發展,同時與政府各部門、其他民間組織、及其他宗教,形成良性的互動關係。

最後,愛德促進了中外宗教的友好往來,為中外宗教界提供民間交流、宗教政策宣傳,以及在國際發聲的平台;愛德也將宣教與慈善分離,依照法規開展活動,依社會需要補充了政府職能。

台灣慈善事工多元專業 基督教社服團體對社會發揮影響力

台灣「中華整全福音神學教育協會」秘書長陶牧群表示,台灣慈善事工多元且專業,目前台灣社福團體共計有43,145個,包含宗教團體、慈善團體和社會服務團體,推行各項公益慈善服務。而在社服團體中,學術文化團體佔21.68%、公益團體佔21.15%、經濟業務團體佔19.2%,宗教團體則位居第四,約佔10%。

據調查,台灣公益團體中具宗教背景信仰者約佔20%,其中基督教約佔33.6%,現有基督教會約3,500間,雖然基督徒人口僅佔5%,但基督教公益團體向來是台灣領先且專業的團體,並在各項社會慈善事工發揮極大影響力。

再者,基督教人力結合公益團體的專業,使各項公益慈善事工得以發揮最大功效,例如,台灣各地基督徒參與「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生命教育事工,以及「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的家庭事工等,成為志工師資,分享並推動各項課程;「雙福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早期和多間基督教醫院合作,提供社工服務,教會會友亦參與其中。

目前台灣宗教公益團體的資金來源約有3類:其一是民間捐贈,這也是主要資金來源;其二是政府補助,但資源分配日益減少;其三則是自行開辦「社會企業」,朝向永續經營,設法對外經營各式企業,自給自足,例如「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就是鼓勵、扶助身心障礙者生產,並販售各式商品與食品;「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幫助更生人與戒毒者自辦餐廳、手工坊等。

大陸:「看到需要、勇於承擔」

大陸「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同工馬兆珍分享該會追求專業化的發展歷程。2014年其服務總人次近3百萬,項目約30項,服事對象自0歲到耆老,也就是「昨天的青年、今天的青年、明天的青年」;目前設有15個服務中心,涵括青少年、養老、二度就業、殘疾人士、自閉兒、農民工及其子女等有需要的人士;目前該會迫切需要更多具專業、愛心的志工加入,同時期待更完善的政府政策支持,以及著力組織與人才成長發展的培育。

福建基督教兩會秘書長孫仁富,分享南平梅山基督教堂的幼兒與老人事工。目前該教會設有2間評比名列前茅的蓓蕾幼兒園,及仁愛老人院、護理院各1間。鑒於大陸老齡化嚴重,其「看到需要,勇擔責任」,盼以愛心引人歸主,同時期待與愛德基金會合作,運用兩岸合作平台,培訓管理人才,以提升管理與護理水平,投身傳福音、建教會,開展社服事工的使命。

領受上帝的恩典與祝福,加上有愛德基金會的支持,江蘇徐州基督教三自國運動委員會主席王朝選,分享徐州積極開展的各項公益慈善活動,如抗震救災、扶貧助殘、養老育幼等事工,舉凡捐血活動、特殊兒童事工,合作服事殘障兒童及其家庭的「愛德家庭休養營」,以及7家「愛德老人公寓」。

「人生再造、傳愛登峰」 讓生命感動生命

台灣代表「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林照程執行長、「中華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劉昊牧師兼執行長、「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余宗澤長老兼董事長、「台北市私立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林注進,分享推展特殊理念、人生再造等教育事工的經驗。

台灣代表「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林照程執行長、「中華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劉昊牧師兼執行長、「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余宗澤長老兼董事長、「台北市私立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林注進,分享推展特殊理念、人生再造等教育事工的經驗。 (攝影/記者邱子雰)

「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照程播放感人影片,介紹「愛奇兒(身心障礙兒)」事工,因相信「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因此該會主要服事對象為愛奇兒的父母及其手足,並藉企業、教會或校園的推廣與倡導,期望社會更多接納愛奇兒家庭。

「人生再造,傳愛登峰」,2003夫妻共同創辦「中華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的劉昊牧師兼執行長,分享從事福音反毒的歷程。「人生再造」包括「戒毒輔導、生命復育」,以及「社區發展,生計培育」;「傳愛登峰」則從事預防教育,防治兒少藥物濫用。

事工內容包含針對更生人的「福音戒毒」、針對社會廣眾的「福音防毒」,以及針對兒少所作的「福音拒毒」教導。其量身打造心靈、模式、生活圈等三項重建課程來協助更生人,並另外成立社會企業,提供生計培育。

該會3年前開始進行特殊專案,每年支付某影城20萬人民幣,於每年3-5月及10-12月的下午,包場供學生觀看自以色列國家教育委員會進口的6D反毒電影,藉更生人現身說法,定點式進行反毒教導。

因深信家庭教育關鍵在於夫妻相處,1997年成立「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的余宗澤長老兼董事長,致力於家庭教育事工,推出「親密之旅」課程,協助發展人際間正確解讀事實的能力、心與心深刻連結的同理心、刻意經營友誼,並有效處理衝突。

6月1日,他意外接手承辦由中國慈善聯合會、香港大學社科院、澳門基金會,籌劃2年多、首度在台灣舉辦的「兩岸四地慈善論壇」,自此進入新的服事領域,未來每年將擔任兩岸該論壇事工的平台同工。

藉由生命教育課程的推廣與實施,加強關懷青少年的「台北市私立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林注進,著重建立正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性格、態度,甚至是生命性情改變的教育。深信「生命感動生命」,藉著愛與被愛,幫助青少學子透過經歷、體驗,並分享經驗,在人與已、人與人、人與環境,以及人與宇宙四個向度,來認識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

讓愛走動 因愛永不止息

(左圖)「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林茂安、(中圖)「埔里基督教仁愛之家」牧師兼院長林英奎、(右圖)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尹可名董事,分享其組織一般性與獨特性的慈善公益事工。

(左圖)「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林茂安、(中圖)「埔里基督教仁愛之家」牧師兼院長林英奎、(右圖)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尹可名董事,分享其組織一般性與獨特性的慈善公益事工。 (攝影/記者邱子雰)

(左圖)「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鄭夙珺副秘書長、(中圖)「士林靈糧堂」的「小區老人照顧服務中心」主任簡月娥、(右圖)「高雄市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楊子江牧師兼院長。

(左圖)「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鄭夙珺副秘書長、(中圖)「士林靈糧堂」的「小區老人照顧服務中心」主任簡月娥、(右圖)「高雄市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楊子江牧師兼院長。 (攝影/記者邱子雰)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鄭夙珺副秘書長表示,截至2015年8月,全台加入該會「1919」網絡的基督教會,已涵蓋全台278個鄉鎮、達1,099間;該會除隨時預備參與重大災難救助,平日也共同推展難家庭救助、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計畫,以及1919食物銀行等服務計畫。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尹可名,分享該會在台灣以「雙福傳承修直主道路」的理念與歷程,將信仰、專業及關懷,落實在弱勢族群身上;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使命,主要服務身心障礙者。目前組織在全台有逾2,800位第一線同工,遍佈21縣市共100個服務據點,每年服務逾15萬個案與家庭。目前該會面臨轉型,正籌劃成立社會企業基金會,甚至成立雙福宣教的基金會。

台灣「士林靈糧堂」的「小區老人照顧服務中心」主任簡月娥,分享該中心長青大學、獨居與危機老人服務、據點輔導、送餐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團體家屋等事工,並感謝上帝供應,使其經費可自給自足,其中40%由政府補助,其餘收費則需自籌。

楊子江牧師兼院長特別分享「高雄市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聞名的兒童音樂事工,透過多年寒暑假出國,巡廻至東南亞、美加及歐洲各地演唱,成就許多良好的國民外交;曾是該院院童,而今是台灣知名口足畫家的楊恩典與歌手梁文音,生命故事也感動社會中無數人。目前該院正開發多元、特色服務,提升院童的就業能力,朝永續經營發展。

實踐「福音」與「福利」事工的「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林茂安,分享該會推動宽恕教育與技能培力課程,並在全台11縣推展各項心靈重建工作;服務對象包括新住民、身心障礙、家暴、被性侵者等高風險家庭及其成員;未來將持續聆聽並滿足社會微小聲音的需求,因「這是一條永不止息的道路」!

【看更多兩岸交流事工,歡迎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機直接點入加入:(點我)
● 行動條碼:

Line@行動條碼掃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